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5-22 10:24:20
導語:流行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前教育專業中音樂課程的特點
筆者本科專業是鋼琴表演,現在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名鋼琴教師。經過兩年的教學經歷,結合對鋼琴技能本身的掌握,發掘到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音樂,急需規范化與專業化?!耙魳氛n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普遍上大課,而音樂本身是富有個性的藝術,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和教學資源下,保證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盵1]學前教育專業對音樂課程的要求與實際教學及學生實踐之間的矛盾,新的社會需求與傳統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之間的矛盾,以及學前教育專業中技能教師與理論教師專業差異造成的溝通矛盾,都引起了筆者的深思。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并不意味著專業技能可以學得簡單或者不專業,相反,對于直接引導傳授兒童知識的教師來說,技能的專業化更是重之又重。因為,兒童時期對藝術的正確審美及興趣培養是一生中最開端、最重要的時期,而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在于,這個專業的學生是未來幼兒園的教師,那么要提高幼兒園教育水平,并使之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當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在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的音樂課程以培養兒童的音樂興趣、音樂感覺及對音樂的審美辨別能力。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的培養,就決定了給幼兒傳播的音樂必須是健康、優質的音樂,這一點就決定了幼師本身的音樂素質的高質量。只有具備高質量的音樂素質的幼師,才能正確引導幼兒去欣賞好的音樂,促進其對音樂興趣的培養及音樂欣賞辨別能力的建立。而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音樂課程往往被忽視,被界定為最初級的音樂技能就可以勝任未來幼教這份工作。然而作為未來幼兒園的教師,直接引導幼兒音樂方面的發展,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幼兒音樂教育的質量。所以,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技能課程急需專業化、規范化。
“從音樂本體的角度來講,中國流行音樂的誕生由學堂樂歌、中國傳統音樂、爵士樂、西方古典音樂四個方面的音樂元素促成?!盵2]“流行音樂具有傳播迅速、受眾廣、內容豐富、演唱方式及形式獨特等鮮明特點,”[3]在近幾年飛速的涌入人們的生活,特別是科技的迅速發展,將流行音樂推上了文化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得學生對流行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普遍的追捧。然而,教學用書的內容與學生實際的興趣之間的矛盾,是需要去調節與融合的。即興伴奏是一門技能課程,需要學生不斷地實踐才能掌握并靈活運用的,在讓學生主動去實踐的前提一定是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那么這個興趣就要從學生的喜好入手,流行音樂也就顯的尤為重要了。音樂發展到現在,經歷了很多個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音樂”“中世紀音樂”“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和“20世紀現代音樂”及電子、搖滾、爵士等流行音樂。流行音樂雖然在現當今并沒有被像重視古典音樂一樣重視,但是縱觀歷史,每一個音樂時期的轉換,都沒有立刻被世人所看好或重視。
三、流行音樂中的節奏與兒歌即興伴奏的融合
“即興伴奏是指彈奏者根據旋律及演唱要求,即刻決定用什么調性、和聲、織體并自行掌握彈奏?!盵4]學前教育專業《兒歌即興伴奏》課程的用書的曲目量都比較豐富,但是形式太過單一。同一首作品的伴奏出現在不同教學用書中,伴奏的方式大部分都一樣,在兒歌伴奏中加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教學用書是少之甚少。然而,在90后已為人父母的當下,加之網絡、電視及手機等傳播媒介的便捷途徑,流行音樂已布滿生活的各個角落,相對應的從眾追求也在預示著兒歌即興伴奏迫切需要加入流行音樂元素,一方面可以普及兒歌,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兒童對音樂的興趣。節奏在組成音樂的元素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可以看成是音樂的“骨骼”,支撐整個音樂發展變化的支架。所以從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及興趣的角度來看,節奏的聆聽與訓練是最好的開始。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節奏:步伐、敲門聲、上課鈴聲、雷聲、下雨聲,處處存在節奏。由此可見,節奏的訓練簡單直接。流行音樂較一般音樂及古典音樂最直接的特點就是節奏。經常用連線、切分音或者去掉三連音當中音符的手法來打破常規節奏的節拍重音(如譜例1),流行音樂僅僅在節奏方面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在這種打破傳統音樂節奏特點的風格節奏的訓練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和挖掘孩子對音樂動感的體會,并使孩子在這些節奏中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其律動感。譜例1:在李玟的這首《DiDaDi》里,將正拍的時值用連線的方式延長。使得每一個小節重拍都后移,自然形成搖擺的律動。那么在我們的兒歌即興伴奏中可以運用本作品中的旋律節奏,將每一小節的弱拍音與下一小節首音的時值結合(如譜例2)。譜例2:《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在《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中“我們站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旋律伴奏,可以運用弱拍與強拍的結合做到律動的變化(如譜例3)。譜例3:在本作品的第一部分的A段使用常規伴奏,而第一部分B段利用弱音與強音的結合,使得伴奏強音后移,與旋律形成和諧的”爵士樂“律動。爵士樂中大量連續使用切分節奏,使得小節重拍后移,打破傳統節奏重拍。這種連續的切分節奏的運用使作品形成搖擺不定的感覺,所以爵士樂被法國音樂理論家呂希安•馬爾松稱之為“搖擺樂”。正是這種搖擺不定的律動感使得年輕一代的人熱衷于爵士樂的欣賞與學習。所以,兒歌的伴奏中融入流行樂的節奏特點,使得旋律中的律動更加豐富,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培養了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與對律動的感知。
作者:劉汶琳 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 上一篇:高職學前教育聲樂課探析
- 下一篇: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