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下水路交通運輸業發展對策
時間:2022-08-11 10:11:26
導語:低碳經濟下水路交通運輸業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低碳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實現交通運輸的節能環保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水路交通運輸業以其獨特的優勢日益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闡述水路運輸的優勢、重要性及迫切性,對其發展對策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低碳經濟;水路;交通運輸;對策
隨著全球化環境問題日益凸顯,低碳經濟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水路交通運輸業成為了發展交通運輸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交通運輸基本設施得以擴大,加快交通樞紐和快速通道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技術及裝備水平,使環境和資源的破壞得到有效控制和減少,最終構建交通運輸節能低碳的長效型交通戰略體系。
1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水路運輸的優勢
常見的運輸方式包括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相對公路、鐵路及航空運輸更為節能,也與低碳經濟的口號和主題相符。作為所有運輸方式的一種,水路運輸是我國外貿運輸中最為節省能源的運輸,而且具有環保性。據相關數據顯示,水路運輸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遠遠不如其他運輸方式,其節能性顯而易見。水路運輸的另一大特點是經濟性,這與我們提倡的低碳經濟主題非常吻合,尤其是長距離運輸,這種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水路運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發展水路運輸,具有經濟和低碳的優勢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能源消耗也逐漸增多,各種能源價格逐漸攀升,在該情況下,對于公路、鐵路及航空運輸的各種優勢來說,水路運輸的優勢立即顯現出來。另外,當全球都面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尋找汽油等能源物質的替代物,特別是航運供需失衡,燃油、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積極發展水路運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發展水路運輸,政府扶持
目前,政府也出臺各種政策和措施來扶持水路運輸,希望通過運輸方式的改變來緩解大中城市道路交通阻塞的現象,從而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土地的占用,以保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1.3水路運輸,環保性強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運輸同等重量的貨物時,與鐵路運輸相比,水路運輸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和一氧化碳氣體分別是其1/5和1/4。因此,在確保運輸價值的基礎上水路運輸具有良好的環保性特點,與我們目前倡導的低碳經濟主題相符合,不僅節約能源,而且對環境保護也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2現階段水路運輸業發展改進建議
隨著低碳經濟的口號吹響,水路運輸在這樣的背景下因明確的優勢而脫穎而出,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與此同時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關于現階段水路運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此提出以下幾條建議,以期更好地為低碳經濟服務。
2.1構建現代內河優質化水運體系
與內河航道的規劃和布局要求相結合,建設以高等級航道為主體的內核航道體系,促進河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推動干支聯網工程向干支銜接和通江達海的網絡航道發展。擴大航道通達覆蓋范圍,為界河、國際河流以及非水網地區航道建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航道的養護管理工作。建設專業化、規?;约艾F代化的港口,對臨港工業級腹地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2.2改進港口發展質量與工作效益
優化港口布局,在港口功能結構的調整和拓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樞紐作用在港口綜合運輸體系中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在腹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綜合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優化沿海港口的布局,推動區域港口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推進新港區的科學開發,不斷強化港口的輻射功能。對煤、礦、油、箱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進行完善,加快港口碼頭結構的加固改造,加快港口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速度。集疏運體系的港口建設能夠有效連接各種運輸方式,鐵水聯運模式的運用充分擴大了港口的輻射范圍,并使發展空間得到進一步擴大。完善岸線管理體系,發展公共碼頭,充分提升港口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
2.3提升航運綜合競爭力
擴大國輪船隊規模,使其向大型化、專業化的方向逐步邁進。優化海運船隊的結構,打造現代化發展的船隊水平。發展壯大海峽、島嶼之間的高速客輪運輸業,推進游輪、游艇以及水上旅游客運業的發展速度,使水上客運發展為旅游化、高速化及舒適化模式。將貨主投資航運工作趨于規范化模式,充分展現出骨干航運企業的自身特點,加大航運企業和大型貨主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互利協作,有效提升經濟安全運行的能力和水平。加速推進退稅試點方案的實施,在國際海運合作與重點海上運輸通道的合作中應做到積極參與,倡導港行企業采用“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并有效完善海運服務網絡。
2.4積極推動安全、綠色的水路運輸業發展
平衡安全、發展和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落實作業流程和規章制度,在提升安全發展能力及水平的同時,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尤其是要重點監管裝運輸船舶、砂石運輸船舶以及危險品碼頭和客運碼頭,加快安全監管與應急救助設施設備的建設速度,并有效提升從業人員的應急事故處置能力。
3強化水路運輸發展的保障措施
為了確保水路運輸發展有條不紊地推進,就要加強組織領導,為其營造良好的環境,強化水路運輸發展的保障措施,以期水路運輸業發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3.1健全政策法規體系
政策法規體系的健全是水運得以推動并發展的堅實保障。要構建對水運發展有利的財稅政策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國際海運稅費制度;完善市場準入、退出等管理制度和動態監控等制度;要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制度,對信息做到及時,使港航指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加強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配套建設,著力推進水運立法進程,從而使結構調整的政策及制度逐漸提升至法律層面。
3.2健全資金保障體系
資金是推進水運發展的重要保障,應逐步建立以中央及地方財政資金為主的來源渠道,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及科研資金的投入,落實港口建設和地方分成資金的使用管理工作,在中央加大資金投入的條件下,各地應做好相關政策的出臺工作,使財政資金的來源得以穩定化,并擴大資金規模,充分落實船型標準化和淘汰老舊船舶配置資金,并根據航電樞紐等資金情況,搭設融資平臺。企業要不斷促進基礎設施、運輸裝備優化升級,加大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安全設施設備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資金投入。
3.3完善創新體制
改革創新長久以來都是推動工作發展的首要動力。只有不斷深化管理職能與機構的改革,才能使水路行政管理職能配置得到優化。將港航管理打造成精簡統一、行為規范、職責明確以及高效運轉相結合的機構。加大研究國際河流航道和內河干線航道的管理新模式,對于重點通航樞紐管理體制,應結合流域水運一體化的管理要求,確保管理體制與其相符。加大與各部門間的溝通聯系,充分實現省市協調體制,將發展合力與科技進步相結合,實現水路交通運輸的創新發展。根據技術攻關,全面落實基礎設施建設、運輸裝置、裝卸工藝、港口安全以及節能減排等工作,并加強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標準的開發和推廣應用。
3.4完善信息支撐體系
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水路運輸業改造和提升的基礎是信息化的運用。作為建設的一項重點,應首先落實建設數字化、智能化航道和內核水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將科學決策水平、公共服務能力以及政務效能進一步提升,構建多式聯運的信息服務系統,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完美結合。其次,建立交通電子口岸,共享口岸信息化數據,使口岸的便利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結語
水路運輸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寵兒,其不僅節約能源,還能在實現經濟利益的基礎上減少廢氣的排放,進而減緩全球變暖的步伐。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水路運輸將逐漸成為我們實現低碳經濟的主要動力來源。
作者:王濤 單位:周口市鄭埠口樞紐籌備辦公室
參考文獻:
[1]張璐,田貴良,許長新.基于碳交易的低碳水運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水運管理,2012(7):12-15.
- 上一篇:低碳經濟下鄉村生態旅游的構建
- 下一篇:低碳經濟下企業生產管理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