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下鄉村生態旅游的構建
時間:2022-08-11 10:08:21
導語:低碳經濟下鄉村生態旅游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低碳經濟是世界各國倡導的主要發展模式,這一現象在旅游業的表現也很突出,鄉村旅游景點由于綠色低碳的環境,目前成為很多城市游客開展生態旅游的首選之地,作為目前旅游業較為推崇的旅游模式之一,低碳經濟下鄉村生態旅游逐漸成為關注度的重點。本文對鄉村生態旅游進行了闡述,對于現在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低碳經濟下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了提出了合理的策略。
關鍵詞:低碳經濟;鄉村生態旅游;模式構建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極大豐富,旅游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隨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亦越來越嚴重,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低碳、綠色的旅游模式也成為較適合社會發展的模式。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污染的環境、狹窄冗悶的城市空間使人們迫切希望走近此鄉村,接觸大自然,鄉村生態旅游成為人們外出休閑的另一種旅游方式。
一、關于鄉村生態旅游
生態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背景,具有生態旅游內涵的一種綜合旅游。我國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的研究開展較晚,研究較少,不少學者諸如王嘉學(2005)、劉德謙(2006)、曹瑞祺(2010)等對于鄉村生態旅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的定義尚未有統一的權威共識,學者們均認為其是“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的結合體,不僅能滿足旅游者的休閑觀光,放松娛樂的需要,還具有生態體驗和生態教育的功能。鄉村生態旅游以優美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為背景,崇尚綠色、注重環保,講求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和廢舊資源的再利用,與社區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聯系很緊密,具有鄉村性、體驗性、生態性、教育性等特征。低碳經濟的理念核心是充分運用陽光、風等自然資源和一些化學清潔能源例如氫,少量一氧化碳等能源,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進而追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做出貢獻。低碳經濟下的鄉村生態旅游既能滿足旅游者的休閑體驗,又能展現鄉村的獨特魅力,以產業化帶動鄉村發展的一種綠色環保的旅游模式。從世界范圍來看,發達地區的鄉村生態旅游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我國鄉村生態旅游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很多機制有待完善,部分鄉村生態旅游區發展方式還是傳統的粗放型。因此,構建鄉村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必要的,要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進而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限度的實現節能減排,保護鄉村環境,使鄉村的生態環境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依靠。
二、目前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1.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生態旅游規劃不到位
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不夠重視,對其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認識不到位,導致旅游發展相對滯后。其次,部分地區雖然開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業,但其發展水平受到很多限制,沒有為低碳鄉村生態旅游擬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同時,政府對于鄉村生態旅游旅游的投資較少,建設過程中缺乏資金投入,使得鄉村生態旅游硬件資源不具備,軟件資源也缺乏,技術上的指導也就無從談起,導致許多打著發展低碳鄉村生態經濟旗號的旅游區甚至沒有對其碳排放量有過具體的統計,更別說在這基礎上開展合理的整體規劃,科學的旅游經營模式和旅游路線設計。
2.旅游者環保理念薄弱
盡管我國近些年多次提倡綠色環保的生態發展理念,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很多旅游者由于素質參差不齊,觀念不強,對于低碳環保等的認識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在旅游過程中的衣食住行、購物娛樂等方面不注重節能減排,不注重在旅游中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態理念。例如很多單位集中在節假日安排旅游,使得旅游壓力劇增,旅游地點選擇時沒有避開旅游熱點,這對于鄉村旅游環境的承載力有著很大的威脅。還有很多旅游者都采取自駕游的形式,汽車的排放量逐漸增大,不利于減少碳排放,部分旅游者為了便利,旅途中多次使用一次性餐具及塑料制品包,積少成多,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很大,由于公共假日集體出游造成的垃圾數以噸計,垃圾清理工作量隨之劇增。因此,樹立正確的旅游意識、建立全民參與低碳的生態旅游模式刻不容緩。
三、低碳經濟下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有效策略
1.做好宣傳與教育工作
目前,部分各地政府對于鄉村生態旅游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鄉村村民對于生態旅游的認識仍處于模糊狀態,對于其產生的經濟的效益與社會效益不得而知。因此,加強生態旅游的宣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各地政府首先要重視鄉村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深入思考綠色、環保、低碳的旅游模式對于鄉村發展的意義,對鄉村地區的旅游經營管理者進行節能減排的相關培訓,使旅游業管理者認識到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政府帶頭保護原生態資源,保護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次,要對鄉村旅游區村民進行培訓,提高當地村民的文化素質,注重民俗文化的開發與保護,教育村民保護文化遺產和鄉土特色資源,進而提升他們的本土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2.建立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機制和科學的鄉村生態旅游發展區域
以前鄉村的主導產業是以農業為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傳統的依賴農業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打造循環經濟模式,依托鄉村資源,建立鄉村生態旅游的合理分區,對于生態系統有重要支撐與維持功能的區域,嚴格受到保護,限制旅游者的進入和旅游活動的開展;對于有著便利交通,鄉村氣息濃郁和淳樸的自然村落或者村鎮,則是開展鄉村生態旅游的集中區域,在評估該區域的旅游承載量后,旅游者可以在這個區域的旅游充分品味鄉村原生態的民俗風情,開展購物、住宿、娛樂等旅游活動,對于一部分村民的用于經濟效益的生產土地、魚塘、果園的自然生態景觀區域,雖然會給游客帶來新奇和更原生態的旅游體驗,但更要注重鄉村生態景觀與生產資料的可持續利用,限制游客的數量,以保護為主,不允許現代交通工具的進入,提供低碳、環保的自行車、木船等簡單交通工具,保證這一區域的生態資源長久效用。
3.采用低碳技術,優化能源結構
鄉村生態旅游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農村經濟體制轉型和能源結構優化,低碳旅游主要以低碳技術為保障,轉變能源消耗結構,推廣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例如充分利用沼氣池、太陽能等既減少了碳排放,又減少空氣污染。大力推廣其他能源的清潔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熱能、風能和水能,清潔能源逐漸取代秸稈焚燒,減少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有利于鄉村環境的保持。其次,在鄉村生態旅游循環利用資源過程中,政府同樣要加強財政補貼,增加資金投入,建立能源轉換站等硬件設施建設,同時獎勵技術推廣,對旅游產生的垃圾氣體、液體、固體進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發揮低碳技術在節能減排中的巨大作用,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循環利用。
4.創新低碳模式,加強游客管理
我國各地的鄉村生態旅游由于地理位置和環境差異,旅游形式和主要內容也有不同,例如南方以村落景觀、生態園為主,北方一些鄉村以冬季雪景為主,但無論哪種地域,都將綠色環保理念作為出發點。因此,打造適合當地發展的鄉村低碳旅游開發模式,是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重要途徑。我國要吸收借鑒國外經驗,創新生態旅游模式。其次,我國鄉村旅游管理者要加強景區管理,對游客進行一定的限制和約束,在保障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基礎上,交通方式上鼓勵游客采取自行車或者步行的方式,既鍛煉身體又減少碳排放,實現低碳出行,旅游過程中要保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和環境,例如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景區設置垃圾點,及時清理旅游垃圾,個別景區放置醒目標識,注意安全防護等,宣傳方式上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手機APP等方式大力宣傳低碳旅游的積極意義,提高旅游群眾的低碳環保意識有計劃、規范地開展旅游活動,進而提升鄉村生態旅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發展低碳經濟下的鄉村生態旅游,是環境保護和環境利用的有效結合,由于其低碳、環保的特性,必定會越來越受到政府及旅游企業的重視,因此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構建科學合理的鄉村生態旅游模式,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使鄉村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甜穎 單位:四川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利華.低碳旅游背景下的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策略[J].生產力研究,2011(12):50-52.
[2]余昊.低碳視域下的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6(4):95-98.
[3]石培華,馮凌.旅游業節能減排與低碳發展[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16.
[4]周常春,楊光明.鄉村生態旅游研究文獻綜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3):137-142.
- 上一篇:低碳經濟時代公路運輸發展趨勢研究
- 下一篇:低碳經濟下水路交通運輸業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