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梗死臨床規范化護理分析

時間:2022-10-12 09:04:33

導語:急性腦梗死臨床規范化護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急性腦梗死臨床規范化護理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該院8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颊呔霞毙阅X梗死診斷標準,均經CT或CRI檢查確診;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史;患者均無心、肝、脾、肺、腎等疾病。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7.13±4.52)歲;病程1~6d,平均(3.05±0.69)d;合并糖尿病19例,高血壓20例,高血脂患者1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6.85±4.08)歲;病程1~6d,平均(3.01±0.52)d;合并糖尿病18例,高血壓19例,高血脂患者11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患者均知情同意。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護理人員按照護理管理規定完成護理工作。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臨床規范化護理管理,主要內容包括:①強化法律、法規,加強臨床護理。了解法律法規利于護理人員更為合理地開展護理工作,加強對護理工作的認知和重視,方可確保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完成。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明確保障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同意權等。開展護理工作前,應對患者講解護理目的、方法等,使得患者能夠充分了解護理工作,且可對其進行合理選擇。如此可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發生。②成立護理管理風險小組,加強預見性護理干預。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成員組成為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小組應對重癥患者進行合理風險評估,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護理風險管理預案,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急性腦梗塞護理預案,便于對患者開展預見性護理干預。通過預見性護理可使得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過程中使得護理有目標,且具有良好的預見性,保障護理工作的優質性、科學性,按照先預防、后治療原則,避免出現不良事件,如出現護理不良事件,應采用合理方法及時進行處理。急性腦梗死是比較嚴重的內科疾病,患者通常無良好的自護能力,容易出現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在護理中應對起床、入廁等進行重點防護。通過預見潛在問題,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③將臨床護理工作規范化、程序化,有效避免護理工作實施的隨意性、盲目性,通過程序化護理工作步驟的制定,可有效避免護理中因疏忽等而出現不良問題,通過培訓,使得護理人員習慣護理工作的規范性,并將其自動應用到臨床護理中。④病歷書寫管理:強化急性腦梗死患者護理、治療病案書寫質量,利于進一步診療的準確性。而且在護理書寫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患者病情變化,便于主治醫生能夠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更為合理的臨床治療方案。此措施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且有效預防護患糾紛。⑤護患溝通管理及人文關懷:護患溝通對于臨床治療、護理均具有明顯作用,在護理管理中,督促護理人員加強溝通技巧的應用,使得患者感受到關愛、溫暖,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預防護患糾紛。⑥加強護理工作的監督管理,尤其是護士長,作為整個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應及時對臨床護理中涉及到的人、財、物進行協調及有效管理,正確應對突發問題,而且應對各個崗位的人員職責進行明確,使之了解自身職責、權利,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D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以及并發癥情況。NDS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負相關,即:NDS評分越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好;ADL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關,即:ADL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1.4統計方法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錄入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NDS評分、ADL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NDS評分(29.06±6.27)分、(29.13±6.04)分、ADL評分(17.03±10.36)分、(17.10±9.58)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58、0.154,P>0.05);護理后,觀察組NDS評分(11.15±3.8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6.72±5.72)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295,P<0.05),觀察組ADL評分(57.62±13.06)分高于對照組(50.15±12.57)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513,P<0.05)。2.2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1例出現頭暈,并發癥發生率為2.33%;對照組3例頭暈,嗜睡1例,惡心嘔吐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28%,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842,P<0.05)。

3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腦部血液供應突發性中斷,且使得患者腦組織壞死的一種疾病。通常是由于患者供應腦部血液的相關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血栓,從而造成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并由此而引發的一種疾病[4]?;颊甙l病過程中往往發生一系列癥狀,包括頭暈、頭痛、半身不遂等,患者有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癥狀,甚至昏迷不醒等,導致患者機體健康、生活質量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還有可能導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引發嚴重后果[5]。因此,在急性腦梗死治療過程中,對患者予以合理護理干預具有重要作用,而為了確保護理干預工作的有效實施,對其實施規范化護理管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6]。經研究可知,護理后,觀察組N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33%,顯著低于對照組16.28%(P<0.05)。通過規范化的護理管理,可使得臨床護理工作的實施具有更高的規范性、科學性。急性腦梗死護理工作均應符合法律要求,成立護理管理風險小組,制定符合實際的護理方案,使得急性腦梗死患者得到所需的護理干預,通過規范化的護理管理,可使得護理工作具有計劃性,每天護理日程均得到有效規劃,護理人員根據護理方案得到有條不紊的執行,由此可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預防重復操作。通過規范化的護理管理,可使得護理人員依據每天護理流程開展護理工作,降低護理差錯,提高護理目的性,保障護理質量的提高,促進患者預后[7]。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臨床規范化護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侯艷玲,楊竹.急診及住院期間連續的規范化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z1):15-16.

[2]陳靜,寧陽.個體規范化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1):13-14.

[3]楊春艷.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135-137.

[4]田英姿.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卒中康復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4,11(1):221-222.

[5]邵慧,劉美玲.重癥腦梗死患者的早期識別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87-89.

[6]曹美芹.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6):33-35.

[7]呂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3):237-238.

作者:郁萬杰 王穎 單位:延吉市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