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05:19:00
導語: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有機磷農藥中毒;搶救;護理
[摘要]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是內科急癥,針對其發病急驟、癥狀嚴重、變化迅速、救治難度大等特點。護理人員要在掌握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及在體內產生危害的規律,理解并運用這些規律進行指導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強健康教育,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有機磷農藥中毒;搶救;護理
有機磷農藥中毒(AOPP)[1]是指生產和使用有機磷農藥過程中被污染或由于誤服、自服、攝入被農藥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原因所致的中毒。AOPP救治難度大,因此對護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搶救AOPP患者15例,治愈13例,死亡2例。現將其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毒物的清理及護理
1.1及時脫離現場
如發現攝入或污染AOPP,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呼吸新鮮空氣,皮膚接觸中毒者,脫去已污染的衣物,應用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清洗皮膚,特別注意毛皮和甲縫處的清洗,眼睛被污染者可用生理鹽水、2%碳酸氫鈉液或清水連續沖洗。
1.2保持呼吸道通暢
昏迷者肩部要墊高,以保持頸部伸展,防止舌根后墜,定時吸痰,松解緊身的內、外衣,減少呼吸運動障礙,一旦出現呼吸肌麻痹,應及時報告醫生并準備人工呼吸機,給予持續吸氧,根據呼吸困難程度調節氧氣流量。
1.3清除未吸收毒物及護理
1.3.1可選用催吐洗胃
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催吐洗胃的方法及目的,使之配合搶救。對自服毒物者應進行耐心而有效的勸導,積極鼓勵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要為患者保守秘密和隱私,從而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讓患者自飲大量灌腸液后用壓舌板壓其舌根引起嘔吐,直到吐出液為澄清無味為止,必要時留取標本送檢。
1.3.2自動洗胃機洗胃
了解患者病情,確定并配制所需洗胃溶液。消除患者焦慮、緊張,解釋插胃管及洗胃的目的、方法,指導患者如何合作。洗胃時動作宜輕、穩、柔,盡量減輕對患者的刺激,為昏迷患者插管時,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用開口器撐開口腔,置牙墊于上下磨牙之間。如有舌后墜,可用舌鉗將舌拉出,將洗胃管經口腔至患者咽部,然后按昏迷患者管術繼續插入至胃內。每次灌入量應保持和吸出量基本平衡,否則易造成胃潴留,同時應注意藥物進入胃管口必須浸沒在灌洗液面下。洗胃后若保留胃管,遵醫囑定時洗胃,注意洗出液體有無蒜臭味,向醫生報告,以決定胃管保留時間。
1.4清除已吸收毒物的護理
AOPP一旦發生,多數患者被他人發現遲或因其他原因造成搶救不及時,毒物就可通過呼吸道、胃腸道、皮膚黏膜迅速吸收,到達全身,損壞各個臟器,這時最有效的治療是采用血液灌流,這種方法效果好但風險大。在做之前,護士(醫生)應向患者家屬詳細交代病情和灌流的作用及風險性,爭得同意后在醫生的指導下由專業護士執行。灌流(可選用動靜脈穿刺或股靜脈插管兩種方法)護士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灌流前后的臨床表現及病情變化,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瞳孔、情緒的變化,同時嚴格消毒,無菌操作,灌流后穿刺或插管處應加壓包扎壓迫止血。
2用藥后的觀察
2.1常規觀察要點
AOPP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多汗、流涕、大小便失禁、心跳減慢、瞳孔縮小、支氣管痙攣、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頭暈、頭痛、共濟失調、煩躁不安、譫妄、抽搐和昏迷等。護士對病情的觀察尤為重要,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淺度,有無呼吸困難,發紺,窒息癥狀,意識瞳孔改變,皮膚色澤,溫度心率、心律、肺部音、尿量、全血膽堿酯酶活力測定結果,以便及時了解治療、護理效果,并向醫生報告。
2.2阿托品化的觀察
呼吸衰竭發生后,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導致患者煩躁不安、大汗淋漓、心動過緩或過速甚至昏迷等一系列臨床表現,極易與阿托品應用不當相混淆,特別是由AOPP所致中間綜合征(IMS)呼吸頻率增快、呼吸窘迫等典型臨床表現,從而把改善癥狀的重點放在阿托品的調整上,由此常導致阿托品過量,甚至中毒[2]。臨床上如發現呼吸減慢、胸腹呼吸運動不協調、發音困難、不易解釋的多汗、心動過速應及時作動脈血氣檢查,盡早發現呼吸衰竭。非吸氧下末梢動脈血氧飽和度連續監測有利于此類呼吸衰竭的及時診斷,從而正確區別阿托品化。
2.3阿托品應用方式的選擇
由于間歇給藥法間隔時間及單項給藥劑量不易把握,藥物作用得不到均衡持續效應。我們臨床觀察時發現靜脈推注時患者心率增快、情緒不穩定及其他指標波動幅度也較大,而靜脈持續滴注給藥可避免阿托品間歇注射所致的陣發性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帶來的反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姚金鵬.內科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68373.
[2]郭永蘭.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護理應注意的問題[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8.
- 上一篇:慢性前列腺炎護理研究論文
- 下一篇:宮頸癌護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