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企業財務會計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28 04:33:00
導語:私營企業財務會計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私營企業會計控制薄弱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點問題,結合規模較大的私營企業會計工作狀況,從政府外部約束,社會審計以及私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會計控制薄弱的原因,提出了綜合配套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私營企業;會計控制;社會審計;會計責任主體
企業會計秩序紊亂、造假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對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私營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和調查過程中,我們深感這一問題較之國有企業會計問題更為嚴重。帳目混亂零散、帳實不符;內控制度虛設、交接不清;亂攤亂支等問題較為普遍,由此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同時也影響了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加大了業主的經營風險。私營企業會計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國有企業的共性之外,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擬從私營企業的性質和實際狀況出發,就如何實現有效的會計控制提出我們的看法。
一、私營企業會計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約束失敗
1.各級政府部門缺乏實施有效監督的內在動力。政府公務員不是企業的出資者,其收入與私營企業業績沒有任何聯系,當政府對其是否正確履行職責缺乏有力約束時,他們不可能真正代表國家正確行使監督權利,他們并不具備實施有效監督的內在積極性。
2.監督成本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身處外部的政府部門不可能對企業進行及時、全面的監督。另外,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而且由于私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很不規范,使得這種固有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較之國有企業更加明顯。要獲取監督所必需的、充分可靠的財務信息,提高事后監督的有效性,政府為此而支付的監督成本會很高,較之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來講是很不經濟的。
3.政府公務員與私營企業的合謀。這是現實經濟生活中政府約束失敗的重要根源之一。稅務、工商、財政等部門的公務員與企業合謀作假帳、隨意減免稅收,收受賄賂等腐敗現象較為普遍。由于審計證據的獲取相當困難,使得對這類腐敗現象的查處(監督監督者)變得更加困難。反過來又使得這種串通合謀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更加有恃無恐。隨著法律制度的完善,這種狀況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政府用于監督“監督者”的成本將非常高,而且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缺乏社會審計監督
社會審計的業務范圍目前尚未全面涉及到私營企業,還不是私營企業會計監督的主要形式。一是法律上尚未明確規定私營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必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方能報出;二是私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和內控制度很不完善,經營活動中違規違紀現象較為普遍,對其進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會有很高的執業風險,會計師事務所不愿從事私營企業的審計。目前,僅在政府需要時或有民事糾紛時以及產權變動時,才不得不涉及。因此,私營企業目前尚未被納入社會審計監督的范圍之內,對其約束的防線只有一條——政府監督,而且是失敗的。
(三)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及內控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在絕大多數私營企業中會計基礎工作很不規范,內控制度很不健全。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一是各級財政部門對私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與內控制度的建立,沒有嚴格履行其監督職能,疏于指導和監督。我們認為這是主要原因;二是私營企業一般受業主一個人支配或幾人支配,從對管理的重視程度等方面講,都不愿意建立嚴格的控制或不遵守業主自己建立的控制;三是目前我國私營企業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說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誠、輕才能,經營管理不規范,員工社會保障上缺乏安全感等,使之不愿招聘或難以招聘到高素質的財會人員,并且很難留住優秀的財會管理人才。
這種狀況既損害了私營業主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業資產流失、浪費嚴重、經營管理混亂等,又致使外部監督困難重重。零散混亂的會計資料使得政府有關部門和注冊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認定事實真相,無法提出合理的審計意見。
二、加強私營企業會計控制的措施
(一)導入社會審計監督,使會計師事務所成為私營企業外部監督的主導力量
1.建議國家應盡快從法規上做出明確規定,私營企業必須實行年度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注冊會計師審計是“三位一體”會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私營企業來講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一是目前私營企業普遍處于無外部監督約束的狀態;二是私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很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達不到基本要求,有的企業則根本沒有內部控制制度,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顯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目前來講,引入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私營企業進行外部約束的必然選擇,也是監督成本最低、見效最快且審計效果最優的外部監督約束形式。一些規模較大、會計工作較為規范的私營企業,為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取得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信任,主動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年度會計報表審計,說明私營企業對注冊會計師的服務有內在的要求。
2.引入社會審計后,注冊會計師可以利用其智力優勢,主動服務于私營企業,在幫助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記帳、稅務、培訓財會人員及對重大經濟決策和主要投資項目、生產項目等的實施進行論證諸方面為私營企業提供會計咨詢和會計服務,對規范私營企業會計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
3.加快注冊會計師行業改革,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1)加強行業監管,完善與監管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2)建立行業質量監管體系。一是加強內部監督;二是與中國證監會、審計署、國務院稽察特派員總署等部門密切配合,對社會影響較大的企業審計進行重點檢查監督;三是依靠社會各界力量,完善舉報制度,歡迎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讓全社會共同監督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活動。(3)加強執業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4)初步開放中國的會計市場,完善《注冊會計師法》,真正做到依法執業。
(二)財政部門應下大力氣,真正抓好私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
1.財政部門應指導督促私營企業依《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帳簿體系。財政部門首先可依據有關法規規定,要求私營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帳簿體系。其次,在注冊會計師對私營企業審計中如果發現不符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的,應及時提出審計意見,報送財政部門嚴肅處理。再次,財政部門應加強工作指導,幫助私營企業依法建帳。
2.加強對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的監督
財政部門應依據有關法規作好以下工作:(1)對私營企業會計人員實行資格證書管理制度。業主聘用會計人員必須達到一定學歷、持有國家財政部門認可的資格證書,否則懲罰業主。在大量大中專經濟類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的情況下,此項工作實行起來并不困難,只要在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方面規范私營企業,大中專畢業生是愿意到私營企業去工作的。(2)定期對私營企業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充分發揮其作用。(3)對沒有認真履行職責的會計人員,要取消其任職資格,吊銷有關資格證書,不得再從事會計工作。
3.財政部門對暫時無法達到規范化要求的私營企業可實行會計人員委派制,或要求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記帳。
(三)完善政府對私營企業會計工作的外部約束,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1.健全法制
(1)我國1999年10月修訂了《會計法》,按照“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立法宗旨,就會計責任主體、會計監督體系建設、法律責任等重大問題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2)深化會計改革。財政部已陸續頒布了一批新的具體會計準則和有關制度,這對規范企業會計工作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將起重要作用。但現在只在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中實行,應盡快擴大到有一定規模的私營企業,不要總是強調條件不成熟,只要加強財會人員培訓,配套其他措施,在私營企業中實施新會計準則和制度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
2.按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加強對私營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管
正如以上我們曾論述過的,讓政府部門如稅務、財政、工商、主管部門等直接進行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管,其監督成本很高,監督的有效性較差,且易引發腐敗等社會問題。政府應轉變監督方式,在抓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基礎上,重點去監管那些監督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等,當前已經實行或正在實行的改革措施有:
(1)1998年取消了實行多年的“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國有企業從1998年起不再實行財政審批制度,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會計報表附注等,均應在年度結束后的規定時間內委托中國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
(2)1999年2月25日財政部了《關于對社會審計機構審計中央國有企業會計報表質量進行抽查的實施意見》,由財政部監督司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按統一組織、分工負責、密切協作的原則開展。
(3)1999年4月1日審計署頒布了《審計機關監督社會審計組織業務質量的暫行規定》,明確了監督社會審計組織業務質量的依據、對象、方法、程序,這對國家審計機關依法履行監督、檢查社會審計組織業務質量的職責,規范社會審計機構的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遺憾的是目前這些措施均尚未涉及到私營企業,使得私營企業要么處于政府部門獨家行政控制下,要么處于監管的真空中,這非常不利于私營企業會計工作的進行,應盡快將上述措施實施于私營企業。
(四)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和法律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
1.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和法律責任。會計控制薄弱,造假嚴重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法律責任不清、懲治力度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一章,既未列明違法行為,又無詳細的罰則標準,造成了違法難究,執法難嚴。1999年10月修訂后的《會計法》對此有重大突破。
(1)修訂后的《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為會計責任主體,解決了多年來會計責任多重化和會計人員雙重身份的問題,有利于會計控制的有效性。
(2)修訂后的《會計法》在法律責任一章中具體列舉了各種違法會計行為及懲治的形式和手段,同時對觸犯刑律的會計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在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中,將增加打擊會計犯罪的相應條款。
2.必須加強執法的力度,特別是懲治的力度,明確會計責任和法律責任只是解決了誰對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承擔責任、哪些會計行為是違法的以及違法后應承擔什么法律后果等問題,為追究會計責任提供了可操作的法律依據。但這只是解決了問題的一半,即有法可依。問題的另一半執法必嚴,則是最關鍵的,也是較為徹底地解決會計信息造假問題的關鍵。許多私營企業會計違法行為非常嚴重,偷漏稅款較為普遍,當審計檢查暴露之后,往往補交一點稅款就了結了,執法的“軟弱無力”在私營企業表現很普遍。因此,加大懲罰力度,使得違法者的風險和成本很高,從而減少違法行為,這是至關重要的。在私營企業的會計執法中,要做到兩點:一是要嚴厲懲罰違法的私營企業的負責人(業主本人或業主委托的經營者);二是對私營企業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者(財政部門等)本身玩忽職守、徇私枉法、犧牲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加以嚴懲,事實證明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 上一篇:銀行信貸科長競聘演講稿
- 下一篇:高校內部會計財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