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企業黨建工作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5-13 08:35:00
導語:私營企業黨建工作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以來,海安縣私營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20*年底,全縣私營企業1055戶,占全縣企業總數的68.2%,從業人員16117名,工商稅收710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27%。而且,相對于傳統經濟組織處于改制改組期而言,私營企業正處于高成長期。針對這一情況,縣委一班人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從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戰略高度出發,緊緊扣住促進私營企業健康發展這一目標,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勇氣,認真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逐步走出了一條適應私營企業發展要求的黨建工作新路子。
一、統一認識,落實責任,著力理順私營企業的黨建工作思路
早在97年初縣委就下發了關于加強個體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為促進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私營企業的迅猛發展,黨與私營企業的關系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一是黨的工作有被“外在化”的傾向。在傳統企業制度中黨的工作屬內在要素,而在私營企業制度中則演化成了外在要素。伴隨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私營企業的經營理念將更趨向于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其治理結構對黨的工作的接納程度很低,對黨組織沒有作制度性安排。二是黨的組織有被“邊緣化”的趨勢。隨著傳統企業的不斷改制,企業黨組織也由“核心地位”向“邊緣地位”轉化??v向看,私營企業黨組織與上級黨組織的松散型掛靠關系,決定了它相對于上級黨組織的工作體系而言被“邊緣化”了;橫向看,私營企業的制度安排,限制了黨組織的組織空間和活動空間,相對于企業經營體系而言黨組織被“邊緣化”了;三是黨員價值觀念有“市場化”趨向。傳統企業中職工是“主人”,黨員作為職工中的先進分子理應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而在私營企業中,黨員職工成了“雇工”,出現了用經濟觀念代替黨的觀念、用等價交換原則代替黨性原則的非正?,F象。上述種種變化,給黨建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也給黨務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嚴峻而迫切的課題。
面對新情況、新任務和新要求,海安縣委及時組織學習江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統一思想,增進共識,同時組織力量深入基層,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認真傾聽基層呼聲,經過二十多次的上下交流、左右考察,初步形成了加強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針對私營企業發展較快的特點,提出“企業建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到哪里”的要求。私營企業的大量涌現,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出現空白點,如果不及時跟蹤做好黨的工作,就可能出現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黨建工作薄弱點的不正常情況。因此,黨建工作必須致力于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創新,實現黨建與經濟發展的同步推進,達到新形勢下“支部建在連上”的黨建目標,消滅黨建盲點,擴大黨建覆蓋面,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2、針對私營企業的趨利性特點,提出“黨建為經濟建設服務,黨員為企業壯大作貢獻”的要求。私營企業自誕生之日起,就名副其實地具有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身份,它無時無刻不處于趨利性的沖動之中,其管理的市場性、經濟性往往顯得剛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另一方面,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私企黨組織的目標取向應定位在企業發展的同向性上,它可以通過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的發揮,而成為企業發展的促進者和勞資關系的協調者,可以揚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之長,補企業剛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把企業求發展的目標引向更高的層面。
3、針對私營企業黨員員工與企業隸屬關系的特點,提出“經濟上當能人、政治上當標兵”的要求。毋庸諱言,在私營企業工作的黨員與業主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雇傭關系。為此縣委要求黨員首先當好經濟上的能人,取得業主的理解和認同。同時要求黨員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模范地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實踐表明,企業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主要是通過黨員個人的先鋒模范作用來體現的,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首先要以黨員在經濟方面的先進性為前提。
在明確工作思路的基礎上,縣委把加強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納入黨建目標管理體系,明確各基層黨委的責任。同時由縣四套班子黨員負責人、各鄉鎮黨委成員每人分工聯系1-2個私營企業,督促、指導其黨建工作。縣委各有關職能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不斷推進私企黨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二、健全組織,理順關系,著力抓好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的關鍵環節
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是加強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的關鍵環節??h委于去年上半年在全縣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企業黨群組織建設的完善活動”,在先行試點、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專題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改制企業和個私企業黨群工作的意見》,召開了全縣動員大會,統一思想,增強共識。隨后組織指導組,分赴基層開展指導督查工作。經過半年的努力,全縣私營企業單獨建立黨支部92個,占應建數的87.8%,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
實踐中,各基層黨委始終堅持“兩穩定一合適”的組建條件,即企業有比較穩定的經營狀況,黨員有比較穩定的工作崗位,有合適的支部書記人選。做到因企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視組織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組織建立的效果。全縣私企黨組織的組建方式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單獨式。對于企業規模較大,從業人數較多,黨員工作崗位穩定且在3人以上,有合適書記人選的,單獨組建黨組織。二是聯合式。對于黨員不足3人的,以同行業或地域鄰近的企業建立跨企業的聯合黨支部。目前全縣建立聯合黨支部38個。三是嫁接式。對于黨員不足3人且不宜聯合組建黨支部的企業,采用嫁接的方式組建,即由上級黨組織選派黨的工作指導員到企業幫助建立黨支部,等黨支部發展壯大后該同志再回原單位。全縣先后向無黨員或雖有黨員但沒有黨組織的私營企業派出黨的工作指導員33名。對私營企業黨組織書記的配備,主要堅持了三條原則:一是黨企分設原則。即黨員業主不宜兼任黨組織書記,不可“一肩挑”。二是優勢定位原則。就是依據人選是否具有適應私營企業經營管理特點的素質優勢來定奪其能否擔當私營企業黨組織書記這一職位。三是民主薦舉原則。選取私營企業黨組織書記既要堅持走群眾路線,還應堅持民主選舉的原則,以利于村立黨的形象。
在健全組織的同時,縣委還注重理順各類私營企業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對于新建私營企業,一律按屬地原則管理。對于由傳統企業改制而來的,分為兩類:一種是原縣屬企業改制的,其黨組織關系仍歸行業公司黨委;另一種原屬鄉村企業,其黨組織關系仍屬鄉鎮黨委或村黨總支,鄉鎮黨委負責領導、管理本鄉鎮區域內具有相當規模的私營企業黨支部,村黨組織負責指導、管理村屬區域內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黨的工作。
三、開展活動,有所作為,著力促進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在私營企業中開展黨的活動,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為摸索出一條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的新路子,海安縣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是堅持開展活動。在“有利于正常黨內生活,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前提下,以“業余、小型、多樣”為主要原則開展黨內活動。即:以不影響企業正常工作為前提,結合企業經營特點,利用工作空隙和業余時間開展黨的工作,過好黨的生活;根據黨員人數不多的特點,采取相對集中和分散活動相結合的方法,精心組織,活動少而精;根據企業的不同特點,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提高黨的工作的實效性。
二是堅持有所作為。圍繞生產經營進言獻策,在有關企業重大問題決策上,黨組織廣泛征求意見,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為業主排憂解難。如海安縣磁性材料二廠黨支部,在生產經營中做到保證不代替、監督不挑剔、用權不越權、配合不遷就,積極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議和意見,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了貢獻,從而樹立了自身的威信,以至企業每逢重大決策,業主對黨支部都做到“事前有商量,事中有聯系,事后有通報”。此外企業黨支部還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有效促進了企業發展。
三是堅持依靠工會。確立了“黨群工作一體化”的思路,實行黨組織與工會組織對應設置,人員相互兼職,努力使工作形成活力。目前全縣私營企業工會工作與黨建工作在大部分場合是互為表里、相互支撐、同步進行的,通過黨組織對工會工作的領導,有力地增強了黨的工作對私營企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私營企業黨建工作是新形勢下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加之私營企業又處于高成長期,這就決定了加強對私營企業黨建工作的深入研究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時效性。從海安縣的實踐中,我們認為當前要盡快研究解決以下兩大問題:
(一)體制創新問題。目前大多數地區都采用屬地管理的辦法來管理私營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這一方面增強了基層黨委的工作難度,削弱了指導企業黨組織開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由于私營企業面廣量大,黨員分布極度分散,使黨員的組織關系難以落實到位。據了解,南京市私營企業黨員組織關系就曾有30%在原單位,20%在街道或鄉鎮,20%在人才交流中心,還有30%成了“口袋黨員”。我們認為,當前最為迫切的,應當在縣級建立私營企業黨工委,統一管理駐地在縣城的私營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隨著縣級機構改革的逐步到位,還可以逐步接納原行業公司黨委所屬的私營企業黨組織和黨員。
(二)機制創新問題。由于私營企業的自身特點,導致私營企業黨建工作常常出現虛位、空位、缺位的現象,導致黨建工作成果難以鞏固提高和長效發展。為此我們建議,一要加強源頭管理,以工商部門、開發區及鄉鎮為依托、摸清底數,掌握源頭資料,以便黨建工作責任部門針對實際開展工作,及時消除新的空白點,保證黨建工作長期有效地推進。二要督促私營企業黨組織在實踐基礎上逐步健全各項制度,加強規范化建設,引導其增強活動的有效性。三要充分發揮黨校、黨建學會及社會上各種黨建研究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構筑成果共享、相互支撐、整體推進的私企黨建工作格局,推出一批高質量的黨建研究成果,提高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 上一篇:語文口語訓練研究論文
- 下一篇:語文個性閱讀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