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梗塞病患臨床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0 10:51:00

導語:急性腦梗塞病患臨床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急性腦梗塞病患臨床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腦梗塞;急性病;護理

【摘要】急性腦梗塞是丘腦供血障礙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腦軟化,病情相對較重。除積極地配合治療外,做好基礎護理,對防止進一步梗塞、預防各種并發癥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護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將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通過對2004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106例急性腦梗塞患者的護理,筆者體會到在心理、安全、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肢體功能鍛煉、語言訓練、飲食及出院指導等方面的護理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臨床資料

本組106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齡最大88歲,最小36歲,平均72.5歲,其中36歲~21例,60歲~38例,71歲以上47例。入院時意識障礙11例。一側肢體偏癱76例,失語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CT掃描證實有不同部位梗塞灶,符合急性腦梗塞診斷標準。

二、護理與體會

2.1心理護理急性腦梗塞起病急,多在無其他前驅癥狀時發生。多數患者在安靜休息、睡眠中發病,過后或次晨被發現不能說話、一側肢體偏癱或失語等。本組病例中有76例偏癱,失語或言語不清、口角歪斜18例,3例出現會厭麻痹,吞咽功能暫時性喪失?;颊吆图覍俣己茈y接受眼前的現實,患者發生偏癱后會出現急躁、悲觀情緒,突然失語或言語不清者往往有焦慮心理,表現為不思飲食、失眠、便秘等?;颊呒凹覍賹ζ鸩∏暗慕】凳至魬?,而更多的是擔心預后和日后的生活質量問題。特別是吞咽功能喪失者,更感到恐懼和失望。針對家屬及患者的這種心理狀態,在安慰家屬及患者的時候,特別讓家屬與患者認識到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方言熱情地向家屬及患者介紹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病程、時間及預后。其次,向患者說明起病1周內是疾病關鍵期,多數典型病例在1~2天內腦水腫達到高峰,有可能向好的方面發展,也可能向壞的方面發展,還有可能有繼續發生梗塞的可能,讓家屬和患者對什么是腦梗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再次,從生活上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對失語或言語不清者可讓其將需求用文字書寫進行交流;對梗塞較重出現意識障礙、偏癱等癥狀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應允許其親屬陪護。使患者感到溫暖、親切,消除恐懼和焦慮心理,鼓勵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愉快地接受治療。

2.2安全護理對于急性梗塞引起意識障礙或偏癱者應注意安全,防止墜床或跌倒,對躁動不安者要采取防護措施:如專人陪護,床旁設護欄,雙手約束,防止病人拔除各種管道,翻身和下床時有人協助和扶持等。

2.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因急性腦梗塞患者病情多數危重,應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壓、脈搏及體溫的變化,如發現患者一側瞳孔散大或伴有劇烈頭痛、嘔吐等癥狀時,應考慮有腦疝發生的可能。本組病例中出現8例腦疝,死亡2例。一旦出現腦疝應立即給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脈輸入,要求在30min內輸完。因大量甘露醇會造成腎功能損害、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功能不全,應進行24h連續心電、血壓、血氧監測。如病人血壓升高>22.67/12.67kPa,呼吸急促,脈搏增快>100次/min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若平時神志清醒者突然言語不清、嗜睡且反應遲鈍時,應考慮出現新的梗塞,必須加強監護,經常巡視病房,并做好應急措施。

2.4預防并發癥護理

2.4.1預防肺部感染急性腦梗塞大多數發生在老年人,本組病例中>60歲85例,占本組病例的80%。老年患者由于年老體弱,大多有呼吸道功能減弱,尤其是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滯留,肺部易發生感染。本組病例就有19例發生肺部感染。一旦發生感染后,肺部痰液就增多。對神志清醒者,應鼓勵他們在分泌物多時,先深吸一口氣,然后用力咳嗽,盡量把痰咳出。注意使用多功能搖床,在病情許可時取半坐臥位。對昏迷患者,應將其頭偏向一側,及時吸痰,防止痰液、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墜積性肺炎。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和拍背,幫助痰液的排除。具體操作步驟如下:護士將手并攏,空心適度拍打,震動患者背部,由上而下,由兩側至中央,反復進行5~10min,促進排痰;若患者咳嗽反射弱,則在其吸氣終末,護士可用一手指稍用力按壓其環狀軟骨下緣與胸骨交界處,刺激其咳嗽;痰液粘稠時,給霧化吸入每4h1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痰時所用的吸痰管及無菌液要保持無菌。動作應輕柔、無創、敏捷,每次吸痰過程時間應<15s。口腔、鼻吸痰管各部位要專用。同時,間斷氧氣吸入。對于出現呼吸功能障礙者,應給予氣管插管或行氣管切開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為防止套管堵塞,應及時吸痰,并保持氣道濕化,每日2次行管道切口護理。對于意識障礙者,應采用管飼飲食,每次200~300ml,兩次之間加喂水1次,也可使用微量泵使營養液通過加熱器以30~50ml/h的速度勻速胃管內輸入,避免經口進食,以防止嗆咳引起吸入性肺炎。

2.4.2預防泌尿系感染對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導尿管,留置尿管期間,用0.9%氯化鈉500ml加慶大霉素8萬u進行膀胱沖洗2次,每日2次。每日更換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會陰,按時留尿送檢,警惕泌尿系感染。

2.4.3預防便秘發生急性腦梗塞患者由于需長期臥床,胃腸蠕動減慢,很容易發生便秘,而便秘患者排便用力可以使顱內壓升高,進一步使病情加重。在以往的病例中,入院1周后,大部分患者就出現便秘。因此要及早預防,首先讓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訓練在床上排便,要為患者營造一個排便的環境,注意用屏風遮擋,并教會患者如何用力。平時還要教會患者按結腸蠕動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進腸蠕動。飲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對于極少數便秘者及時給予口服緩瀉藥,必要時灌腸,灌腸壓力要低,而且不宜>600ml,以免加重病情。本組患者通過以上預防護理基本上無便秘發生。

2.4.4預防褥瘡發生據報道,腦血管病所致偏癱患者如果不采取預防措施,在20h內即可發生褥瘡。所以,要及早加強皮膚護理,防止褥瘡發生。首先,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建立床頭翻身術,每1~2h為患者翻身1次,必要時使用氣墊床、氣圈。對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不宜翻身的患者,身體受壓部位可放置水囊,水囊中水的流動能對受壓部位起到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并減輕局部壓力作用。溫水擦洗身體,保持皮膚干凈,同時也促進血液循環。由于護理得當,本組106例除2例死亡外無一例發生褥瘡。

2.5加強肢體和語言的功能鍛煉急性腦梗塞患者發生肢體偏癱的人數較多,本組病例中就有76例發生偏癱,失語或語言不清18例。肢體運動和語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乃至家庭的社會生活狀況。因而肢體運動和語言功能的恢復就成為康復的重點,康復的目標是最終使患者恢復行走和語言清晰,把殘疾減輕到最低限度。如肢體停止運動1周即可引起肌萎縮,因此,康復應及早進行,越早肢體功能恢復越好。在臨床中,當患者生命征穩定、神志清醒、神經系統癥狀不再惡化48h后,就應著手進行康復。首先對患者進行肌力的評估,然后和家屬一起制定鍛煉計劃,具體做法是:語言障礙者聽錄音,從簡單發音、單詞、短語開始,反復訓練到說繞口令,促進語言功能的恢復。預防肢體功能礙障的發生:每4h做1次肢體被動運動和按摩,每次20min,幫助患者做關節伸展、內旋、外展等活動,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并將肢體保持在功能位置。然后練習翻身,促進肌力恢復。隨著患者病情好轉,能坐穩后要及時進行站立的行走鍛煉,指導患者站立平衡訓練:雙手扶桿站立—單手扶桿站立—不扶桿站立達到三級平衡。行走訓練:指導患者先原地踏步,走時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公務員之家

2.6做好飲食及出院指導注意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導,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梗塞的根本原因,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力勸患者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建立合理飲食結構,保證足夠的熱量,攝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食物,進行低鹽、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等,避免暴飲暴食。適當體力勞動,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良好情緒。另外要按時用藥,繼續堅持功能鍛煉?;颊叱鲈汉筮M行一段時間的跟蹤指導和隨訪,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季平.臨床內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姚景鵬.內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06.

[3]鄺賀齡.內科急癥治療學[M].3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37.

[4]李清美,譚蘭,韓仲巖.腦血管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35.

[5]趙巖,吳坤艷.大面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05,4(3):9.

[6]王曉玉,張淑連.中風初起的家庭護理措施[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7):18.

[7]鄧艷紅,梁柯.家屬配合感覺輸入法在腦梗塞急性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7):25.

[8]朱繃連.加強神經康復學的研究工作[J].中華護理雜志,1998.31(4):195.

[9]任萍,張振美,侯亞麗.人文關懷在出血性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9):1421-1422.

[10]王平俠.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實踐雜志,2006,15(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