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論文

時間:2022-06-02 10:32:00

導語: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相互銜接的對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低保工作是相互銜接、扶貧開發扶持與農村低保對象識別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與低保政策的實施,滋長了部分貧困戶懶惰之風、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建立健全貧困識別機制、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應穩步漸進、逐步完善、適時調整扶貧開發政策措施、調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調整扶貧開發投入體制、調整扶貧開發主要政策、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統籌扶貧規劃等,具體請詳見。

一、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扶貧開發工作與農村低保工作是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只有合理配置二者的社會資源,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兩方面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扶貧開發工作和農村低保制度的作用。但是,由于這兩項工作分別屬于性質不同的兩個部門實施,又因部門之間統計口徑不同,實施辦法和方式不同,故而二者在實施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問題。

1、扶貧開發扶持與農村低保對象識別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在扶貧開發扶持和農村低保對象識別過程中,扶貧、民政部門由于受工作經費缺乏、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及統計口徑不一等影響,很難百分之百準確確定扶貧、低保對象,難免會出現該扶貧而沒有扶貧、該低保救濟而沒有享受低保救濟的現象。

2、現有低保資金有限,不能達到“應保盡?!?。如我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財政困難,拿不出更多的配套資金落實農村低保,致使低保標準低。據統計,2008年全縣有貧困人口32041人,占總人口的6.96%;納入農村低保的貧困人口只有18830人,占貧困人口的58.7%,還有41.3%的貧困人口未享受農村低保。另外,低保補差也較低,2008年我縣農村低保人均補差只有52.7元。

3、扶貧開發與低保政策的實施,滋長了部分貧困戶懶惰之風。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和現行的農村低保政策,覆蓋面廣,滋長了部分人的懶惰習慣。如有些貧困戶,自定為低保戶以后,每個月都往銀行跑,看政府是否把錢存入折子,一旦進賬則取出消費一空。此舉一方面反映出貧困戶確實貧困,家里的大部分開支寄希望于低保金;從另外一方面反映出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對發展生產存在畏難情緒,邁不開步子。

二、加強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相互銜接的對策建議

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并行不悖、功能各異,不能互相替代,是今后我國完善扶貧戰略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低保是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兜底性”的制度安排,而扶貧開發則是實現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把開發式扶貧方針與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起來,才能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問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建立健全貧困識別機制。實現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兩項制度有效銜接,首先要設計一套統一的貧困識別辦法,確定哪些是低保戶、哪些是扶貧開發工作對象、哪些是低保與扶貧交叉扶持對象;然后通過政策銜接、程序銜接、措施銜接等,分門別類地強化各項扶持措施。如低保標準低的,差口部分由扶貧資金解決;低保指標有限,指標外的靠扶貧資金解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不能靠低保,而要靠扶貧開發來幫助其發展生產、改善環境、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2、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應穩步漸進、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種有限的普遍享受的政策。因此,最低保障標準的確定,既要能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防止因保障標準過高而養成懶漢的傾向。因此,農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必須是有計劃的、漸進的,盲目推進或過快推進,均可能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3、適時調整扶貧開發政策措施。在全面實施低保這一新形勢下,要按照與時俱進的要求,適時調整扶貧開發政策措施,使之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銜接。

(1)調整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在今后的扶貧開發工作中,應將工作重點從著重對個體貧困戶“輸血式”的扶助救濟,轉變到著重為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提供扶持的“造血式”扶貧方式上來。通過大力加強通村水泥路、水利設施、村小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臍橙、加工橙、煙葉等農民增收效益明顯的農業產業發展,大力扶持未能上大學、高中的初、高中畢業生免費讀中專、學技術,為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2)調整扶貧開發投入體制。一是整村推進扶貧資金到村分年度撥付的機制,已不能夠適應當前扶貧開發的需求,提高不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如我縣“十一五”扶貧重點村筠門嶺鎮學形村,該村干部群眾一直想利用定為扶貧重點村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上級每年約有10萬元,5年共50萬元扶貧資金撥至村)把通村水泥路修好,但由于該村公路里程長,資金又要分年度撥付,很多修水泥路的老板到該村了解情況后都不敢問津。原因就一個,資金要分年度撥付,5年時間太長,無利潤可言,若是能在1-2年內付清則可考慮。再如“十一五”扶貧重點村富城鄉余屋洞村,該村也一直想把通村水泥路修好,但通往鄉里的另外一個村板坑村屬非扶貧重點村,無力籌集修水泥路資金,因此余屋洞村修水泥路計劃不得不擱淺。待現在板坑村列為新增重點村有資金修水泥路時,余屋洞村的扶持年限又只有2年、資金又不夠了。因此,扶貧資金如能集中投入,則將辦成更多的好事、實事。二是要加快整合扶貧資源,增強扶貧合力。當前,中央下撥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資金分屬各個部門,各部門在使用這些扶持資金時又有各自的考慮,導致上級扶持資金使用分散,難以形成聚集效應,因此必須加強整合支農資金,實施“大扶貧”戰略,合力扶貧。如我縣在安排扶貧重點村項目資金時,注重整合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工代賑、農業開發等部門資金,僅2008年就已整合資金650萬元,較好地發揮了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3)調整扶貧開發主要政策。一是要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的貧困成因和貧困分布特點,因地制宜確定扶貧措施。如我縣由于受地理、扶持力度等因素影響,目前南部和北部鄉(鎮)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經濟發展狀況,都要優于東部和西部鄉(鎮),因此,南部和北部鄉(鎮)貧困狀況呈點狀分布,東部和西部鄉(鎮)貧困狀況呈片狀分布。對南部和北部鄉(鎮)以點狀存在的貧困村,應針對其最迫切、最關鍵的致貧因素采取專項措施進行扶持;對東部、西部鄉(鎮)貧困村數量較多的應進行連片開發,解決制約貧困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二是要突出重點,統籌扶貧規劃。在目前扶貧資金供小于求的情況下,扶貧規劃要分階段制定,每個階段要突出一項工作重點。同時扶貧規劃還要分地區分別制定,不同地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側重扶持不同項目。如我縣東部、西部鄉(鎮)的行政村因為交通不便影響了經濟發展,我們就集中扶貧資金首先解決通村水泥路建設問題;中部和南部鄉(鎮)的農民發展臍橙、加工橙種植的積極性較高,我們就為他們解決一家一戶不能解決的“水電路”等問題;北部鄉(鎮)反季節瓜果蔬菜產業因為缺乏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而不能形成規?;l展,我們就制訂規劃大力扶持當地龍頭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們引進贛州市歡樂農家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依托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優勢,在小密鄉杉背村建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通過大力扶持該園的發展,起到示范和輻射作用,不斷推動我縣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