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11:55: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慢性乙型肝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慢性乙型肝炎

黃萱益肝散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評價黃萱益肝散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科門診及住院的80例輕度及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診單雙數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治療組用黃萱益肝散餐后1/2h口服,每次9g,3次/日,對照組用α-1b干擾素500萬U,1次/日,肌注,20d后改為隔日1次,療程均為3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6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5.0%,兩組臨床療效及HBeAg和HBVDNA轉陰等指標結果相似。提示黃萱益肝散具有較好的抗病毒及保肝作用。結論:黃萱益肝散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且費用低,毒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黃萱益肝散;慢性乙型肝炎;干擾素

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黃萱益肝散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門診及病房診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國病毒性肝炎與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1]。80例病例HBsAg及HBeAg全部陽性(ELISA法),HBVDNA含量(病毒載量)≥105cp/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2~10倍。男性64例,女性16例;年齡20~60歲,平均35歲;病程0.5~15年,平均3.6年。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病例在病程、病情、年齡、性別、實驗室檢測結果(HBsAg、HBeAg、HBVDNA檢測陽性及ALT升高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治療組患者給黃萱益肝散,每次9g溫開水送服,3次/日,黃萱益肝散組方:土大黃、萱草、千里光、野薔薇、紅土茯苓、獼猴桃、獐牙菜、騷羊古、南五味子、甘草、丹參(貴州德祥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對照組用運德素(重組人干擾素α-1b,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產)500萬U,1次/日,肌注,20d后改為隔日1次,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查看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慢性乙肝;免疫湯;治療

[論文摘要]免疫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160例的臨床觀察中,以增強免疫,促進肝細胞損傷后的修復,防止或減少肝硬化的發生,達到治療乙肝的目的,有效率為90%,均無明顯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組織學中肝纖維化發生率高達81.15%,如何阻止肝硬化的進展,改善慢性乙肝纖維化前期功能恢復,增強肝細胞及機體的免疫功能,防止肝硬化的發生,減少肝纖維化的發病率,提高對乙肝的治愈是一個攻關難題。現將2005年4月~2006年4月期間門診就診病例進行治療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160例均為門診病人,符合《肝臟病學》診斷標準。男性88例,女性72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7歲,病程最長16年,最短2年。

l.2觀察方法治療前B超,肝功及兩對半的檢查,每療程后復查B超,肝功及兩對半。20d為1療程。最短2療程,最長8療程,超過8療程為無效。

查看全文

透視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論文

摘要: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MPDNA病毒慢乙肝

單磷酸阿糖腺苷(arabinofuranosyladeninemonophosphate,Ara-AMP)是阿糖腺苷(Ara-A)的單磷酸化合物,是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類化合物。實驗和臨床均證實它能選擇性地抑制病毒DNA多聚酶(DNAP)和核糖還原酶,并能摻入病毒的核苷酸鏈抑制其延長,達到抑制DNA病毒復制的目的。它能抑制多種DNA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牛痘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及多種動物皰疹病毒和少數致癌RNA病毒等?,F介紹近幾年有關Ara-AMP藥理和臨床探究情況并重點介紹Ara-AMP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新進展。

一、藥理學探究

(一)抗病毒機制Ara-AMP主要功能是抑制病毒DNA的合成。Ara-AMP進入細胞后,經過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及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其抗病毒活性主要由Ara-ATP所引起,Ara-ATP和脫氧腺苷三磷酸(dATP)競爭地結合到病毒DNAP上,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時抑制病毒核苷酸還原酶的活性來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它還抑制病毒DNA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活性,使Ara-AMP摻入到病毒DNA中,并連結在DNA鏈3′-OH位置的末端,從而抑制了病毒DNA的合成。所以Ara-AMP既是病毒DNAP活性的抑制劑,又是病毒DNA合成的終止劑,雙重抑制病毒的復制,有效地達到抗病毒功能。

(二)藥物代謝動力學Ara-AMP靜脈點滴或肌內注射后,可被血液和組織中腺苷脫氨酶代謝為阿糖次黃嘌呤(Ara-HX),因此血液濃度很快下降。Ara-AMP的峰時摘要:肌內注射3小時,靜脈點滴為30分鐘。血漿半衰期(t1/2)為(0.14±0.05)小時。Ara-AMP在各組織中濃度不同,在肝、腎、脾濃度最高,骨骼肌、腦內濃度低,腦脊液內的濃度為血漿濃度的35%~50%以上。約60%~80%的Ara-AMP以Ara-HX的形式從尿排出或以CO2形式隨呼吸排出。Ara-AMP的藥代動力學在正常人和慢乙肝患者中基本相同。

(三)藥效學試驗廣州兒童醫院病毒室以細胞培養進行藥物抑制病毒試驗結果說明抑制DNA病毒生長的最低有效濃度為25μg/ml,而對細胞最高無毒功能濃度為500μg/ml,藥物選擇指數為20,效果及平安性均良好。

查看全文

解析乙型肝炎治療特殊情況處理

應用化療和免疫抑止劑治療的乙肝患者

關于因其他疾病而承受化療、免疫抑止劑治療的患者,應常規篩查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為陽性,即便乙型肝炎病毒DNA陰性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正常,也應在治療前1周開端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相似物。

對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陰性、抗HBc陽性患者,在給予長期或大劑量免疫抑止劑或細胞毒藥物(特別是針對B或T淋巴細胞單克隆抗體)治療時,應親密監測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呈現陽轉則應及時加用抗病毒治療。

在化療和免疫抑止劑治療中止后,應依據患者病情決議停藥時間:①關于基線乙型肝炎病毒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療或免疫抑止劑治療后,應當繼續治療6個月;②基線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較高(>2000IU/ml)的患者,應當持續治療到和免疫功用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樣的停藥規范;③關于預期療程≤12個月的患者,能夠選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④關于預期療程更長的患者,應優先選用恩替卡韋或阿德福韋酯;⑤核苷(酸)相似物停用后可呈現復發,以至病情惡化,應予以高度注重;⑥干擾素有骨髓抑止作用,應當防止選用。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兼并感染患者的治療

對此類患者應先肯定是哪種病毒占優勢,然后決議如何治療。如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104拷貝/ml,而丙肝病毒RNA測不到,則應先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高且可檢測到丙肝病毒RNA者,應先用規范劑量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3個月,如乙型肝炎病毒DNA無應對或升高,則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韋或阿德福韋酯治療。

查看全文

S1抗原檢測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前S1;抗原檢測;體會

論文摘要:前S1抗原(Pre-S1Ag)檢測是對乙肝“兩對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測定的重要補充和加強。前S1抗原酶免測定試劑盒經過在北京、四川、浙江、河南、深圳、海南等近百家醫院與乙肝“兩對半”檢測聯合應用后正式推向臨床,充分顯示了該試劑在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診斷,指導治療等方面的重要價值。筆者就前S1抗原檢測談談自己的體會。

S、前S2和前S1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三種成分,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顆粒和管型顆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裝配、復制和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以及在病毒侵入肝細胞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基因結構

乙肝病毒為嗜肝DNA病毒,約3200個氨基酸,由一個不完全雙鏈DNA組成。長鏈L含4個開放讀碼框架,為病毒蛋白的編碼區:S、C、P、X;短鏈S相當于長鏈的50%~100%,其不固定端可被內原性DNA多聚酶延長,使病毒成為完整的雙鏈。HBV基因組編碼HBV抗原,所有四個功能性讀碼框架位于DNA負鏈,P基因編碼DNA聚合酶,C基因編碼HbcAg,S基因編碼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X基因編碼X產物。編碼不同形式的表面抗原(HBsAg)的HBV基因區域由大蛋白(LHBs),中蛋白(MHBs)和小蛋白(SHBs)組成,在第一和第二個起始密碼子之間的序列稱為Pres1,在第二和第三個之間為Pres2,從第三個密碼子到終點密碼子的序列為S。

2臨床意義和用途

查看全文

中藥木回春治療慢性肝炎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木回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方法用中藥木回春以疏肝解郁、益氣健脾為法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證患者30例,并以逍遙丸為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治療組顯效率為43.33%,有效率為43.33%,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顯效率為30.00%,有效率為46.67%,總有效率為76.67%,經統計學處理,兩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此外,治療組在減輕癥狀、體征,改善肝功能、肝脾B型超聲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中藥木回春是中醫學院院長楊世忠教授經驗方,經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有明顯的疏肝解郁、益氣健脾功效,臨床用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證收到很好的療效。中藥木回春具有明顯的保肝降酶、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的作用,臨床觀察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極具研究價值及開發前景。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中藥木回春;臨床觀察

慢性乙型肝炎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是一種病機錯綜復雜、病情極易反復、臨床難以治愈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甚至危及生命,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v觀祖國醫學和現代醫學,目前國內外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和特效藥物,慢性乙型肝炎已成為世界范圍流行的免疫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的難治性,已成為醫學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筆者在導師指導下,以“疏肝解郁、益氣健脾”為法,將中藥木回春應用于臨床,對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并進行了相關的動物實驗藥效學研究。旨在探討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病機制,并通過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了解中藥木回春的作用機制,以完善該藥的機制和實踐,為完成科研開發、臨床推廣奠定基礎,并為臨床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推動中醫藥治療慢性肝炎的進一步研究。

1臨床試驗研究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共60例均為2002年8月~2004年2月來源于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及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病例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按隨機抽簽分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病人治療前后的自然情況、癥狀、體征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乙型肝炎防治領域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乙型肝炎;防治

[論文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文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結果的臨床意義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而對嚴峻的乙型肝炎防治形勢,我國進行了大量研究,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力度不斷加大,研究活動趨于深入[1]。

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因此,對HBV感染過程及其對肝臟的損害過程的認識,是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的基礎??偨YHBV感染、HBV基因型與遺傳學研究、免疫機制、肝臟損傷的組織學與肝癌發生的研究、肝移植研究、臨床研究、乙型肝炎治療、病毒抗性以及綜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以往所有的研究都以HBVDNA水平作為乙型肝炎體內HBV感染規律研究的基礎,以谷丙轉氨酶(ALT)水平作為肝臟功能水平的最基本依據[2]。

1.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技術選擇

查看全文

乙型肝炎防治領域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乙型肝炎;防治

[論文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本文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結果的臨床意義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而對嚴峻的乙型肝炎防治形勢,我國進行了大量研究,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力度不斷加大,研究活動趨于深入[1]。

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臨床應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因此,對HBV感染過程及其對肝臟的損害過程的認識,是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的基礎??偨YHBV感染、HBV基因型與遺傳學研究、免疫機制、肝臟損傷的組織學與肝癌發生的研究、肝移植研究、臨床研究、乙型肝炎治療、病毒抗性以及綜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以往所有的研究都以HBVDNA水平作為乙型肝炎體內HBV感染規律研究的基礎,以谷丙轉氨酶(ALT)水平作為肝臟功能水平的最基本依據[2]。

1.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的技術選擇

查看全文

病毒性肝炎治療論文

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我院采用凱西萊對各型病毒性肝炎進行治療,同時采用甘草酸二胺作雙盲觀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擇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27例。診斷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進行。其中甲型肝炎11例、戊型肝炎9例、乙型肝炎78例、丙型肝炎24例、庚型肝炎3例(均為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未引入乙型肝炎計算)。雙盲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共65例,男50例、女15例,年齡(31±10)歲;對照組共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齡(31±8)歲。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凱西萊0.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為4周。對照組用甘草酸二胺0.15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方法與療程同治療組。兩組中根據病情輔以護肝、利膽、利尿,糾正電解質紊亂,支持治療等綜合治療。

查看全文

苦參素(氧化苦參堿)治療慢性肝炎的基礎與臨床

氧化苦參堿是從中藥苦豆子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水溶液制劑,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其中氧化苦參堿()占以上,分子式為,分子量為,其他還有極少量的槐果堿、槐胺堿、槐啶堿等幾種。

苦豆子()為豆科槐屬植物。別名苦甘草、苦參草、苦豆根及西豆根。我國約有種,集中分布于北方的荒漠地區,尤以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及內蒙古為多。全株味極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作用,民間用其根治喉痛、咳嗽、痢疾及濕疹等。我國藥典年版已將“苦豆草片”加以收載,主治痢疾及腸炎,國外早在年代初蘇聯開始研究,國內開始于年,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均放在生物堿上,目前國內自苦豆子植物中提取、分離、鑒定的生物堿主要有氧化苦參堿、苦參堿、槐果堿、槐胺堿、槐啶堿、苦豆堿、金雀花堿、甲基金雀花堿等幾種。藥理方面國內年代主要研究了苦豆草煎劑、苦豆草干浸膏、苦豆草總生物堿及生物堿單體苦豆堿、槐啶堿及槐果堿的藥理作用,尤其以槐果堿的研究較為詳細,有平喘、抗菌、消炎、抗腫瘤等作用。近年對氧化苦參堿及苦參堿的研究較多,但主要限于實驗研究,其中有氧化苦參堿對小鼠實驗性肝損傷保護作用的觀察;對小鼠微粒體藥物代謝酶的誘導作用研究;對型變態反應的抑制作用;氧化苦參堿對淋巴細胞增殖的影響及抗心律失常的實驗研究等,臨床主要用于過敏性皮膚病及白細胞減少的治療。年上海市傳染病醫院實驗發現氧化苦參堿有抗麻鴨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上海市多家綜合醫院協作采用氧化苦參堿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均取得良好療效。

年月由衛生部指定的上醫大附屬華山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完成例隨機雙盲驗證及其它有關藥效、不良反應的基礎論證工作,年月日衛生部批準氧化苦參堿為國家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五類新藥。

年月中華醫學會重點推廣工程專家認證決定博爾泰力(苦參素注射液)治療病毒性肝炎列入重點推廣工程項目,在全國推廣使用。近幾年氧化苦參堿在治療病毒性肝炎方面的主要進展如下。

一、氧化苦參堿具有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氧化苦參堿可抑制細胞分泌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