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委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結(市)
時間:2022-06-05 09:29:00
導語:經貿委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結(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現將*市*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市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推進突破發展、構建和諧*的總體部署,扎實有效地推進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89.9億元,增長12.6%,占計劃的108.5%;財政總收入20億元,增長56.4%,占計劃的13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8億元,增長43.2%,占計劃的10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7.7億元,增長36.5%,占計劃的107.8%,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99.1億元,增長39.3%,完成計劃的116.6%,中省跨區域項目完成投資48.6億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104.8%,超出103%的計劃控制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億元,增長18.1%,占計劃102.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8051元,增長17.4%,占計劃的109.4%;農民人均純收入2256元,增長15.5%,占計劃的107.3%;單位GDP能耗預計降低4.5%;城鎮登記失業率3.51%,人口自然增長率2.2‰,均控制在計劃指標以內。
與往年相比,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新的特點:
----經濟結構得到優化。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增速分別達到8.8%、16.4%和12.2%,實現了同步增長;產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1:28.9:44調整為27.4:31.1:41.5,二產提高2.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內部,畜牧業實現增加值13.8億元,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總量的26.5%,在一產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工業在二產中的比重達到69.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產業化、工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投資拉動成效顯著。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7.7億元,增長36.5%。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9.1億元,增長39.3%,創歷史新高。全市2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3.8億元,占年投資計劃的96.1%。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既帶動了投資增長,又增強了發展后勁。
----城鎮建設力度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8.39億元,同比翻一番。其中,中心城市建設完成投資4.24億元,增長39%。江北新區建設力度加大,江南城區改造項目扎實推進,九縣城、重點集鎮的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市政設施逐步完善,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瓶頸制約加速破解?;A設施和生態環境大為改觀,境內鐵路復線和高速公路建設進度加快,西漢高速*段竣工通車。建成通鄉油路446公里,實現70%的鄉鎮通油路,鋪筑通村水泥路3585公里,惠及771個村、80萬農民,實現55%的村通公路。330KV金州變擴建、110千伏江南變增容、中廠輸變電站工程相繼建成投運。當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8平方公里,造林50萬畝,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3674戶15315人。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年糧食總產104.8萬噸,增長9.48%,創近十年新高;油料產量8.98萬噸,增長15.2%。農業的集約化水平提高,主要農產品產量增長明顯,蠶繭產量2.23萬噸,增長17.81%,肉類總產18.8萬噸.增長9.7%,蔬菜產量79.7萬噸,增長10.39%,茶葉產量5322噸,增長13.33%,水果產量11.72萬噸,增長19.36%,水產品產量7173萬噸,增長24.83%。龍頭企業加快成長,陽晨、民榮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向規?;?、標準化、市場化方向邁進。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工作力度加大,特困村、扶貧重點村的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減少貧困人口8.14萬人,102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建設進展順利。農業基礎設施和產業建設得到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得到重視,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農村面貌顯著改觀。
----工業發展步伐加快。工業實現了總量上升、利潤增加、能耗下降。實現工業增加值40.85億元,增長18.4%,占計劃的113.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8億元,增長31.5%;實現利潤3.17億元(不含供電、電廠、煙廠),增長3.9倍。水電、礦產、食品、絲綢、醫藥等五大特色工業實現產值65.4億元,增長46.7%,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5%。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4.5%。當年建成了旬陽鑫源鉛鋅選礦廠、江華鋇鹽等一批規模較大開發項目,開工建設了旬陽、平利水泥、30萬噸生物柴油等項目,為工業發展增加了潛力。
----服務業水平不斷提升。旅游業發展強勁,全年接待旅客達到206.8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綜合收入7.2億元,增長28.8%,有力地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流通和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8.76億元,增長1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2.6億元,增長18.1%。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A教育得到鞏固提高,“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中小學危房改造16.2萬平方米。農村合作醫療穩步推進,覆蓋面達91.5%。實施了一批醫療衛生和文化體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項目,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面繼續擴大,城鎮職工參加養老、醫療、失業保險人數達到9.2萬、13.9萬和8.6萬人,4.55萬城鎮低收入人口和26.8萬貧困農民享受了低保。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健康發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6.43%和90.85%。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缺乏支撐全局發展的大項目;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區域特色產業尚未形成品牌和規模優勢;三是企業創新能力弱,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四是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就醫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緩解;五是突破發展的壓力增大,目前,我市人均GDP水平僅為全國的三分之一、不足全省的一半,增速比榆林市低7.5個百分點,低于全省1.8個百分點,僅高于商洛0.2個百分點,在漢中、商洛等周邊地市發展勢頭強勁的形勢下,競爭壓力有增無減。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實施“*”規劃的關鍵之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大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全委會的總體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加快三大基礎建設,壯大六大支柱產業,實施八大民生工程,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增發展緊迫感,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化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突破發展。
綜合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統籌考慮發展需要與可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220億元,增長12%,財政總收入26億元,增長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達到8860元和2480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8%;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3%和3.5‰以內,萬元GDP能耗降低4%。
*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一)精心組織重點項目建設。今年安排市級重點建設項目66個,項目總投資572億元,年度投資117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0個,總投資449億元,當年完成投資84億元;新開工項目46個,總投資121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3億元。安排前期重點項目34個,總投資413億元。堅持投資拉動戰略,以市級重點項目為帶動,促進18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任務的完成。通過健全項目工作推進機制,明確工作任務,夯實工作責任,加強協調服務,優化建設環境,切實加強投資項目管理,加快基礎設施、綠色產業、生態保護和民生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進度。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儲備一批優勢產業項目,加強項目的宣傳推介,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千方百計爭取中省投資,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加強銀企合作,拓寬融資渠道,保證建設項目順利推進。
(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基礎上,著眼于為特色工業建立穩固的原料基地,堅持“一村一品”建基地、“一縣一業”樹龍頭,強村大戶帶動、產業龍頭牽引,實行集約經營,突出抓好畜牧、蔬菜、蠶桑、茶葉、魔芋、烤煙、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增基本農田6萬畝,解決16萬人的安全飲水,新建沼氣池2萬口,加快*許家河水庫、旬陽平定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鞏固提升102個新農村試點村建設水平,提高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投資效益,加大特困村、扶貧重點村的扶貧工作力度,減少貧困人口10萬人。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和中介維權服務,擴大有組織的輸出,促進勞務經濟由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
(三)全力推進六大產業發展。綠色能源、富硒食品、*繭絲、金州礦產、秦巴醫藥、生態旅游是富有*特色的支柱產業,是實現突破發展的產業支撐和重點。
培育壯大支柱工業。抓住西部大開發和陜南突破發展等政策機遇,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產業聚集度,提升工業整體水平,確保全年工業增加值50億元、增長18%目標的實現。綠色能源產業,以建設新型能源基地為目標,堅持水電、火電、生物質能源并舉,推進漢江干流蜀河、旬陽、白河電站和55座支流電站建設進程,完成30萬噸生物柴油一期工程建設,力爭燃料乙醇項目年內開工,火電項目明后年陸續進點開工;富硒食品產業,堅持依托資源優勢,突出重點,多元發展的策略,重點建設*萬噸調味品生產線、滬康公司技改擴能、平利精制臘肉、紫陽富硒茶、生豬良繁及養殖大戶建設、魔芋、木瓜系列食品加工等項目,加快形成一批食品工業群體,創立名優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絲綢產業,要積極推進東桑西移工程,搞好蠶桑基地建設,引進深加工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加大康虹公司蠶種擴能、寶業絲綢公司、*永宏公司技改力度,建成*天興公司捻絲生產線;金州礦產產業,要進一步加強地質勘察工作,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堅持抓大關小,積極引進大企業實施大規模、高環保、深層次開發,培育一批大型礦業集團,加快建成三條百萬噸水泥生產線,抓緊實施旬陽萬噸納米氧化鋅、紫陽萬噸電解錳、*五氧化二釩擴建等工程,推進10萬噸鋇鹽、10萬噸鋅冶煉等項目前期工作進程;秦巴醫藥產業,要加快與國內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的合作嫁接,推進正大、北醫大等龍頭企業的體制創新和技術改造,建成白河隆盛公司雙稀沃氏生產線和*江興公司沃氏激素系列產品生產線。
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圍繞西康高速公路通車,突出抓好重點區域、品牌景區、精品線路的打造、包裝和深度開發,重點支持*、*、*、*等主要景點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加快*、*、雞心嶺、擂鼓臺等景區規劃及項目前期工作。創新思路,培育市場主體,放開旅游資源和市場,吸引境外業主投資經營,提升旅游業經營水平。加強以*城區為龍頭的賓館餐飲業的硬件建設和行業培訓及規范管理工作,加快地方旅游產品開發,大力發展特色服務業,加快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文化等服務業發展,積極培育社區服務業,大力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業整體水平,擴大旅游業綜合接待能力,加強市場物價監管,嚴格控制物價上漲,保證有效供給。力爭全年接待游客2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億元以上。
(四)突出抓好三大基礎建設。加強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中心城市為龍頭的城鎮建設和以漢江水質保護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努力構筑交通便捷,城鄉一體,資源永續利用,經濟、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平臺。
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竭力抓好環境保障,確保*-重慶、*-武漢鐵路復線、小康高速公路、十天高速*至漢中段、*至陜川界高速加快實施,力爭年底前西康鐵路復線、*機場改造正式開工。加快縣鄉村道路建設,新修通鄉油路30條、649公里,力爭鋪筑通村水泥路3000公里,實現80%鄉鎮通油路、8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加快瀛湖干道建設,推進兩河至大河壩連接線、小康高速東鎮連接線建設進程。
加快*中心城市建設。以融山親水為理念,以山水園林城市和開發江北、提升江南為總體目標,以漢江為主軸,以“一江兩岸,三水環繞,四橋五道、湖光山色”為基本架構,盡快完成*中心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計劃年度投資6.5億元,加大*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加快江北新區建設,大力推進江北新區道路、供電、通信、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七里溝大橋、*大道、花園大道、濱江大道二期工程,加快大學園區、*區級機關等北遷項目的實施步伐;提升江南城區綜合改造水平,建成香溪大道,推進橋西廣場建設,開工西壩防洪、環城干道江南段、南環東路改造和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實施一批綠化、亮化、街巷改造、環衛設施配套工程。以*中心城市建設帶動縣城和重點集鎮建設,發揮產業聚集功能。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抓好秦嶺國家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完成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任務1.5萬畝,造林40萬畝,啟動丹江口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當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40平方公里,推進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縣城污水處理以及水源地保護和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抓好旬陽鑫源礦業公司、旬陽大地復肥公司、平利昊華鋇鹽等一批循環經濟試點,積極發展農戶“圈、廁、沼”一體的節能循環經濟模式。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重點抓好20戶重點用能企業節能工作。力爭萬元生產總值耗用標煤1.234噸,降低4%,化學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114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300噸,漢江出境水質達到國家Ⅱ級標準。
(五)著力實施民生八大工程。按照省政府民生八大工程的統一部署,我市規劃今后五年內投資11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21億元,實施八大民生工程:教育工程計劃投資19361萬元,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學校條件,加強普通高中建設,推進農村初中改造工程,推進旬陽、紫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促進人人技能工程的實施。就業和再就業工程計劃投資5750萬元,加快勞動力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全民創業,力爭全年新增就業1.3萬人。公共衛生工程計劃投資7505萬元,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落實計生獎扶政策,完成*區3個鄉鎮服務站建設。社會保障工程計劃投資54965萬元,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助標準,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建成縣級敬老院2個、鄉鎮敬老院18個。住房保障工程計劃投資22418萬元,建設廉租房8.06萬平方米,通過實物和貨幣解決6000戶城市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實施農村安居工程,解決3萬農民住房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工程計劃投資90991萬元,實施農村飲水、通鄉油路、村級公路、沼氣、口糧田等農業基礎設施工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工程計劃投資5337萬元,建設城鎮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48個;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村級社區服務站190個。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工程計劃投資4465萬元,推進1372個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737個村廣播室、20個鎮300個村的互聯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8個、農民體育健身廣場203個。
(六)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按照中省部署和市委要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推進各項工作。鞏固國企改革成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優化非公有制經濟。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鞏固農村綜合改革成果。健全和完善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深化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增強財信擔保公司投融資能力,規范引導民間借貸,激活民間投資。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創新對外開放工作思路,擴大開放領域,積極推進蘇陜交流、西安與*的合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而又繁重,同時,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工作基礎,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這次大會通過的各項決議,進一步解放思想,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努力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為全市突破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的意見
- 下一篇:發改委農村經濟發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