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研究
時間:2022-05-22 10:26:02
導語: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信息技術對遠程教育的影響、遠程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進而從培養信息意識、豐富信息知識、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加強信息道德水平等方面提出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養成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信息素養;教師;遠程教育;信息技術
從信息社會發展進程看,2015年的全國信息社會指數(ISI)達到0.4351,在2008至2015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83%,處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加速轉型期。預計2020年前后全國信息社會指數將達到0.6,整體上進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帶入一個嶄新的信息化時代,通過網絡技術、通信技術、電視技術等,融入人類生產、生活的每個領域,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而促進全社會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對遠程教育的影響
作為與傳統校園面授教育相對的一種新型教育形態,遠程教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信息技術是遠程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出發點,其在轉變教學方式,使之更好地滿足遠程學習需求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推動力”和“牽引力”。每次信息技術的改革,都把遠程教育推上一個新的臺階。信息技術對遠程教育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首先,信息技術豐富了遠程教育的模式。網絡教學模式依靠現代通信技術及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擴大了教育傳播的范圍,提高了教育傳播的時效,使教育傳播不受時間、地點、國界、氣候等影響。網絡教學模式打破了明顯的校園界限,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概念,學生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幫助建構出了生動豐富的遠程教育模式。網絡課堂、在線講座及多媒體教學形式等,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中,逐步變為現實。其次,信息技術改變了遠程教育的學習方式。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把知識單向傳授給學生,學生相對被動地吸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而在遠程教學中,學習者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與進度,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線學習,就是教師、學生直接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交互。在這種形式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信息是及時傳遞與反饋的;另一種是離線學習,就是學生把教師通過互聯網發送的教學材料下載到自己的數字化終端上,然后打開課件進行學習,再將作業通過互聯網上傳給教師,教師批改作業后反饋給學生。這種學習方式,在時間上比較靈活,而且通過離線的方式,可以引發學生對問題的一些深入思考。當然,這兩種學習形式相結合可以起到優勢互補提高效果的作用。再次,信息技術支持遠程教育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對遠程教育的這種支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從最初的函授教育到廣播電視教育發展到現在的網絡教育,信息技術起著推動作用。遠程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正像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相互依存一樣。在遠程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遠程教育的受益者日益增長??傊畔⒓夹g對遠程教育起著核心作用,它是遠程教育成長的骨骼,支撐著遠程教育不斷成長壯大。此外,教師在遠程教育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是信息技術的執行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教師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影響遠程教學的開展,以至影響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中,要特別關注參與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的問題。
二、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
(一)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靶畔⑺仞B”這一概念,是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國提出的。簡單的定義來自1989年國家圖書館學會,包括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1994年,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信息服務處的布魯斯總結出了具有信息素養的人的七個關鍵特征:具有獨立學習能力;具有完成信息過程的能力;能利用不同信息技術和系統;具有促進信息利用的內在化價值;擁有關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識;能批判性地處理信息;具有個人信息風格。基于對信息素養的基本理解,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教師信息素養的問題。目前,針對教師信息素養內涵的界定,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我國學者張義兵(2003)提出,教師的信息素養應包括六方面內容:信息處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信息判斷能力、適應性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從不同的視野角度來看,這幾個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義。學者吳亞飛(2005)認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應包括四方面: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與信息創新。吳亞飛認為,信息創新是指在信息加工時,通過分析、歸納、抽象、聯想等思維活動,挖掘出具有相關性、規律性的信息,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分析上述不同學者對信息素養的解讀,可以看出,信息意識、信息處理能力、信息道德是信息素養的幾個主要因素。(二)遠程教育教師的角色。由于信息技術對遠程教育與教學的深刻影響,加之在現代遠程教育教學中,學習過程的實施和監控、教學資源的與傳送、教與學的交互均與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密切相聯,有著明顯的技術特征,因此,在這種遠程教育教學環境中,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在傳統教師角色的基礎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具體來講,第一,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中單一的個體,而是由主講教師、主持教師、責任教師、輔導教師、教學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集合成的集體;第二,教師的教學不再局限于咫尺寬的講臺,而是擴展到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第三,教師所準備的教學資源變得豐富多樣,且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呈越來越豐富的態勢;第四,教學對象不再是相對穩定的固定群體,而是動態變化的個性化個體??梢姡h程教育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轉變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群體的協作者、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和查詢者以及學生的學術顧問等。角色的轉變對遠程教育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遠程教育教師已不是獨立的個體,因此,其信息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遠程教育教學團隊的教學質量。所以,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加強培養教師信息素養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三)遠程教育教師的信息素養。如前所述,遠程教育教師的信息素養對于遠程教育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此,可從兩個角度對遠程教師的信息素養進行探討。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遠程教育教學過程是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傳送和接受的過程。為了優化信息傳送過程,提高信息傳送效率,作為教學過程設計者的教師應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從遠程教學過程的角度來看,教學本身就是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與傳播的過程,而教師是知識傳播與處理的控制者。因此,遠程教師的信息素養決定其對教學信息的選擇、處理和使用。其信息處理能力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和質量,進而影響學生的綜合技能素質能否最大限度地得以提高。由此,我們在分析遠程教育教師角色的基礎上,把信息素養的內涵界定為以下幾方面: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處理能力與信息道德。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的這四方面缺一不可、層層遞進。遠程教師在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意識后,才能主動、持續地學習新的信息知識;而信息意識與信息知識的提高,將會促進信息處理能力的提高;當然,有了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還需要相應的道德標準來進行約束限制,以期實現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繼而,在信息道德提高后又會加強信息意識的養成。如此循序漸進形成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遠程教教育師會逐步提高信息素養的養成,如圖1所示。
三、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的養成
遠程教育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一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其內容會不斷變化的概念。遠程教育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內容和方法,也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不斷修改、發展、變化與完善。在信息化時代中,本文建議應從四方面(即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處理能力、信息道德)來提高遠程教師的信息素養,以應對遠程教育、信息技術以及信息社會所帶來的嚴峻挑戰。(一)培養信息意識。信息化時代,信息意識是基礎性的信息素養,是培養人利用信息、使用技術的習慣。這是教師信息素養養成的最基本條件。因此,培養教師的信息意識成為必然。當然,信息意識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從認識到自覺應用的階段。雖然相對于傳統教師,遠程教育教師已有了良好的“信息環境”。但是,只有環境這個外在因素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這個內在因素。作為遠程教育機構以及教師個體來講,首先,要轉變遠程教師的教學觀念。其次,要根據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行不同層次的信息意識的培訓。再次,要改變遠程教師的教學評價方式與評價體系。同時,學生信息素質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教師信息意識的強弱。(二)豐富信息知識。在遠程教育教師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意識的基礎上,需要豐富其信息知識。當然,也可以通過信息知識的不斷灌輸,來滲透信息意識的培養。教師要豐富信息知識,可以考慮從兩方面來提高:一是遠程教育機構定期或不定期給教師提供一定的信息資源。二是教師個體對自己進行知識充電,特別是強化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敏感性和興趣度。(三)提高信息處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可以說是信息知識的一種應用體現。信息處理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的應用,因此,需對遠程教育教師進行計算機技術相關課程的培訓。但是,由于每個教師的具體知識結構與信息技術水平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培訓需要有針對性,要分層次培訓,并對不同學科的教師培訓進行量身定制。為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遠程教育機構需制定詳細的培訓目標、培訓內容與培訓計劃,并對培訓質量進行考核、評定。(四)加強信息道德水平。任何時代的教育都強調德育為先,強調教師在德育中的關鍵性作用。這是因為教師德育水平對學生品德成長影響巨大。而信息道德是信息化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之一,是一種社會準則與社會風尚。因此,提高教師的信息德育水平成為一種必然。為此,遠程教育需有針對性地定期開展道德教育,通過案例教學、參與式培訓等形式,從思想觀念、行為規范、道德品質、知識信息優劣的辨別能力等方面,來提高教師的倫理道德修養。
四、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遠程教育提出了嚴峻挑戰,也為遠程教育創造了無限機遇。遠程教育教師面臨正迅速到來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認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掌握和利用以現代教育理論和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用以支持遠程教育改革和促進遠程教育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術始終是靠人“駕馭”的,技術再先進,但人的素質跟不上,仍然是一句空話。遠程教育教師只有摒棄舊的教育思想,把握遠程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與時代特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確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具備符合信息時代的教學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熟練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才能成為遠程混合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做新知識、新技術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信息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組.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5[J].電子政務,2015(06):20-30.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6.
[3]張義兵.信息技術教師素養:結構與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
[4]吳亞飛.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5(02):38-39.
[5]王迎.先前學習認定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80-83.
作者:杜俊 單位:無錫開放大學
- 上一篇:流行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遠程教育實踐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