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如何融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
時間:2022-09-08 09:41:34
導語:工匠精神如何融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果想要在汽車運用與維修領域當中,取得高品質的服務質量和產品質量,那么就必須注重將優秀的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引進于人才培育環節當中。為了使我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那么必須讓該專業的學生同時掌握充足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技能。
1引言
隨著我們國家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在汽車方面對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工匠精神在眾多的要求當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應當將這種精神融入到中職學生的課堂當中。本文將據此進行分析概述。
2工匠精神概述
所謂的工匠精神,它來源于匠人對自己所創作品的不斷追求,其本質是一種職業精神。在匠人看來,自己的作品是具有生機與靈魂的。匠人懷著一種對作品的崇拜之心去進行創作,那樣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將會得到質一般的飛躍。這也是個人在工作上努力追求更好的一種精益求精的個人精神。然而,和傳統的教育理念相比,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主張,也是屬于非常重要的教學方面。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課堂中,從根本上將工匠精神植入到學生的心里與腦海當中,那么在學生進入到工作以后,才會真正地做到精益求精,遵守職業操守,從而能夠促進我們國家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3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現狀
3.1過于專注理論講解
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多依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課程中,教師依舊占據著“表演者”的角色,學生則是在講臺下扮演著“觀眾”的角色。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教師是按照教學大綱,再參考教材用書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而自行編寫教案,設立教學內容??偨Y來講,大部分的內容來自于課本。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是向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講授課本理論知識,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上對于理論知識的專注講解以及教學形式的單調乏味,會影響到學生的上課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3.2教學內容、方法有待更新
通過觀察汽車行業的發展過程,由于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集中出現,導致“井噴”現象出現在了我們國家的汽車工業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汽車理論的知識也在不斷擴充當中,然而學校的教學模式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較陳舊落后。由于教育知識庫更新速度慢的緣故,產生一種原地踏步現象的發生。這種情況直接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育形式上的不足與落后,導致知識理論與實踐環節脫節。對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生來講,動手操作能力差,這會影響到畢業后的就業情況。
4工匠精神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堂中融入
4.1開展活動,拓展訓練,提高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生幾乎沒有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活動大多在教室內舉辦,從而導致中職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局限,并不能高效率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豐富多彩,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例如,穿越畢業墻、穿越電線等素質拓展練習。利用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為了完成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目標,教師可以在活動中提供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相關專業知識,讓學生在鍛煉體能的過程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記憶。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在活動當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在團隊合作中學會信任同伴,信任團隊,在潛移默化中將工匠精神轉化為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創設室外活動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余的時間內向學生展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相關的精彩視頻。也可以以班級活動形式讓學生主動了解并參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就業活動;還可以帶領班級學生到相關企業、公司進行參觀,增加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了解。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知識到實踐的遷移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并銘記于心。
4.2分組教學,重視評價,培養工匠精神
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仍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如上所述,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為了打破這種教學形式,需要教師明確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當教師的教學觀念轉化為“學生為主”時,便可以通過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授課,從而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時間。學生的時間增多了,那么學生在課堂中就會變得“忙碌”起來,那么則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中掌握操作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熟悉理論知識,利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活塞連桿組拆裝與測量”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過程中,為了避免同一小組成員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應當考慮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組結束后,應當向學生明確作為小組成員的任務和職責。等到各個小組都完成操作以后,教師可以先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評價,然后讓各個小組之間互相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講述在操作過程中的心得體驗。最后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勵與表揚。通過以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與時間,讓學生在合作當中感受工匠精神,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學生自主操作技能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4.3創設情境,轉變狀態,提升綜合素質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展開,主要是以汽車的構成為主線進行下去的。然而,不同汽車的系統也是大不相同的。有一些汽車的系統是很容易被學生理解的,盡管是同一系統的不同車型,但是功用差異也是相似的。發動機的冷卻系統就是如此,學生可以僅憑教師的知識講解就可以理解。但是,對于一些僅用知識講解學生尚不能掌握的維修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演示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從接受理論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的狀態,不斷完善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學習“空氣供給系統的常見故障”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借一輛車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一位學生作為車主在開車的過程中發生了故障,必須盡快對車輛進行維修檢查,不然會出現危險事故。另一位學生則是汽車維修人員,通過檢查后,得出空氣供給系統出現了問題。然而,兩位同學就車主與汽車維修人員進行該問題的探討交流,作為車主的同學還需要判斷維修方案的可行度。通過處理實際中會發生的問題,讓學生在情景訓練中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還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適應就業后的工作環境。
4.4加強實踐,化精神為動力,構建教育平臺
僅憑理論方面的學習,學生是不能切身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力量。只有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訓練,學生才會在行動中感受到工匠精神,并將工匠精神轉變為一種實際行動。因此,中職學校應在結合自身院校的情況下,加快速度搭建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可以進行實踐鍛煉的教育平臺。學生不僅需要學校內的實訓基地,而且還需要能夠進入企業工作的機會。學校可以加強校企活動,為學生提供進行企業內接受專業文化渲染的機會。學校還可以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開展技能大賽或班級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互相欣賞并切磋職業技能,將工匠精神根植于學生的內心當中。
4.5灌輸精神,融入德育,創設課程體系
為了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與認識,中職學校應當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當中,在最開始就向學生灌輸工匠精神。比如,學??梢栽谛律胄r,利用新生歡迎會等活動,向學生科普并宣傳工匠精神。讓學生在初入校園時就樹立遠大理想,為傳承工匠精神提供堅實的基礎。在德育課上,德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我們國家歷代大工匠的先進事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榜樣。學校還可以創設“工作技能與職業素養并重”的課程體系,在授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渲染工匠精神。讓學生在學習職業技能的同時,有效提高自己的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
5結語
中職學生在畢業以后,大部分都會投身于生產一線當中,成為建設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力量。因此,所有的職業學校和全體職業教師都有義務向學生灌輸工匠精神的思想與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劉寶懷,趙文紅.中職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研究——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現狀的調研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1):80-84.
[2]石也言.從市場角度分析中職學校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8(04):100-101.
[3]本刊編輯部.弘揚工匠精神檢驗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成果——記2018年全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8(07):92-93.
[4]王曉平.中職汽車維修專業實訓教學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9(22):50.
[5]劉寶懷,趙文紅.中職專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研究——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現狀的調研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1):80-84.
作者:王杭 單位:阿克蘇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工匠精神融入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意義
- 下一篇:智能魚缸遠程控制系統設計探討
精品范文
3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