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30 10:52:00
導語:私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太原市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勢頭。但是私營企業規模不夠大,以小型企業為主,而且批發零售業占居主導地位,資源性特色較濃。針對現狀,要提高全市私營經濟發展規模、檔次和效益,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和私營企業都要積極行動起來,以便更好地提高私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太原市,私營經濟,特征,建議
近年來,太原市不斷提升城市形象,招商引資逐漸深入,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私營企業強勁的發展勢頭表明,大力發展私營經濟的政策在全市得到了充分的貫徹落實,私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私營經濟的發展還存在一些譬如政策、法規、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在“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山西省提出要大力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支持省城太原的率先發展,逐步形成太原城市經濟圈,建設“大太原經濟圈”的戰略思路。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領導又提出“五大創新”的發展理念,如何更好地支持私營經濟的發展,為打造“大太原經濟圈”作出全面的支持,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太原市私營經濟發展特征分析
1.發展迅速,上升幅度大。從總體上看,太原市私營企業發展呈現出逐年上升的勢頭,促使私營經濟快速增長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策因素。改革開放20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私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私營經濟的發展奏響了春天的號角,為太原市私營企業發展創造了“大環境”。市委和市政府抓住機遇,高度重視私營經濟發展,不僅相繼制定了一攬子鼓勵、支持私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和辦法,而且出臺了《太原市私營企業發展條例》,為私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鼓勵和發展環境。二是自身發展的結果。發展是促使量變到質變最根本的原因,太原市個體經濟在經過一段時期的資本積累后,資金、人員、規模的擴充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經濟運行模式來推動其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于是就產生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個體工商戶自然而然向私營企業這一經營方式轉化,成為新增私營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三是擇業觀念轉變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企事業下崗失業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把創辦私營企業或到私營企業工作作為一種擇業方式,為私營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是私企數量及從業人員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2.私營企業規模不夠大,以小型企業為主。盡管私營企業的數量得到了快速增長,但大多數企業規模都很小,仍然處于“小打小鬧”的階段。在全市20807戶私營企業中,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下的14138戶,50-100萬元的3218戶,100-500萬元的2412戶,500-1000萬元的605戶,1000萬元以上的424戶,其中上億元有13戶。主要原因:一是觀念問題。大多數企業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思想,缺乏開拓精神和把握發展時機的能力。二是環境問題。私營企業在融資、人才、信息、稅費等方面存在著所有制歧視。三是內部管理問題。大多數私營企業并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內部管理體制,包括用人制度、管理制度、激勵和監督制度,一些企業還停留在“家族經營”的階段,很大程度上成為制約私企發展的“桎梏”。
3.批發零售業占居主導地位,資源性特色較濃。全市私企發展的領域已經滲透到了各個行業,但是在行業構成上明顯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煤焦產業過熱,增幅較大。受今年投資規模急劇擴大,煤電油運嚴重短缺的影響,煤炭價格大幅上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這一市場規律的驅動下,再一次把一部分私營企業推上資源型發展的道路。
二、對太原市私營經濟發展的建議
針對太原市私營企業的發展現狀,要提高全市私營經濟發展的規模、檔次和效益,縮短與其他地區在私營經濟發展上的差距,進一步發揮民營經濟對太原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讓人民群眾從民營經濟的大力發展中獲取更多的實惠,更好地提升太原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的競爭地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私營企業應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1.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等中介機構的作用。目前,社會上對行業協會仍存在不少模糊認識,一些行業協會也未能真正充當起政府職能退出后的角色,有的行業協會成了政府官員退下來的安置地,個別行業協會又成了“第二政府”。這不利于行業組織的健康發展。為此建議:一是加快制訂我市行業組織和其他中介機構管理辦法的地方行政規章,規范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性質、地位、作用以及行業自律管理權限等;二是定期召開太原市行業協會的高層研討會,進一步探討并交流,有效地整合太原市各種中介組織資源;三是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防止擴大收費范圍或隨意提高收費標準,變相亂收費。
2.私營企業要逐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慣例進行內部改革。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大創新”,即思想觀念創新、科學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發展環境創新、文化氛圍創新,這是私營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此特別強調兩點,一要通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建立起扎扎實實的人力資源、財務制度、產品質量以及內外市場的管理構架;二要牢固樹立“依法經營”和“誠信為本”的思想基礎,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體系。
3.出臺相關政策、制度,鼓勵有實力的私營企業兼并運營不良的國有企業。在民營經濟大力發展的今天,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兼并一些資產運營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而以前的兼并政策都是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兼并,這就為一些企業實施兼并設置了無形的門檻。為此,建議把相關的國有企業“分塊打包”,讓有實力的企業根據自身的核心專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并購,這樣就更有利于盤活國有資產,加速企業的快速發展,更好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4.加強宏觀管理,優化私營經濟發展的行政環境,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以落實《行政許可法》為契機,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企業登記的前置審批條件一律取消或改為登記備案制。對確需審批的項目,要公開辦事程序、辦證條件,承諾辦事時限。實行首問責任制,前置審批事項實行并聯審批,提高辦事效率。
5.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快速反應行政效能機制。將各地行政辦事中心納入城市政府職能,按照“一個門受理、一個窗對外、一單清收費”要求,將審批項目由“串聯式”改為“并聯式”審批。將外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由審批制度改為登記制。建立投資首問責任制、審批事項告之承諾制、投資辦證無假日制度等。
6.加強研究,切實解決私營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健全金融體系,允許有實力的私營資本發起成立社區銀行,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要盡快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和中小企業債券發行辦法,解決直接融資問題;要放低互助性擔保機構的門檻,建立政府對擔保機構的補償機制,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充分發揮信用擔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作用。
7.加大正面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私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私營經濟的重要作用,宣傳和表彰私營經濟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形成有利于私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在全社會形成創業光榮、私營企業家光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光榮、鼓勵支持私營企業發展光榮的局面。
8.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私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一要做好政策服務。針對私營經濟中小企業占多數的現實,出臺扶優、扶強、扶大政策。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減少相關部門執行的隨意性,增加政策的效應性。同時,要暢通政策的傳達途徑,加強政府與私營經濟之間的溝通,有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會議精神要通過有效的信息途徑,及時傳達到私營企業中。二要做好政府職能服務。私營企業遇到的問題是具體的、甚至是繁瑣的。對政府部門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事,但對私營企業則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因此,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為私營企業的服務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日每時每事做起,要切實轉變職能,要由簡單放開向積極引導轉變,要由單純管理型政府向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型政府轉變。三要搞好人才服務。要進一步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要繼續增大人才儲備總量,暢通人才引進渠道,調整人才結構,增大高中級人才比例,建立人才培訓機制,規范人才流動市場,制定人才流失預案。
9.引導私營企業加強管理,提高素質。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的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審計制度;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和職業安全衛生工作,按照政策法規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等。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重視企業的科技創新,大力實施“人才強企工程”、“品牌工程”和“信用工程”,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Aidan?vining.A?Conceptual?Framework?for?Understanding?the?Outsourcing?Decision.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1999,(6):645-650.
〔2〕C.M.Christensen,M.Raynor,M.Verlinden.Skate?to?Where?the?Money?Will?Be.Harvard?Business?Review,2001,November:74-79.
〔3〕容和平.面向新型工業化的山西省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4.
〔4〕魏杰.企業戰略選擇〔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6.
- 上一篇:市場秩序集中整治工作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公司中層干部競聘動員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