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25 04:38:00

導語: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論文

2007年4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標志著次貸危機正式爆發。隨后,這場危機的影響愈演愈烈,形成一種“蝴蝶”效應,在不經意之間就已擴散到全球,引發了國際金融風波,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恐慌。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經濟和企業發展也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中國經濟穩中趨降。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的增長,特別是本世紀以來,表現更是出色。從2000-2007年,中國的GDP年平均增長10.4%,中國的出口貿易年平均增長25.4%。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本積累和出口拉動,隨著金融危機造成的消費萎縮和世界經濟衰退,中國的出口市場會大大縮小,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那些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

在任何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也不例外。近30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就得益于中小企業的巨大貢獻。2006年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數的99.1%,占就業人數的76.6%,占工業總產值的64.5%和主營業務收入的62.9%,占資產總計的60.9%,占利潤總額的55.9%。中小企業也是外貿出口的主要力量,僅加工貿易出口就占全部出口的52.7%。

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近期統計結果顯示,相當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等困難,全國約十分之一的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在去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率接近30%,較前年同比減少15%。全國去年上半年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金融危機使中小企業瀕臨困境。中小企業發展出現困難,必然會對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目前我國經濟增長趨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業的困難所致。

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資困難。由于經濟調整和宏觀緊縮,有限的資金主要流向了大企業和大項目,因而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特別困難。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業銀行貸款總額超過2.2萬億元,只有3000億元落實到中小企業,僅占全部貸款的15%。到6月末,廣東省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0241.11億元,同比增長14.4%,而小企業貸款余額3831.91億元,同比下降4.6%。據不完全統計,廣東民營加外資中小企業上百萬家,潛在資金需求2萬多億元,銀行僅能滿足40%,95%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

針對上述問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辦法幫助中小企業解困,這些辦法中既有政策方面的調整,也有體制方面的改善。有的已經顯示了效果,有的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努力。比如,央行對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調增5%,對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10%,對中小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這些既是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效手段。這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從發展金融市場來看,中國銀行業也應該重視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業務。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中國城鎮小額貸款市場潛在客戶達數千萬,加上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戶將有上億個,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的市場空間巨大。

數據表明,小額貸款在中國依然是一個相對新鮮的事物。事實上,小額貸款在中國的實踐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的,然而,10多年間,銀行業小額貸款業務發展緩慢,并未對中國的小額貸款市場和小額貸款產品產生很大的影響。關于小額貸款為何在中國發展緩慢也眾說紛紜: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資金和人力資源不足等等。但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小額貸款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的不足。一些金融機構正在開展的小額貸款,由于覆蓋面小且缺乏商業性小額貸款最佳實踐的相關理念與技術,因此在發展上受到很大限制,大量有金融需求的小貸客戶被拒之門外。

當然在過去的10多年的探索中,我們還是總結出了不少寶貴的成功經驗的。比如:從2004年始,國家開發銀行與世界銀行、德國復興銀行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以商業可持續為特征的小貸款業務,先后在包頭、臺州、九江等地試驗,支持的對象主要包括下崗工人、失地農民、和個體創業者,還有部分流動人口,貸款涉及的行業覆蓋貿易、加工、服務等領域,包括零售商店、汽車修理店鋪、醫療診所、小型批發商、餐館、成衣店和洗衣店、個體運輸、五金店、家具店、小旅店等,截至2006年底試點情況統計證明,小貸款業務不但能夠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而且從金融運作的角度可以實現商業可持續。

小額貸款在國內的成功實踐證明,小額貸款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金融機構根據客戶需求特點設計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并且通過金融創新建立減少金融風險,降低操作成本的制度,確保高的貸款償還率,同時貸款利率能補償成本和風險。實現小額貸款這項金融服務推廣普及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從服務中小、服務個體來看,可以改變目前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從而有助于改善民生、增加就業,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震蕩。

由于歷史原因導致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惜貸,由于中小企業的金融供給嚴重不足的現狀,致使沿海等中小企業地區地下錢莊大量涌現,還有部分非政府組織的小額信貸機構以及商業化小額貸款公司參與其中,雖然這些機構的利率水平高于商業銀行,但依然有大量需求。而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又加劇了這一現狀。

1.商業銀行開展小額貸款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商業銀行是開展小額信貸的主力軍。近年來,商業銀行為農戶、城鄉個體工商戶、中小企業等弱勢群體提供了大量的小額貸款,城鄉小額信貸的覆蓋面大幅度提高,為農業增產、增收和中小企業授信和民營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商業銀行開展小額貸款的關鍵性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的商業銀行在推廣小額貸款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服務手段落后、服務效率低下、客戶覆蓋率有限、運營成本居高、風險管理薄弱等制約小額貸款有效推廣的關鍵性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調查數據顯示:信息化建設滯后是商業銀行小貸業務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之一。信合369網在網上做了一次調查,發現48.78%的調查者認為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是商業銀行小貸業務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26.9%的認為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影響了商業銀行小貸業務拓展,20.83%的認為由于是員工素質相對較差,只有3.49%的認為資金實力相對不足是造成商業銀行小貸業務落后的主要原因。

加快發展小額貸款是金融危機席卷,中國產業結構急需調整這一大環境下商業銀行所應承擔的不容推辭的歷史使命。同時,小額貸款在國內國際的成功經驗也表明.小額貸款并非傳統觀念中無利可圖的業務,正是因為小額貸款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才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小額貸款機構及非法民間借貸,這些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機構服務缺位留下的真空,在滿足廣大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發展小額貸款是不僅是商業銀行的歷史使命,也是商業銀行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2.“健康可持續小額貸款管理運行體系”是發展小貸業務的前提和保障總體來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是制約商業銀行擴大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的瓶頸,而建立健康可持續小額貸款管理運行體系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瓶頸問題,從而增強商業銀行小貸業務的核心競爭力,使商業銀行為優秀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手段與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研究表明:小額貸款客戶市場有著巨大的融資需求,但是貸款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中小企業無法提供目前貸款所需的基本財務信息;(2)償還貸款的責任分擔很難明確劃分;(3)無法提供目前銀行習慣接受的抵押品;(4)當前可供選擇的產品不能滿足需求;(5)復雜耗時的貸款流程降低了貸款企業貸款意愿;(6)缺乏長期有效的融資渠道;(7)無法及時獲取銀行產品信息,對銀行融資缺乏了解。

與此同時,即使是有著積極開展小貸業務的銀行機構也面臨著諸多阻礙。究其原因,是習慣于開展高端業務的銀行機構對于開展小貸業務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無法詳細理解中小企業運營情況及還款能力;(2)沒有渠道或手段去了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3)缺乏定制化的產品提供給中小企業;(4)當前營銷模式不能支持面對中小企業的產品推廣;(5)缺少小貸業務模式的專門人才;(6)缺乏適用的中小企業的風險評估及信用評價體系;(7)當前管理體系無法對中小企業貸款業務進行有效控制。

面對上述小貸業務開展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應建立三位一體的思想體系用于解決上述關乎風險,效率與收益的困擾,即建立人、系統與制度的有機結合以解決推廣小貸業務所需攻克的難關。同時,這一有機結合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小額貸款業務的初期,由于種種限制,人與制度的因素在解決方案中所能發揮的影響要大于系統的因素,但隨著業務的逐漸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經驗與信息得到不斷的積累與總結,在伴隨著數據不斷積累,在未來發展階段,系統將會在控制風險、改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最終,人,制度與系統有機結合的微貸業務解決方案將形成穩定的平衡,以保證小貸業務的持續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和國際環境變化,我國銀行信貸機構應盡快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信貸風險及營運風險管理,即以先進的小貸管理理念為導向,結合有效科學的小額貸款電子化管理系統平臺,以市場拓展、流程再造、風險識別、風險管理、細分市場、產品開發、利率定價、客戶管理等為主線,建立減少小貸業務風險,降低操作成本的制度,提高市場覆蓋率的管理運營體系,從而實現支持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目標。

【摘要】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出現困難,必然會對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巨大影響。而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資難,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銀行業積極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業務。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小企業小額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