知識舞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00:10: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知識舞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知識舞蹈要促進舞蹈家以生活、傳統、舞體的多樣性為目標,來提高舞者的肢體文化素質。過去的創作模式大都在繼承民間舞蹈形式,并以它為素材來改編的。諸如漢族舞蹈《紅綢舞》、《荷花舞》、《跑驢》、《打花棍》等都是經過這種加工改編而成的。在五、六十年代大都是以改編民間舞的大一統的編創模式,但是舞蹈家們都積極地深入生活向傳統學習積累知識并運用知識進行分析研究,篩選創新。
知識舞蹈的價值取向
知識舞蹈也是對舞蹈家價值取向的定位。它體現在智力與知識的占有和藝術質量的提高,我們要改變觀眾對舞蹈演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看法。我們不能容忍把歌舞藝術降低為在歌舞廳里賣弄,我們必須加以正名,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因此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舞蹈編導家和舞蹈教育家都應該把知識運用在精品舞蹈與精英人才的把握上。同時行政領導與藝術管理者應給予人力、物力和經濟上的保證,給予有成就者以獎勵來促進知識舞蹈的成功率,達到優秀作品的成功與優秀人才的真正實現,并引導社會觀眾對舞蹈審美的正確認識,喚起民眾對舞蹈審美的積極性。好的舞蹈,觀眾喜歡看,就必然產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那么舞蹈精品也可以與商品名牌那樣樹立自己的名牌走向市場,通過演出擴大影響。
知識舞蹈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提出是對廣大舞蹈工作者一種新的呼喚。我們要加強舞蹈學的研究,提高認識,探索知識舞蹈的規律,去充實豐富它的內涵。這個問題應該引起舞蹈界特別是舞蹈教育界的關注與重視,使更多的編導、教師的智能在生產力上發揮作用,為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和培養出智能型的人才做出貢獻。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舞蹈的發展空前的繁榮,特別改革開放以來,大批的創作,大批的人才涌現出來,樣式之多,手法之新,新生代之好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但是有許多編導、演員,并非自覺認識自己缺乏知識與修養,還仍然停在浮淺的創作和冷漠的表演上,更多的帶有盲目性,他們更多慣以動作思維方式而忽略藝術思想性去取代邏輯思維。我們常??吹接械奈璧肝牟粚︻},無病,莫明其妙,而不講內容的滿臺滾爬摟抱,背舉,衣著露透瘦,肚臍眼普遍露。顯然這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又缺乏知識的藝術現象,這種無不和舞蹈編導有關。
在舞蹈創作中相互模仿甚至抄襲的傾向也層出不窮。顯而易見,這種缺乏創新精神的癥結是:(1)缺乏知識,(2)不講藝德,(3)藝術功力不到家,(4)不深入生活、不積學儲寶、不能厚積博發。知識是創新的動力,知識是打開智力的鑰匙,知識舞蹈是以藝術道德為導向的,知識舞蹈是促進編導想象力創造性的舞蹈,編導演員必須要有文化知識,要有文學修養。沒有文化知識,沒有文學修養創作出來的節目很難成為精品。創作表演,知識、智力、名人效應是無形的資產,精神產品好與不好,編導、演員是起決定性的作用,當然在作品成熟時,知識舞蹈也需要資金的投入。而精品的形成是要看編導的藝術功力和他的全面知識和藝術修養。
知識舞蹈強調有知識的創作,重視審美與觀賞,并應用專業知識的積累在創作實踐中產生影響,知識舞蹈制約著作品的質量、水平高與低。編導、演員文化藝術水平越高,需求信息量的欲望越強,而且能從信息庫中提取所用的資料融合吸收。
加快創新進程,首先必須解決觀念問題,轉變思想觀念不僅是領導的事,也是廣大舞蹈編導、演員、藝術家們的事。因此舞蹈家們要強化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技術素質,二者不可缺一。因此要力培養出知識型的舞蹈家(智能型的人才)。有了知識型的舞蹈人才,才能創作出知識的舞蹈。
我們應該集中智力資源、信息,知識和精湛技術,創作表演高水平的作品,沒有知識的開發就不能進步,創新也就難以實現,創作質量也難以提高。
知識舞蹈的提法目的,是要求作品真正達到精品的高度。是以知識積累創作規律為基點的,這是時代所需,也是促進舞蹈的精品最高目標邁進。
知識積累要靠人的大腦記憶來完成的,人腦極其重要是儲存,人腦里的信息被記住了,在實踐中就產生效應,因為人腦支配著人體多器官的運作,并向各部位發號施令,它所記憶的特定信息,必然會對人體行為產生特定的極大的影響和作用,做為意識形態的舞蹈藝術何嘗不是如此呢!只要我們用心總會有所發現有所出新和突破,只要我們傾心盡力就能有所進步,就能取得成功。我們要認真解析,中國眾多的民族,舞蹈之豐富如同大海,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風俗、不同信仰、不同風格、不同形態,動律、節奏、生態影響都應以科研精神來研究。這是一門相當復雜的舞蹈學科。
舞蹈作為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如果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它必然滿足不了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因此必須提高舞蹈創作的水平。我們現在進行舞蹈創作,在舞蹈語言的擁有還居于傳統為多,是把已有的動作重復組合。知識舞蹈要求創作者有新的發現去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語言,但是必須重視舞蹈的人民性,大眾性,同時要加大發展性和開放性的力度。我們不僅繼承利用現在已有的傳統,我們還要去探索去發現提煉生活中的精華,不僅如此,還要去發現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所以要積極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如果沒有積極的態度和熱情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因此我們要重視知識創新。江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庇纱丝梢娭R創新對提高藝術質量,教學改革都具有重大意義。
培養高素質的舞蹈家這是時代的呼喚,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任務,是別人所替代不了的。相信不久知識舞蹈的洪流會滾滾而來,新苗的茁狀成長一定會高于舊竹枝的。讓我們踏著時代的節拍來迎接世紀的輝煌。
知識創新與舞蹈人才培養
21世紀即將到來,我提出知識舞蹈這一問題,與舞蹈界的同行們進行砌磋。不管對與否我總認為,舞蹈家應做到自編自演,當然不排除別的編導給自己編的節目。不過舞蹈家不應該只等編導來編似乎也應該學習編導學了。我國有56個民族,舞蹈極其豐富多彩,我們如何利用這些藝術寶藏,是我們大家應該認真思考的。只是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產,睡在寶藏中,不從生活中開掘創造,只從傳統中求發展也是不能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審美要求的。我們既要繼承傳統還要發展傳統建立新的傳統,同時既要借鑒更重要是創新,二者不能偏。我想建立知識舞蹈的關鍵還是培養出優秀的舞蹈人才來。
培養優秀的舞蹈人才是當務之急。如何把培養舞蹈人才放在首位并與國際舞林相媲美與之抗衡競爭。應該首先在觀念上來個轉變,人家有的我們有,人家沒有的我們獨領,要有自己的名牌,自己的尖子,自己的精品,不能只在賽場上求人家,走后門,求人施舍,爭不實之名,那是一種最沒出息,沒骨氣,沒志氣,懦夫無能的表現。我們應提倡大智大勇,擁有知識正氣,勤奮好學,去積累新的知識,去尋找新的資源,開展舞蹈交流合作與競爭。
人類的未來,國家的繁榮比任何時候更加依賴于知識的創新和知識的應用。而作為舞蹈藝術要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就必須使它立足于舞蹈者觀念的不斷更新,特別是舞蹈編導更需要知識的不斷豐富。沒有文化知識,只是從動作本體去獲取精品的成活,顯然是不夠的。創新首先要立足于知識的積累和人才的培養。所以,舞蹈教育改革要有突破性的創新和定位,要有針對性和方向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特有的視覺變異思維方式去觀察發現學生的進度和成績的優劣,科學地改進教學機制。為此編導、教師首先要有知識積累,并能獲取大量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如何改造、發展、創新,這是舞蹈教育培養人才戰略研究的課題。特別要重視國內外的信息及其教育機制的變化和先進的傳播手段,那么了解因特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以開放的視覺去接受新鮮事物,去引進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封閉就意味著落后。對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
教育成果與培養人才、技術創新如何上一個新臺階是我們當前所關心的問題。我們要培養出一批智能型、全面的舞蹈人才,能編,能演,有文化,知識廣泛,能總結,品德好,那么學校就要加強智能培養學的研究。教師要提供給學生能駕馭獨創的能力,使他們有辦法在藝術實踐中發揮才智,讓他們能靈活地運用知識。
教師們教給學生成套的技術本領,不能只是讓學生們去重復延伸,在舊動作中去演變畫面,應該教學生在繼承中去發展創新,只有創新才具有生命力。教師應該有培養學生點石成金的本領。
嚴格的說教師首先要有創造性和啟發學生的能力,學生才不致于停留在模仿上。老師看學生的成績,不能只看在課堂中的效果,還應在平時觀察他們的靈性,觀察他們的舞蹈知識的程度。課堂中的技術教練是重要的,但不能忽視平時對學生們的了解。比如學生的接受能力,自學能力與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文化水平。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智能教育所必須注意的。只重視學生的業務能力而忽略了解智能和品德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
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強的學生,當他們到社會去工作時,他們的智能會進一步得到發揮。因此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本領,提高學生們的知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由此看來知識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開掘學生舞蹈智能是擺在日程上的時候了。而老師自身的修養開發知識就更為重要。學生是老師教出來的。青出于藍,勝于藍,首先要有好藍才能培養出好青,當然也要有好青才能把藍發揚光大,這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要開掘學生的智力,老師是責無旁貸的。
我們要培養出智能性的舞蹈人才,并非輕而易舉,是需要下大力氣,花大功夫,要創作好劇目就需要培養出優秀的編導家和演員,如要做到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那么就要教導學生深入生活,去繼承傳統,去了解群眾對時代的審美趣味,編導不能只停留在重復傳統編舞的模式上,千人一面,老一套人民群眾是不喜歡的,因此必須發揮知識舞蹈的作用。有了知識就能開掘新技術、新境界,新能更好地繼承、發展、借鑒與創新。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創新環節,加強創新識。有了創新才能進步,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這是對經濟、科學界講的。對我們舞蹈創作來說也指明了方向,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原地踏步就是落后。因此要開掘智力向生活學習,向外來好的經驗學習。同時讓學生懂得用辯證的觀點,從實際出發,立足于本國、本民族、本地區,把外來的精華化為我們的養料,“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鑒別篩選,推陳出新。
創新最高層次即是系統的觀點,強調思想、技能、知識、信息和多種手段的匯合,特別要利用傳播工具的溝通是十分重要,一件成功的作品沒有宣傳媒體,沒有廣泛群眾的認同,影響是不大的。
舞蹈教育要重視知識應用的教學,并對知識舞蹈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北京舞蹈學院在教學方面是非常重視知識應用。他們以科教興舞為指針,進行全面地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同時積極地進行教學機制的改革,學校從單一式教學向復合型教學方面轉化,做了非常有益的嘗試。如中國民間舞系不僅是讓學生學習傳統的民間舞而讓學生們能從事編舞創作,他們創作的《我們一同走過》引起了社會強烈的反響,中國古典舞系也如是創作出一臺嶄新的舞蹈晚會,他們表演的《踏歌》獲得中國首屆《荷花獎》比賽創作金獎,名列榜首,編導系學生們不僅創作而參與表演實踐,他們創編的《情殤》、《葬花魂》獲得及大成功?!肚闅憽帆@得1998年文化部舉行舞蹈展演榮獲大獎,王玫、張守和領導現代舞創作做出了優異的成績。這些學生們不僅是具有專業知識而且都具備較高的文化水準。他們的創新意識很強,不固守舊,在老師指導下,他們集中智力資源,信息知識和精湛技術表演,從而創作出精彩的劇目。因此看來,我國的社會主義舞蹈應向知識舞蹈方面發展,沒有知識開掘的創作是難以深化主題,更談不上什么藝術感染力了。
知識舞蹈的提法,是要求作品真正達到精品的高度,而創新是指舞蹈編導實行對創作高文化藝術視覺的全面思考。并能將社會主義之新立民族之異??梢哉f創新是知識舞蹈的靈魂。
高水平的藝術創作應該有獨到的想象,并把它變成直觀有效的藝術張力而能達到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舞蹈學院的成功的創作給我們啟示,即:領導、教師、學生們有一種敢想、敢干,沖刺拼搏,不怕風險,求新進取的精神。咬定創新是舞院領導的指導思想。要求創新是眾人所盼,但是冒有風險的。新東西一出來便伴著各種不同的輿論觀點蜂擁而來,所以創新既要科學也要有勇氣。而舞院的領導是在科教興舞的思想指導下開掘創新領域的。科學的決策,宏觀的調控,方向的把握,領導的作用是十分的重要。
篇2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雙導師制;畢業論文;指導
文章編號:ISSN2095-6711/Z01-2016-02-0268
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期間學完相應的基礎課程與專業課后,運用所學的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在論文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一項工作。作為學生畢業前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目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理論性過強、內容空泛、缺乏實證數據或者案例不當,應用性不強等問題。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推行財務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雙導師制,讓校外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參與畢業論文指導,對于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應用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選題
1.學生選題存在的問題
財務管理專業有的學校分為會計和金融理財方向,畢業論文基本就是圍繞這兩個方向選題。選題不當是文科本科畢業論文中常見的現象,表現為:選題過大、陳舊、理論性太強、難度太大、以偏概全、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由于前期基本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選題就是某一課程的某一理論,沒有實踐內容支撐;有的題目以某一公司為例,這一公司的案例就全包括整個論文的全部內容,明顯存在以偏概全問題;還有選題偏難,不適合本科生寫作或者已經超過能力范圍,后期論文進展慢,甚至無法完成,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入。
2.雙導師在選題中的作用
通過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配合,可以有效優化財務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選題,保障論文選題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校內導師負責學生選題的初步工作,可以幫助學生結合本專業的實際,選擇符合本專業培養要求的論文題目的大致范圍,包括支撐論文的相關理論,如果校內導師有科研項目,可以適當讓學生參與,提高科研能力,為今后的論文寫作奠定科研基礎。通過和校外導師磋商確定具體的實踐和創新范圍,校外導師根據自己在實踐工作的經驗,對選題進行審核,最后確定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畢業論文題目。
二、論文寫作
1.學生論文寫作中的問題
財務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有的同學文獻檢索工作不夠到位,導致了論文文獻資料范圍狹窄、觀點陳舊等諸多問題。文獻檢索不足,資料不夠充分,使學生對畢業論文題目的研究現狀與進展程度認識明顯不夠,不能準確把握選題已有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論文寫出來也就自然罕見新意,缺乏深度。由于平時訓練較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材料組織方面的問題較多,存在論文結構不清晰、層次不夠分明、段落間邏輯混亂、語言表達不準確等問題。
2.雙導師在寫作中的作用
財務管理專業校內導師可以要求學生檢索一定數量的較高水平的科研專著和期刊論文,并限制一定的時間進行分期匯報。如果導師有科研項目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研究,并分配工作,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使學生不自覺地受到科研的熏陶,為學生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提供基礎準備。校內導師對學生文獻檢索、資料收集把關,引導學生完成文獻綜述,并提出改正意見。讓學生獨立完成開題報告,尤其是開題報告中的論文結構,一定要和雙導師都確定后,再撰寫。經過校內、校外導師確認后進入論文正式撰寫部分,理論及結構、語言組織及格式規范問題由校內導師指導,實踐、案例部分由校外導師指導,必要時可通過組織學生實習、調研等方式,獲得畢業論文寫作的第一手資料,既鍛煉了實踐能力,又豐富了畢業論文的內容。雙導師互相配合指點學生及時改正畢業論文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對之進行改正,而改正后的情況又時地反饋給雙導師,再經導師指點、修正,幾經反復,逐漸完善。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對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學生教學工作的最后環節,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要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雙導師制的實施無疑是提高畢業論文應用性的有效辦法。雖然還面臨校外導師的時間問題,以及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的分工協作以及其他有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充分發揮雙導師作用,提高財務管理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仍然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江臘生.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的跟蹤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等教育,2009
[2]鄧瑋光.對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幾點想法[J].學理論,2014
[3]方亮.應用型高校經管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J].韶關學院學報,2014
篇3
初中物理實驗活動與物理課堂教學相結合,學生可以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拓寬了知識面,又將已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夠使學生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知識,并提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以此來發展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寫作能力、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所以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是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學的根本。
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可以鞏固知識并進一步培養學生能力
成功的秘訣是興趣,如果我們能引導學生利用手邊的一些簡單的材料開展一些可操作的課外實驗,那么學生將樂于其中。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外實驗可以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學生通過課外實驗,可以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的密切聯系,深刻掌握物理知識。課外實驗與課堂教學的密切聯系,可以使課堂教學得到不斷補充和延伸。如:在講完光的直線傳播和小孔成像之后,要求學生課外做利用小孔像原理制作針孔照相機的實驗。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并得出實驗結果,老師再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太陽光經過茂密的樹林會在地上形成光斑、手影的形成等例子來分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小孔成像的特點等。通過相應的課外實驗,就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2.課外實驗有利于學生突破難點,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課外實驗一般可以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如果實驗成功,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掌握的知識,并幫助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如:在學習壓力和壓強這一節后,由于學生對壓力和壓強概念認識不深,往往把兩者混為一談。此時我們設計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完成:在水盆上糊一張白紙作撐物,將一塊磚輕輕地平放在白紙上,則白紙能支撐住磚;若將磚輕輕地豎放在白紙上,則白紙破裂,磚落下。通過實驗,學生就會以對壓力一定時,壓強和受力面積成反比的關系,加深了理解,認清了壓力和壓強兩者的區別,從而消除了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3.課外實驗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能力。學生學習物理感到困難,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會把所學過的知識用來研究具體物理問題。通過課外實驗,可以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使學生養成善于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親切,能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如:在學習摩擦力之后,讓學生觀察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在運動過程中摩擦力有哪些應用?哪些地方應減小摩擦力?哪些地方應增大摩擦力?通過學生自己親自觀察、討論、分析,弄清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的特點,使學生能自行解決自行車摩擦引起的各種故障。
4.課外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課外實驗生動、多樣等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強烈興趣,有利于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智力。如:在講熱現象之后,結合課本中實驗“紙鍋燒水”要求學生自己課后動手試做,并選擇完成得較好的同學上臺演示,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同學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通過課外實驗,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素質教育;舞蹈教學;教學改革
舞蹈是一門表現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具體表現在肢體動作的張力以及根據背景音樂的節奏展現出的表現藝術手段。學習舞蹈能夠進一步促進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但是當前我國舞蹈教學事業存在的問題是發展較為落后,不能滿足人們想要學習的需求,這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其發展進程,將重點放在教師的“教”上完全不能提升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主動性,從而造成教學工作的困難重重。因此本文以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找出其解決對策,以發展我國的舞蹈事業為目標。
1 舞蹈教學活動意義化
我國的教育事業正在朝著素質化的方向發展,在舞蹈的教學活動中,同樣不能忽視其發展,應該以創新性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改變原有的教學策略,在不斷對學生進行鼓勵的過程中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的教學主題。在充分得到理解的前提下,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到所學的內容,同樣也會更加理性化的對待這一認識,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了教學活動的效果,也能讓舞蹈教學變得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融入到預設的情境之中,在情景交融的狀態下,學生會更加理解該舞蹈主題所要表現的情感以及表達方式,過去我們常說寓情于景,這一方式正是寓情于景的最佳表現。除此之外,情感教學法也是經常用到的教學手法,該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共鳴,激發出學生內心的表現欲以及感情,從根本上得到情感的升華,使得課堂活動更加具有積極性。
2 我國舞蹈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時代的發展同樣也推動了舞蹈事業的發展。無論是學前教育或是高等教育紛紛將舞蹈教學作為擴展生源的重要手段,這樣一來,過去死板的教學專業又以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多,舞蹈教學中面臨的問題也應值得我們深思。
2.1 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教學大綱不完善
學校教育的基礎是教育學以及心理學。舞蹈教學中也滲透這兩門學科。但是很多時候教師并不重視其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作為教學的依據,而是以教師的心情隨意進行教學活動,學生自然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長此以往下去,學生的舞蹈水平并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在這一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精力。教學大綱沒有按照學生的需要為基礎還體現在教學中只注重接觸舞蹈動作以及對舞蹈動作的識記,并沒有進一步發展下去,表面功夫做得過多,這與素質教育下舞蹈教學的目標背道而馳。
2.2 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
舞蹈需要人們通過肢體的“語言”展現出情感的交流,屬于一種抽象化的表達方式,但是這種表現形式更加具有感染力與張力,欣賞者往往能夠根據舞蹈動作的表現形式看到舞蹈演員的內心情感,因此,需要表演者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以優美的舞姿展現給觀眾。一般學習舞蹈都要從小開始,因為在骨骼未完全發育成熟時更加具有可塑性,一旦骨骼定型了,就會對舞蹈的學習具有限制,無法將動作做到位。
2.3 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當前的舞蹈教學目標中,教學目標與實際情況相偏離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如果只注重舞蹈教學的基礎工作上,那么就很難進一步發展舞蹈事業,因此,教學工作者應該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制定出與時展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促進舞蹈教學的發展。
3 舞蹈教學模式的改革
舞蹈教學更看重“言傳身教”。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是采用嚴謹而合理的教學模式。因此,應開展長期調研,并將結果作以統計,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及要求。筆者認為,舞蹈教學的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 建立“音樂與舞蹈”完美融合的教學方式
研究發現,在舞蹈教學當中以音樂為背景,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以指導,能夠更好地激發出學生的潛能,使其感受到音樂之美、形體之美、力量之美,從而實現音樂與舞蹈,心靈與形體相互融合。
3.2 摒棄“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傳統教育模式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更好地揣摩學生的心理,并加以分析。調動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舞蹈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耘d趣為出發點,必然能夠使學生發揮出潛力。
3.3 重點強調“身教優先”和“即興創作”
眾所周知,教育是講究因材施教的。身教優先和即興創作在因材施教里顯得尤為重要。什么是身教優先?什么又是即興創作呢?舞蹈教師只有提高了自身技能,用身體美去感染學生,才能真正實現“言傳身教”,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大家都知道,舞蹈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是直接通過身體語言來展現的,作為舞蹈教師,要進行正確的身體示范,學會如何展現出優美的舞姿?!吧斫虄炏取笔俏璧附處熉殬I道德的良好體現。即興創作指的是人們由于某一外界刺激或內在沖動而臨時創作出的作品。即興創作適用于舞蹈教學。教師在進行“即興創作”課前準備的時候,應配以適當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在關閉音樂的時候,改變、甚至停止做動作,這樣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對培養他們敏銳的聽覺也是有所裨益的。
3.4 教學觀念的轉變
首先,將傳統舞蹈教學和老師傳授的教育觀念轉化成學生自己認同的教育觀念。其次,將學生自己認同的教育觀念在舞蹈教學中得以實現。這兩個教學觀念的轉變具體體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速成策略而忽視了對學生舞蹈基礎進行系統的訓練,并且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
結束語
舞蹈教學不能離開學生而獨自發展,所以從根本上說,舞蹈的教學應該以學生需要為根本出發點,學生的需要才是教師應該傳授的內容,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從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出發,在當前素質教育這一時代大背景下,應該創造出符合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能力與水平,才能夠發展的過程中培養出專業的舞蹈人才。
參考文獻
[1]任玲,姚春林,付麗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探析[J].課外語文,2013,(20).
篇5
一、自然資源與勞動的關系
人和其它生物一樣,是自然界非生命物質長期發展和轉化的產物?!叭吮旧硎亲匀唤绲漠a物,是在一定的自然壞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地球在形成過程中,首先出現了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土壤圈,人和其它生物正是依賴于這類非生命環境才得以產生的。“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3人又不同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他可以能動地利用自然界的各種自然資源,并以社會生產勞動的形式來維持其生存,推動其發展,使自身以“自然主體”上升為社會主體。誠然,在人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勞動確實起了決定的作用,但是,首先是自然界孕育了人類,勞動不過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借助于自然資源。正如馬克思所說:“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勞動者用來實現它的勞動,在其中展開他的勞動活動,用它并借助于它來進行生產的材料?!?馬克思所謂的“生產的材料”,就是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在內的生產資料。無論是天然的還是勞動加工的生產資料,歸根到底都是來源于自然資源。事實上,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首先需要借助于土地種植糧食、牧羊牲畜;需要借助于江河湖泊捕捉魚蝦;需要借助于礦山開采石頭、銅礦等。如果沒有自然界所提供的各種自然資源,社會勞動是無法進行的,“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5離開自然資源,人類就難以生存和發展。馬克思指出:“外界的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草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說明自然富源對人類的影響不僅貫穿于人類社會的始終,而且就自然富源作為現實的社會生產力的物質基礎,對勞動生產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因而,無論社會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何種程度,人的有用勞動都只能在借助于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改變自然物質的形態,”無論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何種程度,“在改變形態的勞動中還要經常依靠自然力的幫助”。7事實上,近代應用機器的大規模協作的出現,也只是“使自然力,即風、水、蒸氣、電大規模地從屬于直接的生產過程,使自然力成為社會勞動的因素?!?即使是當代生產資料中的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等,無一不是對“天然存在的物質基質”形態的改變,人的有用勞動在改變自然物質形態時僅僅在于,不斷發現自然物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多樣使用方式”,不難設想,沒有自然資源,機器大工業不可能出現,當代科技革命也必然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勞動只能借助于自然資源而改變其形態,因而勞動也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條件下創造財富。事實上,地球上自然資源的量是有限的,非再生資源只能逐漸減少,再生資源也需要較長的再生周期和人的保護,不同國家和地區自然資源的量和質也有所不同。同時,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生產方式也是客觀的。正如馬克思指出:“人們不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產力”9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以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10因而,不難想象,人類在今后較長時期內,都只能在地球上既定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發展,而不可能在短期內能去開發外層的宇宙空間,我們也只能在本土上開發現有的自然資源,而不可能在短期內大規模地去開發公海、南極洲等,同時也不可能舍近求遠地大量地進口別國資源。因此,作為客觀物質活動過程的勞動,我們必須堅持人與自然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離開了既定的自然條件,片面強調勞動的作用,也必然產生唯心主義的空想。
如果說,人們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條件下創造財富,那么,就必須從既定的自然條件出發,而不能隨心所欲。因而,勞動還必須遵循自然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才能實現其創造財富的目的。自然界的生物圈、大氣圈、水圈等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圈內的各種生物也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勞動的作用無論如何巨大,都必須在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才是有用的。如果盲目地破壞了自然環境系統的大鏈條,如果人為地割斷了生物圈內部的相互聯系,如果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一句話,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那么,自然界對我們的報復就必將是嚴酷無情的,這是無數歷史事實和現實證明了的真理。
總之,人首先是自然界的產兒,勞動必須借助于自然資源,并且也只能在既定的自然條件下,遵循自然物質運動和客觀規律,才能實現物質財富的生產。如果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和人類社會的話,那么,同樣可以說,沒有自然資源也就沒有人和人類社會。
二、自然資源與人類文明的關系
人類在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都是在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的,同時也正是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人們去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由此產生了自然科學。從這個意義說,自然科學是自然作用于人的產物。而科學技術的進步,歸根到底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深化??茖W技術的進步則推動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因此,我們在強調科學技術及其生產力對人類文明的決定作用的同時,也必須承認自然資源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篇6
This is not the end of your story This is not the final chapter of your life. The world right now is in the middle of a mental health crisis.
Rather than join the cue, it’s important we it’s learn why we get down, and then how we can change it, because believe it or not, we create our own negative feelings and we can also ensure that we turn our lives around and be a positive change for others.
The reason anyone gets depressed always comes down to the CONSISTENT thoughts we think, and the CONSISTENT beliefs we hold.
If my thought process is “I must be in a relationship and earn X amount to be happy” I might get depression if I don’t achieve those goals.
The only way out of this is to work on yourself, every day.
Yes it is.
You must value yourself enough, to take the time EVERY SINGLE DAY to work on you. To engage in something, that will ensure you ar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world.
And then others will look to you, not with pity but with HOPE, because your strength will become their HOPE, their strength.
篇7
關鍵詞:舞蹈學 本科 培養目標 人才規格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飛速發展,舞蹈藝術出現了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從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到各省市藝術院校、綜合院校都開設不同規模的舞蹈學本科。而且辦學方式逐漸走向市場化運作,招生人數有增無減。在此過程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凸顯出重要意義,關系到教學怎樣達標、人才能否合格的問題。
一、高師舞蹈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的總體內涵 論文 lwkoo.cn 畢業論文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艱苦奮斗、團結協作、遵紀守法、敬業樂道、勇于開拓創新。
2、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現代教育觀和藝術觀,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有所了解,有較寬的知識面,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上達到“一專多能”。
3、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達規定的等級要求。
4、接受必要的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掌握健體強身的科學方法,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
二、課程設置和評價機制是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的重要內容
1、課程設置
對于本科教學而言,學士學位課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方面起到瓶頸的作用。通過系統的學位課程學習,學生應掌握舞蹈學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論,獲得從事學校舞蹈教育所必備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幾門學士學位課程。
芭蕾基本功訓練課主要進行地面練習、扶把練習、中間練習、跳躍練習、旋轉練習、技術技巧練習,主要為學生學好民間、身韻、排練等專業課服務,適合全程開設。學生將從中獲得扎實的舞蹈基本功,具備從事舞蹈教學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國民族民間舞課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鮮族舞、維族舞、秧歌、花鼓燈、云南花燈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為主要授課內容。旨在掌握各類民族民間舞的表演風格和特點,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類民間舞的律動,獲得較強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現力。這門課程也應該全程開設。
中國古典舞身韻課以元素訓練(提、沉、沖、靠、擰、傾、曲、圓)、步伐訓練、技巧訓練、短句訓練、表演性組合訓練為主。目的是掌握中國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動、靜、剛、柔、氣息協調一致的運動審美規律,了解中國古典舞蹈的神韻所在,增強身體進一步的開放和表現能力。二年級開設這門課程,既可以服務于其它專業課程,也為學生以后從事教學工作培養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劇目排練課選取單、雙、三人舞、群舞等優秀舞蹈劇目為教學內容,于二、三年級全年開設。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具有一定難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藝術形象,增強舞蹈表現意識,提高藝術修養和舞蹈語匯的表達能力。
舞蹈編導課主要是理論與實踐交叉,于三年級全年開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編導理論知識,能大膽的進行創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編創能力,能勝任中、小學等舞蹈教學演出和一些群眾輔導和編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綱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現代舞蹈史為基本內容。在二年級全年開設,加強對中外各少數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紹,簡介外國舞蹈的文化歷史脈絡,使學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藝術的真諦,樹立起正確的舞蹈歷史觀,并能學以致用。
藝術概論是一門概要地、系統地闡述藝術理論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課程。學習這門課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實踐和理論積累,適宜在三年級開設。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礎理論,能夠從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學會從文化的角度去認識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藝術的基本特征,各種不同風格的舞種、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創作原理;學以致用,分析和解決 舞蹈藝術實踐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使學生藝術欣賞能力、表演創作能力進人更高的層次。
基礎樂理與視唱練耳課是一門系統發展音樂聽覺的課程。 懂得基礎樂理,才便于深入學習音樂。視唱訓練學生的讀譜能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音準和音樂感。練耳發展音樂聽覺及記憶力,使學生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音色、節拍、節奏和調式、調性。學完本課程后,學生應達到一個中等學校音樂教師所必備的視譜、聽音能力。
除此之外,還應該開設中國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學、舞臺化妝藝術、自娛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組合等課程。各校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既要體現辦學特色,又要與教育部頒發的有關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師范性問題,在當代有著更深刻的內涵,可以不斷探討。但是,至少要在第六個學期安排兩周左右的教育見習,第七學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實習,并且與藝術實踐(采風或者舞臺表演)相互交叉進行。
2、專業素質評價機制
從微觀上,每一門必修、選修、限修等課程,無論期中、學期末考核,都必須制定完善科學的評價標準。比如
科目 評分標準(總分:100分) 備注
芭蕾基本功訓練
一、基本完成動作元素,30分 。
二、準確把握節奏、規范地完成動作元素,30分。 三、在標準一、二的基礎上,肢體具有較強的表現力,40分。 技能
編導常識與舞蹈賞析 一、能夠自己自編結構完整的教學訓練組合或者簡單劇目,30分。 二、能夠基本把握教師的意圖以及舞蹈音樂的情緒以及結構,動作元素發展具有一定主題性并有較合理的舞臺調度,30分。 三、在標準一、二的基礎上,所編導劇目較有創意以及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現力,40分 理論與技能
篇8
[關健詞]理性思考 訓練科學 辯證關系 舞蹈比賽
從《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年2期第71―74頁,讀研了溫柔老師的《對人體科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思考》學術論文后,興奮異常,感受萬千。我們舞蹈界學者們再次將舞蹈人體訓練科學與舞蹈訓練科學化提出,說明充分認識它的科學價值與應用價值對于舞蹈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面對廈門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中,舞者們身體機能所表現出來令人驚嘆的舞蹈運動能力與他們在超負荷情況下“代謝”的狀況,使筆者再次認識到由舞蹈比賽刺激起來的人體訓練科學,要求舞蹈研究者、編導、教師必須盡快為舞蹈者從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物力學、心理學……諸方面建立一個科學理論新模式,并全面、系統、客觀地看待我們舞蹈自身的生存、進化和發展。正如溫柔老師所說的那樣:“舞蹈訓練科學化是舞蹈訓練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標。如何實現舞蹈訓練的科學化,一直是舞蹈界重要的課題。舞蹈科學訓練科學化的實現,有賴于舞蹈人體科學的理論指導,舞蹈人體科學是實現舞蹈訓練科學化的理論基礎?!?/p>
拋開國外舞蹈大師對舞蹈人體訓練科學性的重要闡釋。讓我們回到現實訓練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急需搞清楚的問題,就會使我們迫切渴望科學原理、科學方法的及時切入。例如:過渡的韌帶動、靜力拉伸為什么會對爆發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反過來,在進行較長時間超負荷爆發性跳躍訓練之后,為什么第二天再訓練時我們的韌帶那么難以拉開?對于舞蹈比賽,在組委會給予的定量時間內,舞蹈者的身體機能究竟能承受多大強度的舞蹈運動負荷?人體跟骨高度、跟腱長度與跳躍能力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關聯?……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舞蹈科學系統理論的支撐。盡管溫柔老師在她的學術論文中總結出:“北京舞蹈學院科研所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也從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許多具有較高水平與價值的研究成果,如‘百分復試法’、‘骨齡自動判讀系統的研制’、‘舞蹈學員體成分的研究’、‘舞蹈動作的機電分析與研究’、‘舞蹈學員的營養與配餐’、‘芭蕾舞演員的能量代謝’、‘舞蹈學員的體重控制與減肥’、‘舞蹈演員的損傷的預防與治療’,等諸多研究課題。這些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為日后舞蹈人體科學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钡珡陌l展的眼光來審視我們舞蹈人近幾十年在舞蹈人體科學訓練方面所取得的屈指可數的研究成果與成果的“含金量”,筆者覺得這些形成不了舞蹈訓練科學化的系統基本理論體系,也就是說這些成果的價值與實際用途有一定的距離。
“我們知道舞蹈肯定是實踐在先而理論在后,理論源于實踐。這樣的流程使我們感悟到舞蹈實踐與理論之間存在一個轉化過程,即從實踐轉化到理論再從理論轉化到實踐的過程。我們在研究舞蹈理論前首先要研究的便是舞蹈理論是怎樣從實踐轉化而來,還要了解它又怎樣作用與舞蹈”。呂藝生教授上述對舞蹈從實踐上升理論再從理論轉化到實踐中去的辯證學說,為我們指明了要善于從實踐中總結舞蹈人體訓練科學基本原理,要尊重科學發展規律,只有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才能產生高水平舞蹈人體訓練科學研究成果。舞蹈訓練科學是一門多學科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實踐證明,對于它的研究需要由實踐經驗豐富、多學科綜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擔當。我們的舞蹈人體訓練科學研究之所以滯后于其它學科,關鍵原因是我們的教育方針、教育思維、教育方法存在著認識上的差異,半個世紀的舞蹈教育歷程記載著我們對于舞蹈人才文化的培養不足,至少說我們沒能大量造就出高質量具有豐富科學知識、文化知識的多學科復合型人才。這一點,呂藝生教授在他的《新世紀舞蹈教育前瞻》中有著權威性論述。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藝術,肢體語言是以舞者的生理學基礎為本源的。因此,有關人體的解剖學結構、生理、生化、心理學……基礎知識構成了舞蹈訓練科學的基石。
透析廈門第六屆全國舞蹈比賽獲創作一二等作品,可以說是智能型、研究型、創造型、思維型……最終多學科復合型的編導主宰了這個時期舞蹈發展方向。從作品的形式、結構、智慧含量、創新程度看,他們對人體舞蹈潛力、舞蹈運動極限的了解、探索、挖掘、運用比較到位。充分體現出舞者機體在組委會給予的定量比賽時間內的滿負荷性、高超的技巧性、快速的變化性等審美特征。尤其是從獲一等獎作品中我們就會有趣地發現,創作與表演是相輔相乘、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例如:《鳥仔》、《楓葉紅時》、《七步》、《兄弟們》、《鼓舞聲聲》、《歲月如歌》、《俏花旦》等,他們既是創作一等獎,又是表演一等獎,這似乎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優秀舞蹈作品的產生是多維度、全方位、復合型的,它的成功僅靠編導的反常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閃跳性思維、靈感性思維是不夠的,它還需要由舞蹈人體訓練科學為他們塑造出來的優秀舞者們,舞者們身體舞蹈運動極限能力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講,決定著優秀作品的質量。譬如:《鳥仔》的成功就與陳鳳輝、史記的極限舞蹈運動能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魚水關系,二位舞者的神經―肌肉抗疲勞能力在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現,正是由于舞蹈人體訓練科學造就出來的優秀舞者們,將比賽作品的超負荷性、難美性、科學編排性、具象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從多種意義上講人體訓練科學主導著舞蹈自我進化的進程,這也印證了溫柔老師所說的“舞蹈訓練科學化是舞蹈訓練的最高境界”這句話是正確的。
篇9
關鍵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剖析
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的意義
公共藝術教育是在學科綜合專業基礎和公共藝術專業方向基礎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分別對各種公共藝術理論知識、實踐知識進行研究和學習,涵蓋公共藝術本體形態、藝術形式、創作形式、創作觀念、方法、技巧及審美意識等綜合內容。自從我國教育部在2006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印發以來,公共藝術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很多高校陸續開設了以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為主的選修課,如《音樂欣賞》、《藝術導論》、《舞蹈賞析》、《影視鑒賞》等。同時藝術理論的研究也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現象。但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開展至今尚存在很多不足,這就需要系統的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進行深入研究,以解決現階段的問題,為今后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提供有效的平臺。
二、期刊論文、學術論文研究內容現狀分析
(一)論文檢索結果統計分析
2015年4月20日,筆者在知網中通過對“公共藝術教育”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截止到2016年3月16日,共檢索到期刊論文1097篇;其中摘要中含有公共藝術教育的有317篇;關鍵詞含有公共藝術教育的有382篇;主題是公共藝術教育的有413篇。學位論文260篇;其中摘要中含有公共藝術教育的有33篇;關鍵詞含有公共藝術教育的有30篇;主題是公共藝術教育的有36篇。以同樣的方式在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進行檢索得出以下結論。
根據表二我們不難看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的論文在2012年處于高峰狀態,隨后的兩年研究數量有所下降,應該說在2010-2014這五年期間從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從穩步上升到略有回落的現象,說明學術界的研究從狂熱的探索到進入思考的狀態,為迎來新的一次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改革做準備。
(三)公共藝術教育期刊論文和學術論文年度研究熱點主題詞統計
期刊和學術論文的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以主題詞所概括出來的,所以筆者檢索高頻率出現的四項主題詞來統計研究的熱點問題。
由表三可以看出,5年間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研究著重在課程、功能、教學、改革四個方面。
(四)公共藝術教育期刊論文和學術論文研究分支學科的統計通過對高校藝術課程的開設情況統計,可以對研究者的研究領域有所了解。
通過表四可以看出,對于公共藝術教育中藝術教育的研究占有很大的比重達到66.3%,其次是音樂教育,占23%。對于美術、影視、舞蹈、書法的研究顯然較弱。這明顯說明普通高校學生對藝術教育和音樂教育更容易接受,對于美術、影視、舞蹈、書法的藝術門類接受能力也較弱。
三、2010年-2014年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現狀剖析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從1995年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了,從最初的確定公共藝術教育概念,到近些年來的各項深入研究,無疑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但是發展的同時也有著不斷地嘗試、不斷的探索與不斷的創新。通過對2010年-2014年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的統計分析,筆者總結出三個方面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第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應在“美育”教育的功能方面的研究予以加強
邵陽學院姚武認為:全國的公共藝術教育大多還停留在提倡豐富學生文娛活動方面,對于藝術教育、審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湖南理工學院徐振祥認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在提高學生個體文化藝術素養和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第二,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的科目、教材和課程教學內容需得到統一;
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曲琳琳認為:各普通高校一般都是根據學校自身的師資量、教學水平開設的公共藝術選修課程,增強了課程設置的隨意性。陜西警官職業學院仲晴晴認為:公共藝術課程設置,需要分層次、選修必修兼有、統編教材。河池學院曾宏華認為公共藝術課中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專業化,沒有找好課程定位。南通職業大學唐勁松認為:公共藝術課程應該是藝術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增強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原則。
第三,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需加強。
河南大學王新認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師應精通藝術理論和專業技能,掌握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先進的文化價值觀。
鄭州師范學院韓若男認為:有很多非藝術專業領域的教師也由于種種原因承擔了藝術類課程,最終將導致藝術教育的嚴重偏差。阻礙了公共藝術教育的快速發展。
鹽城師范學院潘龍瑞認為:公共藝術教育專職教師少,教師的自身素質也同樣存在的不同的差異,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受教育程度。
參考文獻:
[1]陳亞偉.陜西民辦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J]品牌.2014.12
篇10
為了使得調查研究更為有序、客觀,論文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劃分為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內容的選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課程的教學評價四部分進行問卷問題的構建。在問卷調查中,在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中選取400名學生發放問卷,學生通過紙質問卷、電子問卷的填寫來完成調查。在為期10天的調查結束之后,共回收問卷4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為382份,問卷有效率達95.5%。在問卷調查結束之后,論文對于調查結果進行了簡單分析,根據數據,得出如下結論: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學生認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設計中,理論課程內容過多,對于舞蹈教學的實際操作內容涵蓋較少,總體教學內容難度較低,難以提升。在課程內容選擇上,缺乏統一、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部分課程內容不符合實際工作內容需要,難以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上,學生指出,就自身的掌握情況來看,目前學校所安排的1周2課時,一學期24課時的教學時間較短,只能夠滿足學生“學”的需求,但是達不到學生“學會”的目的。在課程的教學評價上,學生認為目前專業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一元化現狀嚴重,對于理論考試的重視程度過高,對于個人舞蹈能力、技能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音樂素養、舞蹈素養等考察不夠,因而評價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
2“以生為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2.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設計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本身缺乏統一的教材以及成型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體系就更需要結合各個學校、各個地區的特點以及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認知和需求。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細化為如下幾點:從課程學時進度的設定上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每周2課時,一學期12課時的教學時間不足,然而從每次教學2課時共一個半小時的總體時間來看,是能夠合理安排教學的各項具體內容的。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每次課分為熱身運動、舞蹈理論教學、舞蹈時間教學、自習教學等,從單次學時來看是完全充分的,內容也是較為豐富的。然而,從周課次的角度來看,多數學生認為12周的時間略少,難以使得自身學到的技能、技巧在實踐中得以體現??梢园凑諏W校的學期計劃,將12周的教學時間提升到18周左右,在后期學校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安排集中的培訓、實習等,這樣效果更佳。在課時這一方面,學生認為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可以模擬幼兒園教學的課時時間,目前課程的長度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比較合適的,然而與之后的工作可能難以對接,可以考慮將課時分為45分鐘+45分鐘的時段,輔以教學內容的整合,形成2次幼兒園教學課的教學模塊。
2.2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選定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選定,這是一個查缺補漏,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機會。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認為,教學過程中注重舞蹈技能學習的內容比較多,然而對于形體矯正、均衡營養、藝術欣賞、音樂美學等與舞蹈相關的周邊內容數量比較少。因而,在教學內容中,可以在專業舞蹈教學中增添舞蹈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教學、健美教學等理論知識,同時要將瑜伽、芭蕾、現代舞、民間舞等元素糅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進行教授,使得學生在進行幼兒專業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對于舞蹈藝術欣賞的品位,同時能夠將自身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未來從事幼教工作的水平。
2.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組織實施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舞蹈功底等基礎層面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的教學一定是循序漸進、不斷推進的,在教學過程中切忌不斷重復,不向前推進,以幾支舞蹈的教學代替全部的專業舞蹈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對待,實現分層教育和因材施教。對于男性學生,要選擇頗有男性氣概的拳類、操類進行教授,而對于女性學生,則要選擇一般性質的,較為溫柔的舞蹈進行教學;對于底子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編成組進行單獨的、多次的重復教學,提升其能力以及對于課程的信心。
2.4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評價模式
在評價模式方面,專業舞蹈教學要加強對于教學組織實施的契合程度,有效地實現教學分層基礎上的評價分層?!耙陨鸀楸尽钡慕虒W方式重視的就是對于學生自身訴求的滿足,從個人層面上獲得的成功就是“以生為本”教學方式的成功,切不可搞“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于教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地向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同時,在重視技能、技巧提升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舞蹈理論、舞蹈欣賞方面能力的提升,方能夠形成科學的、激勵高校的有效教育評價模式。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