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政策服務范文
時間:2023-04-11 08:3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務政策服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稅收政策服務在當前稅收征納體系中的現狀
所謂稅收政策服務在我國的稅收法律中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新《征管法》第七條規定:稅務機關應當廣泛宣傳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普及納稅知識,無償地為納稅人提供咨詢服務。本條是對稅務機關稅法宣傳和為納稅人服務的原則規定,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稅收政策服務的一個概括性的總結,即:稅收政策服務就是稅務部門向納稅人傳達稅收政策,幫助納稅人運用、享受稅收政策的活動。在當前的稅收征納體系中,稅務機關在稅收政策服務上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一)利用稅法宣傳月提供政策服務。利用每年4月的稅法宣傳月和11月份的個人所得稅稅法宣傳月,采取發放稅收政策法規資料、知識競答等形式宣傳國家稅收政策,接受納稅人的咨詢。
(二)在辦稅大廳進行相關法規公開。隨著辦公條件的日益提高,很多稅務部門都在辦稅大廳設置了政策公開欄、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等服務設施,滾動宣傳稅收法規政策,或在辦稅大廳設立稅務咨詢窗口,為納稅人解答稅收政策。
(三)通過新聞媒體傳遞稅收政策?!吨袊悇請蟆贰ⅰ墩叻ㄒ幑珗蟆返葓罂菄铱偩趾透骷壍胤蕉悇諜C關編篡的稅收知識方面的期刊,納稅人以自愿的方式征訂,從中了解與稅務有關的法律知識。有的稅務機關內部也編寫了政策匯編向納稅人贈閱,或通過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傳達稅收政策。
(四)通過納稅輔導的過程傳達稅收政策。目前,在我市的地稅系統都開展了納稅查前輔導,稅務人員通過納稅輔導的方式把有關的稅收政策傳達給企業的財務人員。
(五)通過互聯網傳遞稅收政策。有的稅務機關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稅務網站,設置了稅收法規庫、政策咨詢欄目,方便納稅人查詢、了解有關的稅收政策。
以上這五種方法是當前傳達落實稅收政策的主要手段,也是納稅人獲得稅收政策的主要途徑。多年來,稅務機關基本上主要采用這五種工作方法來進行稅收政策的服務工作。但是通過我們對一部分納稅人的調查發現,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服務工作意見最多的恰恰就是在政策服務上的不到位。調查采訪發現,納稅人對辦稅大廳的硬件建設關注的占11%,對稅務人員的優質禮貌服務關注的占32%,而對稅收政策的傳達落實關注的占57%。在稅收政策服務方面,四分之三的被采訪納稅人都反映不能即時了解新出臺的政策法規,而更多的被采訪者提到了因為不了解稅收優惠政策而阻礙經營活動的良性發展。由此可以看出納稅人真正在意的就是即時、準確的掌握稅收政策,其中包括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
二、稅收政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法宣傳形式大于內容
每年的4月和11月份,稅務機關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籌辦稅法宣傳月活動。平心而論,在這項工作上我們確實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付出了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各種形式的宣傳也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達到了一定的宣傳目的。但是,這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稅收政策宣傳缺少針對性,沒有結合不同類型的納稅人進行宣傳;稅法宣傳資料固定單一,其內容也主要是稅法的基本條款,缺少必要的解釋說明,有的納稅人并不理解稅收專業術語,使得實際宣傳效果并不理想。
(二)政策公開缺乏互動性
辦稅大廳是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宜的主要場所,在辦稅大廳通過電子顯示屏和電子觸摸屏進行政策公開確實是把稅收政策傳遞給納稅人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有許多納稅人并不注意屏幕上的內容,總是把手頭上的相關事宜辦理完畢就匆匆離去。也極少有稅務人員去提醒納稅人應當關注上面的內容,造成了稅務人員的主觀愿望并沒有被納稅人所接受。再加上稅務人員對公告內容沒有及時進行更新的維護,使諸多硬件設施成為一種華麗的擺設。
(三)稅務期刊宣傳稅法尚顯單薄
由于一部分納稅人對稅收政策的不重視尤其是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個體工商戶,他們往往對征訂稅務期刊并不在意而怠于征訂,或者是征訂了也很少去關心其中的內容,使宣傳稅收政策的目的打了折扣,不能更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
(四)查前輔導落實稅收政策存在著單一性
在查前輔導環節,傳達和落實稅收政策是最為直接、便捷、效果最好的一種方式。但是唯一的不足是傳達落實的單一性,也就是指傳遞給納稅人的相關政策只是針對某一個企業的某一方面進行講解和輔導,不能全面的將近期新出臺的政策法規綜合性的傳遞給納稅人,當然這也受到了稅收成本和稅務人員精力的限制。
(五)網頁更新不及時
有的稅務網站上雖然設置了稅收法規庫,但其內容主要是國家稅收法規基本條款,沒有及時補充最新的稅收政策,使互聯網政策服務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這五個方面以外,稅務機關和稅務工作人員認識上的偏見和服務意識的淡薄也是影響稅收政策服務的主要原因。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我們一些工作人員不同程度地存在要求納稅人履行義務多而保護納稅人權利少、行使權力多而承擔的責任少、硬性管理多而主動服務少的現象,對納稅服務的意義缺乏深刻認識,認為了解和學習稅收政策,是納稅人自己的事情。再加之納稅人的維權意識和納稅意識較為淡薄,導致稅務的征稅權力與納稅人所享有的權力并不對稱。
三、稅收政策服務的不到位所產生的弊端
由于稅收政策在傳遞上的不到位,出現了政策落實的滯后性,造成了納稅人在執行上的疏漏,不能充分地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影響納稅人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一)政策服務不到位易引發征納雙方的稅收爭議
由于稅務機關的政策服務不到位,納稅人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新出臺的政策法規,也根本不可能運用到實際經營活動的帳務處理中去,形成了非主觀意識的少繳稅款。按照《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依據此款規定,稅務稽查人員必須要給予納稅人相應的處罰。納稅人對補交稅款這一事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對加收滯納金和罰款這一處罰事項必然就難以接受了。這種情況的產生不但挫傷了納稅人的納稅積極性而且還給納稅人正常的經營活動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征納雙方的爭議和矛盾。這種由于納稅人非主觀故意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情況,在稅務稽查過程中經常發生。由此可以看到,由于稅收政策服務的不到位不僅給納稅人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還稅務部門的工作增加了阻力,帶來了不便。
(二)政策服務不到位使稅收優惠政策不能及時落實
由于稅收政策服務的不到位,不能讓納稅人了解相關的優惠政策,使納稅人應享受的權力不能及時享受甚至完全不能享受,損害了納稅人的合法利益,使納稅人失去更好的發展機會,挫傷了納稅人的納稅積極性。
(三)政策服務不到位會增加稅收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稅務部門政策服務的不到位,還會加重自身的工作量。納稅人在對政策法規理解不清的狀態下,一定會向稅務工作人員進行咨詢,而這種咨詢必定是單獨不成體系的。同時,由于稅收政策服務的不到位,也會增加稅收會計、統計工作的工作量。
三、完善和規范稅收政策服務的方法
(一)提高咨詢服務人員素質,加強政策傳遞的時效性
省局于*年推出了《*省地方稅收業務工作規程》,這是指導各級地稅部門做好稅收征管工作,提高我省地稅工作上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兑幊獭分忻鞔_提出要在稅務部門設立咨詢服務崗位,目的就是為了強化稅收政策服務工作,這也說明了省局領導決策的前瞻性和對稅收政策服務的重視。基層地稅機關應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咨詢服務人員隊伍,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學習新出臺的政策法規、了解相關的稅收知識、分析納稅人的基本情況,不僅要做到全面詳細的解答納稅人的相關問題,還要實行主動告知制度。即:稅務機關一旦得到新出臺的稅收政策,要及時主動的傳遞給與其有關的納稅人,以便于納稅人在第一時間獲取相關的稅收政策,更好的開展經營活動。
(二)制定稅收“政策送達回證制度”
為了減少因政策服務的不到位所引發的征納雙方的爭議,建議實行“政策送達回證制度”。所謂“政策送達回證制度”是指稅務機關定時定期將稅收政策匯總成書面材料,通過多種形式告知納稅人,同時要求納稅人填寫收到證明,稅務機關將回證歸檔。這一制度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防止日后征納雙方產生爭議和法律糾紛。
(三)提高稅務人員的服務意識
強化稅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稅務人員的服務水平,解決稅務部門行使權利少、承擔責任少、主動服務少的現象,讓稅務人員在思想上從單純執法者向執法服務者角色的轉換,融納稅服務于執法的全過程,把稅收執法的過程同時作為稅收服務的過程,這也是稅務機關目前應著力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四)多角度多形式地加強和完善稅法宣傳。
每年的稅法宣傳月是我們做好稅收政策傳遞給納稅人的重要途徑,在保持原有的廣泛性還要做好宣傳角度的多樣性和宣傳對象的特定性,即有側重點的向不同類型的納稅人進行宣傳。除了稅法宣傳月外,還要做好日常的宣傳工作?,F在網絡的普及越來越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利用網絡進行宣傳不僅能突出政策的時效性和廣泛性而且還能讓稅務部門和納稅人進行網絡上的互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納稅人可以隨時對自己急需了解的政策進行上網咨詢,大大提高稅務機關的服務效率。目前,我市正配合石家莊市政府進行門戶網站的建設,界時我們將把有關的稅收政策上網公布,并制訂相應的維護管理辦法,對稅收政策法規進行實時更新,方便納稅人。
(五)建立健全納稅服務的專門機構
篇2
但是,與國際一般水平相比,我國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存在整體規模小、發展水平低、增加值比重輕等問題。“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盡快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稅收政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稅制改革和優化的過程中,應當制定更多的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一個公平、有效的競爭環境。
一、現行稅收政策在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的問題
(一)稅收優惠法律層次較低,缺乏穩定性
目前,針對現代服務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以意見、通知甚至是批復的形式出現,散見于各個單行文本之中,法律效力相對較低。由于立法上缺乏全國統一的規劃,各省均出臺了相應的稅收政策,但優惠方式和力度都存在一定差別,造成了行業稅負在地區分布上的不均衡。同時,稅收優惠政策的穩定性不夠。由于我國目前開征的稅種大多是以暫行條例形式出臺的,執行中補充規定較多,而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也多見于各稅種的補充規定中。由于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就需要對涉及服務業中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地進行調整、補充,需要對相關政策進一步細化解釋,因此就導致了稅收優惠政策的穩定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稅收政策的執行效果。
(二)稅收制度設計不合理
1.增值稅征稅范圍偏窄
我國現行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商業流通環節,而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絕大部分服務業未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對交通運輸業、物流業、建筑業購入貨物和固定資產較大的企業,因其是營業稅征稅范圍,按照現行政策規定,上述行業一般是按收入全額繳納3%的營業稅。同時,因為不屬于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對購入貨物和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實際還承擔了外購固定資產價款中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稅負比生產性行業重,直接影響了現代物流業、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
2.營業稅稅率偏高,重復征稅較為嚴重
我國服務業多數屬于營業稅應稅項目,從營業稅稅率設計看,金融保險、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以及服務業均適用5%的基本稅率,娛樂業適用5%—20%的差別比例稅率,比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人3%的增值稅稅率,最少高出2%,如果再考慮營業稅通常全額計稅,實際稅收負擔可能更高,部分行業的營業稅稅收負擔明顯高于增值稅水平。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活動的整體性日益明顯,分工也越來越細,如物流業涉及貨物的包裝、運輸、倉儲、裝卸及保險、融資租賃等多種業務,但是現行的營業稅除特殊規定外,大多按照營業額全額征收,如果是采取專業化協作生產經營方式,由于流轉的環節較多,就會導致同一道業務被重復征稅;如果是采取全能化生產經營方式,由于是一個企業完成所有業務,所以稅收負擔較輕。營業稅重復征稅阻礙了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違背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
(三)稅收優惠政策目標定位不清晰,方式較為單一
首先,稅收優惠的環節不合理。我國目前實行的稅收優惠政策針對制造業制訂的較多,而以高資本投入、高技術支撐為基本特征的現代服務業,盡管在產品開發環節的高投入存在較高的風險,但是稅收優惠政策對研發過程中的風險控制、技術更新等環節的支持力度不大,其稅收優惠大多集中于產品研發成功之后。其次,稅收優惠方式單一。目前主要以直接減免為主,基本局限于稅率優惠和定額減免等事后減免的方式,導致企業對經營過程重視不夠,對一般的傳統服務業具有一定的效果;而對于一些經營風險較高和投入較大的高新技術服務業,則難以取得顯著的功效。加速折舊、費用加倍扣除等一些能夠在研發和實驗階段給予扶持的間接稅收優惠政策相對較為匱乏。此外,稅收優惠對高科技產品和勞務的傾斜不夠明顯,以產業為重點的稅收優惠對優惠的目標、重點都不夠清晰,使得現代服務業在與傳統行業的競爭中優勢不夠明顯。
二、國外稅收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一)物流業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穩定,手段多樣
許多國家和地區將物流業列為優先發展的行業,在投資、費用抵扣、所得分配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長期穩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一般從法律形式加以明確,并且,經濟發達地區對物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手段豐富、方式多樣。其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對物流企業購進的產品或設施實施稅收減免、對物流業在商品勞務稅和所得稅方面實施專門的稅收優惠等方面。如韓國規定,對在外商投資區、自由經濟區、自由貿易區等指定地區內進行投資且達到一定投資規模的物流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允許其進口資本性產品3年免征關稅、增值稅和特別消費稅。法國規定,允許物流企業采用“成本加計法”確定應稅所得,由納稅人與稅務部門商定平均成本利潤率,用以計算物流企業的應稅所得,成本利潤率一般在5%-10%之間。還規定對物流企業境外職員全部或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
(二)金融業方面實施稅收優惠減免
目前,國際上對金融業征收直接稅為主,在間接稅上實行“從輕不從重”的政策;同時,鑒于金融業在國家經濟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許多國家都對該類高風險服務業實施了減免稅優惠。如印度對于設在特區的離岸銀行和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第一個5年100%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二個5年減按50%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由特區內從事離岸銀行業務的企業支付給印度非居民的存款或貸款利息,不要求其代扣利息預提稅。韓國對金融服務免征增值稅,而且,對為金融服務配套提供的貨物和服務也免征增值稅;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實現的所得,雖同普通企業法人一樣課征法人所得稅,但對投資信托、投資公司、私募投資專門公司等間接投資機構有一些特殊優惠規定;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所得不課征個人所得稅和證券交易稅。
(三)科技服務業方面采取多種優惠方式
為支持科技服務業發展,許多國家采取稅收減免、稅收抵免、稅收扣除、加速折舊、設立科研開發準備金制度和風險投資等多種稅收優惠方式來支持科技服務業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鼓勵科技人員。在科技服務業發展比較典型的韓國,稅收政策對科技服務業的支持重點體現為稅收優惠不僅僅針對技術研發成功的后續環節,而是涵蓋了技術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同時,綜合運用直接減免和間接減免手段,針對不同的環節實施不同的優惠,尤其是技術開發準備金制度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韓國規定,轉讓或租賃專利、技術秘訣或新工藝所獲收入,公民按照合同提供自行研究開發的技術秘訣所獲收入,可減免所得稅或法人稅;對處于市場開發適應期的技術轉讓產品,給予減免特別消費稅的優惠待遇;對科技人員給予稅收減免。
三、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整合現有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條款,提高立法層次
一是對現有促進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進行梳理,圍繞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確立稅收扶持重點。對各地區自行制訂的臨時性政策加以清理,對需要保留的政策通過全國統一的系統性規劃,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明確,增強政策的法律效力,保持地區間稅收政策執行統一性,實現地區稅負的公平。二是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既要實行全國統一的服務業優惠政策,又要根據各行業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差別化的優惠政策,體現行業差別,實現稅負公平。如對技術研發企業的優惠可側重于研發環節,而對高風險企業可側重于風險控制行為。
(二)改革稅收制度,降低行業稅負
1.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
增值稅方面,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逐步解決現代服務業重復征稅的問題。2012年,國家在上海進行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邁出了稅制改革的第一步,但試點范圍過窄,僅限于交通運輸以及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鑒證咨詢服務等方面,對于耗用材料較高的建筑安裝以及征稅環節較多的物流業務等均未納入試點范圍,今年,逐步擴大了試點省份和試點范圍。但從長期看,應借鑒國際經驗和試點地區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首先,將增值稅征收范圍擴大到交通運輸業、物流業和建筑業,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以減輕交通運輸、物流和建筑業的稅收負擔;其次,將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轉讓無形資產、娛樂業、服務業中與生產不密切相關的行業等納入增值稅征稅范疇;最后,等條件成熟后再將銷售不動產、金融保險業納入增值稅征稅范疇,分批分期地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以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調整營業稅稅目及稅率
營業稅方面,一是進行相關稅目調整。由于行業的整體性,單獨設置“物流業” 稅目,對行業運營涉及的包裝、運輸、倉儲、裝卸及信息服務等勞務征收統一的營業稅,稅率可定為3%;對“娛樂業”稅目中的臺球、保齡球及網吧劃到“文化體育業”應稅項目。此外,在現有稅目中增加一個其他類稅目,將不斷出現的新興應稅項目及時納入營業稅的征稅范圍,以避免稅法的滯后效應,保持現代服務業不同經營者之間的稅負公平。
二是進行稅率調整。對金融業、保險業等生產業及洗浴、理發、照相等低盈利行業,適度降低稅率;對某些利潤較高的消費企業如娛樂業可以取消差別稅率,實行較高的營業稅稅率,對美容、按摩等非生產項目應適當提高稅率;逐漸拉開生產業與消費業稅率間的差異。
三是在近期“營改增”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通過制訂較為完備的營業稅扣除項目管理辦法,盡量消除營業稅重復征稅矛盾,改變營業稅多數勞務按營業額全額計征營業稅的方式,擴大差額征收營業稅范圍,全面實施對服務行業進行差額征收的營業稅政策,降低行業整體稅費負擔。
(三)豐富稅收優惠方式,擴大稅收優惠范圍
一是要轉變稅收優惠方式。將以降低稅率、減免稅額為主的直接優惠,轉為間接優惠為主,在利用稅收政策促進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應根據服務業中各個行業的自身特點,靈活采用項目扣除、投資抵免、加速折舊、延期納稅等辦法,充分發揮間接減免在稅收優惠中的作用。同時,稅收優惠應以產業優惠和項目優惠為主,并對不同風險的產業和項目實施差別化的待遇。
二是要轉變稅收優惠環節,將以結果為主的優惠轉變為以過程為主的優惠。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時,允許服務性企業將技術開發費用按一定比例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對于某些成功率較低而社會收益較大的項目,允許扣除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產品出口等方面費用,提高企業科研開發的積極性。
篇3
關鍵詞:服務貿易;競爭力;稅收政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013-01
一、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強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增速較快。近五年來,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從2009年的2865.42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5341.42億美元,這五年的年均增長率約13.26%[ 數據來源: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tatistics Database。]。2013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服務出口國和第二大服務進口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13年的相關數據,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已大幅超越日本(3076.43億美元),甚至超過歐盟主要經濟體之一的英國(4667.67億美元),但與美國仍然存在較大差距(10935.65億美元)。
我國服務業競爭力較弱。與部分國家2011年服務業占GDP的比值進行分析(見圖1),我國不僅與美英日三國呈現巨大差距,還落后于金磚四國,與世界水平相差超過27個百分點,甚至還低于低收入國家近6個百分點。
二、服務貿易相關產業的稅收政策有待完善
(一)旅游業的稅收政策及其不足
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規定是200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中第五條第二款。明確以全部價款減除可扣除的費用之后作為營業額,適用稅率為5%。旅游業相關稅收政策存在以下不足。
1.旅游涉稅政策單一,但影響行業稅負因素較多。旅游涉稅政策主要就是營業稅暫行條例,缺少對整個行業上下游及周邊服務行業一起考慮的綜合性政策。與旅游相配套的包括吃、住、行、娛、購等各行業,而這些相關行業稅負的疊加也將間接帶動我國旅游業的稅負上升。對以門票收入、收入繳納營業稅的企業,因自身業務開展而發生的費用無法在流轉稅環節扣除,存在重復征稅的可能性。
2.旅游稅收優惠政策較少。對于旅游消費者而言,在境外旅行購物時,一般都會考慮購物的免稅或退稅政策,而在國內旅游購物稅收政策較少,僅為海南省離島免稅政策和上海在世博會期間的世博園區相關政策。對于旅游服務的開發和提供者而言,可以享受到的旅游行業稅收優惠政策也十分有限。
(二)交通運輸業稅收政策及其不足
目前,對交通運輸業已實施征收營業稅向征收增值稅改革,稅率從營業稅3%變為增值稅11%(小規模納稅人3%),交通運輸業稅收政策不足在于以下兩點:
1.交通運輸相關產業稅收優惠政策較少。稅收政策對于交通工具裝備制造、國際運輸服務公司背后的支持或輔助等行業的扶持有限。例如研發費用中,用于營業稅項目的原材料消耗進項稅額不能扣除;還有對基于互聯網商務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物流業,其相應的倉儲廠房可享受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優惠等較少。
2.船舶登記政策、船員優惠政策力度較小。船舶購置往往金額巨大,購進時的關稅、進口增值稅等稅收成本較高,對中方所有者的“方便旗”船舶進行單獨發文的稅收減免力度較小。此外,中方船舶往往青睞于雇傭中籍船員,但我國對于中籍船員的個人所得稅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較少。
(三)與企業走出去的稅收政策待完善
與企業走出去密切相關的稅收政策主要是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三條,及在財稅[2009]125號文件中詳細規定了關于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有關問題。此外,盡管已與一百一十多個國家簽署稅收協定,但也有尚需完善之處。一是需要用實物及配套服務等形式出資進行對外投資的企業,若不具備出口經營權則不能享受增值稅免抵退政策。二是對于境外不具有獨立納稅地位的分支機構取得的各項境外所得,無論是否匯回中國境內,均應計入該企業所屬納稅年度的境外應納稅所得額,這使得企業在應對不可預見的經營風險時,容易遇到資金瓶頸。三是對于國家鼓勵支持、或戰略需要、以及具有明顯貿易創造效應的被投資企業,其經營產品(如礦石、原油等)或服務的進口沒有對應的關稅、增值稅減免。
三、提升服務貿易相關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策部署,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需要完善相關稅收政策以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一)加快推進“營改增”步伐,使增值稅進一步擴圍到服務貿易相關領域
對服務業課征增值稅是國際較為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國服務貿易項目中的旅游、建筑、保險、金融尚處于應納營業稅范圍。今后,對已經適用增值稅的服務項目中,需要在退稅政策方面予以創新,探索適用于生產業的免抵退稅政策;對于尚未達到條件擴圍入增值稅范圍的如金融、保險等服務應當考慮給予跨境服務減免營業稅;探索不限于技術性離岸服務外包的增值稅免稅政策。
(二)構筑有助于服務業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
從有助于服務業發展出發,針對服務業產業鏈各環節,構筑和完善相關的稅收政策。比如:促進旅游業發展,可參考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的優惠政策;給予旅游業企業在品牌推廣、服務提升等方面研發支出予以加計扣除。重視如旅游、船運、航空等行業從業人員的培養,給予特定職業或崗位個人所得稅優惠。為激發旅客購物需求,除機場免稅購物以外,可在部分城市試點境外游客購物退稅政策,并考慮在合適的旅游景點推廣。
(三)進一步完善鼓勵企業走出去相關的稅收政策
對風險投資型、資源獲取型、貿易互補型、實物輸出型等不同特征投資形式,針對性地制定優惠政策。如對海外非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給予一定比例的免稅額度;被投資企業的當地產品進口時減免對應的關稅、增值稅;國內企業以實物及相關服務出口投資給予增值稅出口退稅認定等??紤]到匯率波動對大額交易可能產生的影響,允許企業選擇一定時期內最優匯率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對于不以避稅為目的企業利潤留存給予一定的免稅期限,以提高企業在當地再投資和擴大生產經營的能力;用已征收稅款建立應對海外投資綜合風險的稅款資金池,在企業遇到對應風險項目時,給予適當退稅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江帆.中國服務貿易研究報告No1[M].北京:經濟出版社,2011.
[2] 吳云飛.上海世博會財經紀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10).
[3] 梁云鳳.促進科技發展的稅收對策[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3):7.
[4] 胡怡建.消除稅收歧視促進我國進出口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J].涉外稅務,2009(11).
[5] 黃滿盈,鄧曉虹.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0(5):10-13.
[6] 霍建國,等.服務貿易出口退稅研究[J].科學發展, 2011(7).
篇4
關鍵詞:營改增 現代服務業 問題 對策
增值稅是以單位和個人(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在發生銷售貨物、服務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及進口貨物、銷售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中取得增值額為課稅對象,以銷售額為計稅依據,同時實行稅款抵扣的一種稅?!盃I改增”以后,消除了重征稅現象,完善了稅制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現代服務業“營改增”問題分析
(一)稅率檔次比較多,中性作用難見成效
實踐中,為了減輕營改增后的服務業稅負,有形動產租賃過程中采用的稅率是17%,其他部分適用的稅率為6%。從理論層面來講,增值稅即為中性稅,其不會因經營內容以及生產的不同而存在稅負上的差異,稅率檔次比較少。增值稅實施以后,稅率檔次過多會將扭曲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征管成本因此而增加,增值稅中性難以有效發揮,甚至違背了稅制改革初衷。目前眾多稅率,加之減免,導致增值稅效率性體現的中性稅種呈現出非中性化特點,成為一種彈性稅種,這不符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要求,甚至違背了增值稅開證的初衷;在實踐中,抵扣鏈條的中斷或者不充分,導致重復征稅以及稅負不公等現象。
(二)銷售額認定標準相對較高,重復征稅現象難消除
國內增值稅納稅人主要包括兩類,其中僅一般納稅人在增值稅抵扣鏈條之上,而那些規模相對較小的納稅人因采取簡易征收方式而難以進項抵扣。根據試點方案,“500萬元是增值稅應納銷售額標準,據此將納稅人分成一般和小規模兩種納稅人”。對于一般納稅人而言,其界定標準如下:銷售額大于500萬元與否;會計核算健全與否。然目前國內現行的增值稅標準是50或80萬元。二者存在著較大的懸殊。根據試點標準,多數企業都應當劃歸到小規模納稅人的范疇。雖然這有利于企業減負,但是在避免重復課稅方面收效甚微。從實踐來看,該種劃分標準界定的太高,會產生不利影響。比如,超過半數的試點企業被列入小規模納稅人行列,不屬于增值稅抵扣范疇,以致于增值稅抵扣鏈條出現大面積的中斷現象;加之增值稅抵扣不夠徹底,嚴重影響了課稅制度的正常實施。
(三)對現代服務業特點把握不全面、不到位
目前所征收的增值稅,是建立在制造業特點基礎之上的,如果在服務業領域一味地簡單復制而不加調整,則很難有效適應現代服務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诖?,我們應當先對目前實施的增值稅稅制,尤其是其中的部分條款結合現代服務業行業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使之更加適應于現代服務業。然而,試點方案主要在局部地區和行業開展,很難有效適應長期發展和實施的“營改增”稅制改革需求。試點時間的不斷延續,尤其是試點范圍的不斷擴大,原本就具有臨時性的方案局限性逐漸凸顯出來。譬如,增值稅在物流業的延伸,部分企業會面臨增稅而不是減稅的局面。該種現象長期存在,甚至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和應用,肯定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和障礙。
二、現代服務業實施“營改增”稅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對現代服務業在實施營改增新稅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有效適應和適用稅改機制,應當從以下入手:
(一)企業應當加大政策宣傳與解讀力度
營改增在我國首次實行,具體的細則和操作方法很多企業并不十分了解,這就可能導致企業不能合理運用營改增政策進行規范納稅。營改增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調動企業生產的積極性,但也給企業管理帶來了重大挑戰,部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其他職能部門由于認識的偏差,總認為稅收是財務部門一家的事情。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加強全方位的改造,要減輕稅收負擔,企業管理層必須高度重視,做好充足準備,各部門配合;同時企業應加強財務管理,及時調整財務人員崗位,增加人員配置,調整相應的會計核算制度,提升自身會計核算能力,盡早進行會計核算能力培訓;要提高發票管理能力,注重專用發票的取得,有必要改變購貨渠道,盡量與一般納稅人簽訂合同,取得正規專用發票,做好稅收策劃。
(二)盡可能減少納入以及稅率級次
從理論層面來講,營改增過程中的增值稅應當采用單一稅制,這既是國內增值稅改革的目標,同時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采取單一稅率,任何貨物進口、銷售以及勞務提供等,均應當嚴格按照統一稅率進行征稅,其中歧視,這對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該種方法,一方面方便了納稅和節約了成本,另一方面減小了征管難度。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單一稅率能夠降低逃避稅機會或者可能性,對于“尋租”行為的控制非常有利。在已實施增值稅的地區和國家,多數都采用單一增值稅模式,具體實施的是一般納稅人標準。從最優稅制和目前國內國際形勢來看,增值稅以維持多數服務行業稅負為宜,而且必須加之于現有稅負略輕,以確保增值稅稅率保持統一,進而實現稅制優化改革。
(三)適當降低一般納稅人的納稅門檻
對于增值稅而言,一般納稅人的交稅門檻應當適當降低,能促進小規模納稅人成長,從而使一般納稅人的數量不斷增加,確保增值稅抵扣鏈條能夠有效延伸,而且內在機制能夠得以有效運行,這有利于重復征稅現象的消除。筆者認為,應當適當降低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銷售額標準,從原來試點的500萬元限額降低到100萬元比較合適,而且可以縮小與改革前的一般納稅人標準之差,大大提高了一般納稅人的數量和比重,這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稅改后服務行業中規模相對較小的納稅人根據簡易征收方法進行納稅,則維持現營業稅征收方法進行操作顯得更加的方便。基于此,建議規模發展到“小規模納稅人”以后,就不要再按照全額征收增值稅,而是統一按照增值稅征稅。采用該種方式,可以使一些企業將增值稅從企業成本中有效分離出來,消除因征稅方法不同而出現的不合理稅收負擔,對于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加快增值稅轉型步伐
從當前國內增值稅轉型現狀來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必須承認目前的稅制改革并不徹底,轉型不到位。比如,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機械設備類納入到抵扣范疇,即重復征稅現象仍然非常的普遍。較之于其他多數國家現行的增值稅而言,改革廣度并不完全到位。目前實施的增值稅主要基于一般流轉稅領域,并行兩個一般流轉稅稅種,著眼于制造業。近年來,隨著營業稅逐漸進入到增值稅框架之中,必須對服務業的特點進行全面考慮,重新洗牌,將服務業、制造業在內的產業有效地對接起來,在二者融為一體的基礎上重新優化和真該增值稅制,這有利于加快增值稅轉型步伐。
(五)加強地方稅制度建設,構建本地稅種
目前國內現行的地方稅中,主體稅為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在未來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協調好中央和地方、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重新審視和明確全國上下共享稅比例,從而加大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轉移支付力度。在此情況下,地方政府以及稅務部門的積極性就會嚴重受挫,而且會對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目前國內地方稅體系中主體稅種匱乏,以致于地方財政收入來源短缺。在改革過程中,凡地方利益減少的稅制和政策方針,均因地方政府收入來源不穩定而導致制度難以落實?;诖?,筆者建議完善和改進地方稅體系,優選并確定主體稅種,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地方稅征收管理制度建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服務行業必須與增值稅轉型相協調,將資產、勞務以及不動產等,有效納入到稅負抵扣范疇。
參考文獻:
[1]黃晨晨.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問題探究[N]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0)
[2]儲敏偉等.關于“適應經濟轉型、推動服務業大發展的財稅政策”探討[N].上海: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2(04)
篇5
關鍵詞:測繪技術 土地整理
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測繪數據是決策正確的最基本保證。提高測繪水平,更有利于土地整理。
一、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
根據測繪內容的不同及服務的時間段,可以把它細分為地籍測繪和工程測繪兩個方面。
地籍測繪主要服務于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對一些不規則的界線進行裁彎取直,要求在項目前期進行詳細的地籍測量,為土地登記、土地統計提供準確的權屬界線和各種地類界線(包括地塊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積。地籍圖,是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查和補測、修測后編繪的。詳細的地籍調查和地籍測繪,必須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甚至是四鄰參加,取得他們的確認、簽字,以免日后產生糾紛。
工程的前期決策、設計階段。在這一階段,對項目區地形地貌,舊村復墾、舊城改造涉及的搬遷人口以及損失評估,舊城鎮的地下管線、道路,土地開發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詳細數據描述,其范圍內的農業基礎設施、林地、墳墓的分布、面積等方面的信息,在準確性、現勢性上有較高的要求。這些涉及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對比分析、建設計劃的審查審批、前期工程方案的優劣判斷、工程概(預)算的準確性、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等,分別為環境管理部門、工程設計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等提供不同的屬性信息,供其決策、協調,作出最準確的反應。
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中期控制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提供數據給兩個方面:一是項目監督控制部門如城管部門、水利部門等。隨著土地開發整理制度的日漸成熟,這項控制及協調工作可由統一的工程監理部門代替完成。二是工程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只要根據專業測繪單位提供的前期測量成果及設置的專門控制點(界)石和通過審批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測控即可。
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這一階段的測繪數據是工程項目的成果圖,其測量成果一般就作為工程項目及各管理部門的存檔及管理資料,較中期而言,必須達到較高的測量精度。
土地開發整理中,對測量提出最高要求的是在工程項目的前期決策階段。下面以該階段為重點分析測量的特點。
關鍵點的測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測量中,一般是先整體、后局部式的測量,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畫成網格式測量,根據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測點,由整體到局部展開,測量預先畫定的點,其他的點基本采用內插的方式。在成圖后,依據測點,勾繪出等高線。為了追求精度,往往可取的措施是畫密網格。土地開發整理前期準備工作中的測量也采取這種方式,它主要是測量關鍵點,不事先畫定網格。關鍵點指的是高程趨勢的變化點,如坡頂、邊坎邊。舊村復墾的測量關鍵點尤為重要。
坎上坎下均測。在地形測繪中,往往只測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測量坎下的位置和標高,這在土地開發整理中,難以給以后的設計及概(預)算提供準確的數據。筆者特別強調對各種土坎要細分,注明坎頂、坎腳線的位置和標高,特別對于緩坡坎,注明坎頂線與坎底線的位置和標高,因為這影響土方計算的準確性。
細部測量注明。所謂的細部測量注明與平常所說的細部測量不同。平常的細部測量是指局部區域中詳細的測量,僅僅是為了提高測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細部測量更為詳細,包括墳穴、樹木、房層的面積及新舊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積率,這些都關系到以后拆遷、征地補償費的計算。細部測量在舊村復墾、舊城鎮改造中顯得非常重要,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①準確記錄樹木包括果樹的種類、年齡,墳穴、房屋的位置與面積、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積率等;②準確記錄水塔、管線的長度及使用年限;③特別是對學校、廟宇及舊村委會等要作詳細記錄,這有利于以后的設計方案的選擇。
二、工程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基礎作用
1. 為決策科學化提供基礎信息數據支持。決策科學化的根本依據和支持條件就是資源、環境、經濟、統計等基礎信息數據的獲取和共享。理想的測繪成果上應該附加這些要素,集中成為數據庫,面向不同決策部門提供不同的基礎信息數據。
2. 節約投資。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大投資,工程施工過程應嚴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預算、以預算控制工程決算的步驟進行,從一開始就應為資金的節約、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做到這點,必須有一套精確、詳細的工程項目測繪成果,必須具有現勢性,充分反映開發區域內的一切現狀,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設計方案的優化選擇、投資的合理計算、準確的效益分析、概(預)算的精確計算等。
3. 規范工程行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土地開發整理中的規矩就是各種施工驗收規范,而這些規范所執行的先決條件是有科學可行的工程設計,施工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設計進行,要做好符合實際的設計,測繪資料就必須詳實,能反映出設計所需要的一切數據。
三、對土地開發整理中測繪工作的體會
精細的測繪工作固然會提高后期工作的精度,但并不是越詳細越好,因為這會增加測繪的費用。我們應該本著總費用最小的原則。根據工程實踐,對土地開發整理中測繪工作我們有下面幾點體會:
1. 合理確定測圖比例尺。起伏變化少、地勢較平坦地區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般要求1:2000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變化多、地貌破碎、通視困難的區域應該達到1:1000.
2. 關鍵點測量必不可少。要加測高程趨勢變化點、坎頂、坎腳線的位置和標高,溝、地窯等量注面積及比高。
3. 圖上元素應充分具體。測繪成果圖上除反映居民地、林地、 溝、渠、電等現狀地物及其使用年限外,對于舊村復墾、舊城改造的地方,還應統計出每戶的房屋面積、新舊程度、建筑密度 、林地樹木的種類、年齡、面積,墳穴的位置、數量等。
篇6
關鍵詞:金融業服務外包;財稅政策;行業發展規律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2-0132-02
一、我國金融業服務外包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的BPO服務外包(業務流程服務外包)內需市場發展迅速,2006―2008年的增長率超過了20%,截至2008年底,BPO服務外包行業已經發展為一個約23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市場。其中,作為中國BPO服務外包的市場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BPO服務外包(以下簡稱金融業服務外包)占整體BPO服務外包市場約20%的份額。2006年中國金融業BPO市場規模為33億元人民幣;2007年為39億元人民幣;發展到2008年,已達到48億元人民幣。2006―2008年,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1%左右。
目前,中國的金融業服務外包市場還處于成長初期,與發達國家市場相比,總體規模還很小。IDC的《中國BPO服務外包市場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到2008年底,中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僅為48億人民幣,而同期美國的市場規模為97億美元。中國的金融服務外包市場不及美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的7.4%。此外,中國的金融服務外包的成熟度與發達國家的相比,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一)業務種類
目前,中國的金融服務外包業務品種較少,仍然以基本的后臺處理業務為主(如業務錄入),而成熟市場的金融服務外包業務則早已超越了初期數據錄入的階段,已經將大部分職能型業務,如財務、人事、采購等,和行業性業務共同進行外包。同時,一些金融機構將相對比較高端的前臺業務,如金融市場的研究和數據逐漸剝離,也已開始進行外包。
(二)業務深度
中國的金融機構目前多采用單點或局部業務外包,大多具有操作相對簡單且重復性強的特征,目前,對于較為復雜或涵蓋環節較多的流程外包開拓和參與的不多。與此相比,成熟市場金融機構的發包已經以整體流程為主,而且外包服務提供上通常具有很強的業務流程的咨詢能力和IT系統實施能力。
(三)發包方和服務提供商的合作關系
中國金融機構客戶對外包服務提供商的價值定位主要在短期“補缺”方面,特別是短期的人力和技能等資源的提供,而較少通過與外包服務提供商合作來實現流程優化、創新業務能力及改善運營模式等長期持續發展和戰略性價值為目標。然而,國際上許多較早進行外包的金融機構,已經把優質外包服務提供商定位為其全球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如AVIVA和WNS),將外包服務提供商納入其全球運營支持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設計、規劃并不斷優化其全球運營服務網絡。相比之下,我國金融機構的服務外包業務的層次和水平同國際上這些金融機構存在一定差距。
隨著中國金融機構流程改造、后臺集中工作的穩步推進,其外包需求也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同時,鑒于日益激烈的金融行業競爭,企業對借助外包提高效率、減低成本的要求會更加迫切。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機構為了支撐業務快速成長,彌補自身能力短期內的不足,也需要借助許多外包之力。未來中國金融業服務外包,作為服務外包內需市場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備很大的成長潛力。到2008年底,中國金融行業服務外包支出進展占整體金融業運營支出的0.53%,而同期美國金融行業服務外包支出占到了其運營支出的1.86%,相比之下,中國還具備很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二、我國政府對金融業服務外包的現有財稅扶持政策
政府扶持對于金融企業和金融外包提供商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政府扶持包括了很多方面,如稅收、人才培訓、政策監管、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重視程度等多方面。我國自2006年開始,陸續推出了“千百十工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專項基金等扶持外包產業發展的措施。
(一)中央頒布的服務外包財稅扶持政策
1.財政政策
對服務外包企業每新錄用一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給予不超過4500元/人的補貼,經定向培訓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對企業定額補貼500元/人。取得示范城市稱號未享受財政資金支持的服務外包承接地予以500萬元定額支持;專項用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公共培訓服務平臺所需設備購置及運營費用。對企業取得相關認證及認證的系列維護、升級給予支持,每個企業每年最多可申報3個認證項目,每個項目不超過50萬元的資金支持。
2.稅收政策
對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按減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按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8%的比例據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對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收入免征營業稅。
(二)示范城市實施的服務外包財稅扶持政策
2009年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意將北京、天津等20個城市確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并在稅收、勞動用工、人員培訓、人才引進等各方面提出了優惠措施。而政策頒布之后,各個城市又在稅收、招商、獎勵等各方面提出更優惠的、更吸引人的政策。
1.財政政策
大多數示范城市對于培訓機構給予資金支持,對勞動者參加培訓予以補貼;同時,地方財政積極發揮公共財政的職能,創建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動技術支撐平臺、聯合攻關、技術聯盟活動,如天津市給予相當資金的支持;對服務外包技術創新取得重大成果給予資金獎勵,如佛山市對取得金融創新的機構給予20―50萬元的獎勵;部分城市對園區內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加便利和具體的服務,如佛山市、昆山市、天津市等對房租予以補貼,對人才引進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解決戶籍問題。
2.稅收政策
對園區內實繳的五稅留成部分進行部分或者全額獎勵,如:天津市、昆山市前五年全額獎勵,杭州市服務外包大于100萬美元的企業的增值稅留成部分全部返還;園區內的營業稅進行全面或者減半,如大連市增值稅即征即退或者部分退還;高層個人所得稅按比例返還個人所得稅,如昆山市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30%―50%獎勵。
三、對我國政府現有財稅扶持政策的評價
中央和各城市采取的各項積極發展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金融服務業外包的迅速發展,僅2010年的前五個月,全國就新增服務外包企業1 105家,新增從業人員18.2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達12.4萬人;全國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54.97億美元,同比增長139.2%。但這些支持政策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各示范城市各自為政,優惠政策紛多繁雜,優惠補貼力度過大,缺乏針對金融業服務外包的政策建議。
四、我國金融業服務外包的財稅扶持政策建議
(一)確定財稅扶持政策的原則
1.細化中央,邊緣地方
現有的財稅扶持政策主要分兩部分:中央簡潔寬泛的政策和地方城市繁雜的政策。這種政策形式往往會由于地區間經濟資源的爭奪導致政府利益受到損害,政府為了促進產業發展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因此,在制定扶持政策時應當遵循“細化中央,邊緣地方”的原則,即中央政府有關政府部門就資金支持和稅收等主體部分制定更為詳細的政策,而地方政府則制定邊緣化更具有地方發展優勢的政策,發揮地方財政的職能。
2.適度原則
2010年6月15日,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在會議上指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正步入快速成長期”,我國的金融業服務外包較其他外包發展較晚,但根據行業發展生命理論也可判斷,中國的金融業服務外包也至少處于成長期的初期。行業處于成長期時,政府就不需再大幅度,甚至另付出的扶持產業發展,應當采取適度的財政和稅收政策,保證金融業服務外包平穩健康發展。
(二)財稅政策建議
1.財政政策
(1)金融業服務外包作為金融業的外延服務項目,具有金融行業的特點:高風險、客戶保密等。為了給金融業服務外包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經營環境,健全的金融監管制度,客戶資料保密的行業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法是中央政府部門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重點,財政應當給予這些方面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2)地方對企業用地租房的支持,應當取消補貼,提供稍低于市場的價格。
(3)由于金融業服務外包企業是高風險企業,因此,地方政府應當把握給予信貸資金的規模;同時,篩選金融業服務外包企業,對信譽良好、營業穩定的企業從事風險投資服務可予以擔保。
2.稅收政策
(1)規范所得稅的征收。經認定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5%遠遠低于一般企業的25%,該優惠稅率較合適。示范城市內有將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變相全部或部分退換的行為,損害了政府的利益,中央應當取消;同時取消示范城市對個人所得稅的返還;企業將利潤留在園區,或者盡行技術業務開拓,經認定后,應當予以稅收優惠。
(2)營業稅全免。相比較其他行業的服務外包企業,金融業的服務外包企業其稅收負擔中,營業稅的比重是最重的,現有規定中,僅提出對離岸服務營業稅全免,實際上,國內的金融外包需求潛力巨大,為促進國內市場的發展,中央應將規定中“離岸”去掉,即企業的營業稅全免,按照行業發展規律,可采取兩免兩減半。
(3)中央應當繼續對中介機構和教育機構的免稅的優惠,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抵扣力度應當加強,由8%上升至10%,以提高金融業服務外包企業員工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詹政,王鐵山.中印金融服務外包的競爭格局與策略[J].商業研究,2009,(2).
[2] 徐?;?中印將成金融服務外包全球中心[N].國際金融報,2006-07-03.
[3] 王其.承接金融外包的優勢與劣勢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5).
[4] 張小慶.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SWOT分析[J].商業時代,2007,(31).
[5] 花橋金融研究中心.中國金融業服務外包報告[R].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篇7
關鍵詞:南通市;現代服務業;集聚測度;空間基尼系數;改進區位熵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6002204
1研究背景
現代服務業是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而發展起來的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我國經濟正由“服務經濟”主導進入向“現代服務業”為主導轉變?,F代服務業相比較傳統服務業、制造業等產業有著更低的資源消耗和更高的產業關聯帶動性,發展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各地產業調整、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戰略任務。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分類標準,本文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址勘查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劃歸為現代服務業范疇。
近年來,服務業集群化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現象。集群化,是指某個特定產業中相互關聯的若干企業和機構,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對集中。產業集聚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交易和信息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為了追求規模經濟和外部效應,更有效的滿足需求,現代服務業需要更接近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地,另外現代服務業對信息和知識的依賴性較高,信息和知識往往形成一定空間范圍的集聚,從而導致服務業相關資源、要素和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集中化。
我國學者對現代服務業集聚的研究相對比較晚,隨著現代服務業的不斷發展,學者的研究成果日漸豐富。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形成機制、動力機制、功能作用、發展演變機制、影響因素以及集聚水平測量等。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的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對產業聚集度研究進行檢索。以“篇名=服務業+集聚+測度(測量)”為檢索詞進行精確搜索,我國學者對服務業集聚水平測量的研究始于“九五”末期,利用測度模型對相關地區及產業的產業集聚度、影響因素、動力機制、區域差異分析以及與制造業集聚比較等問題進行研究。
南通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城市戰略發展定位。南通應致力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更好的發揮集聚效應,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南通目前服務業產業集聚水平和發展途徑進行研究。
2南通服務業聚集水平測度實證研究
2.1測度方法說明
隨著我國服務業集聚理論發展的深入,出現了多種用于評價產業集聚水平的測度方法。其中包括行業集中度指數、赫芬達爾指數、區位熵指數、空間基尼系數、E-G集聚指數等。本文旨在研究南通這個經濟體服務業集聚度,在測度產業集聚時,以總體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為參考系,根據與總體空間分布的差異程度來判斷產業的集聚水平,因此我們考慮采用更具針對性的區位熵和空間基尼系數這兩種方法來測度南通服務業集聚水平。
2.1.1區位熵
區位熵又稱專門化率,在產業結構研究中,運用區位熵指標主要是分析區域主導專業化部門的狀況。區位熵計算公式:
LQij=qij/qjqi/q
式中LQij,為i產業在j區域的區位熵,qij表示產業在j區域的產出指標或就業人數;qj表示該區域所有產出指標或總就業人數;qi表示i產業在更高經濟體中的產出指標或就業人數;q表示更高經濟體所有產業的產出指標或總就業人數。通過該地區產業活動與總體經濟活動的比值大小來判斷該地區的產業集聚程度。LQij大于1,說明該產業在該區域集中程度較高,反之集中度低;LQij越大,說明該產業的集中度越高,否則集中度越低。區位熵的優點是計算簡單方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區域產業集聚水平。但是區位熵無法反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某區位熵最大的地區不一定是該產業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地區。
2.1.2改進區位熵法
由于區位熵本身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反映區域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計算結果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本文借鑒唐麗敏等的研究成果,采用改進區位熵指數。公式如下:
kij=[(qij/qj)/(qi/q)][(pij/qij)(pi/qi)]=(pij/qj)?(pi/q)
式中kij表示改進的區位熵,qij表示j區域產業的就業人數,qj表示j區域總就業人數,qi表示更高經濟體i產業的就業人數,q表示更高經濟體總就業人數,pij表示j區域i產業的產值,pi表示更高經濟體i產業的產值。引入勞動生產率,改進的區位熵即為j區域i產業的產值與總就業人口的比值與更高層次經濟體i產業的產值與總就業人數的比較。改進區位熵指數較好的規避了測度的片面性。
2.1.3空間基尼系數
空間基尼系數是衡量產業空間集聚程度指標的一種,由克魯格曼在1991年時提出,當時用于測算美國制造業行業的集聚程度,現在該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測度產業聚集程度。
其公式如下:
G=ni=1(Si-Xi)2
在此公式中,G 為空間基尼系數,Si為i區域某產業的相關指標(產值、就業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占經濟體該產業相關指數的比重,Xi為i區域的相關指標(產值、就業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占經濟體的比重,n為經濟體中區域的數量。G 的值在0和1之間,若G的值越接近于0,則表示產業分布越均衡,若G的值越接于1,則產業集聚程度越強??臻g基尼系數把地區面積對地理集中度的影響考慮進去,而且將全部產業的地理分布作為比較基礎,使得不同產業間集聚程度具有可比性,是一個相對集聚度指數。
2.2南通市現代服務業集聚水平測度研究
本文選取2013年江蘇省、南通市和各縣區第三產業各細分行業產值以及城鎮集體以上從業人數的相關數據進行測算,數據來源《南通統計年鑒2014》和《江蘇統計年鑒2014》。區位熵測度采用江蘇省為高層次經濟體,測度南通服務業在全省視域下的情況??臻g基尼系數以南通市下屬的市區(含通州)、海安、如東、啟東、如皋和海門6個區縣為次一級的區域,以南通市為整個區域進行計算。
2.2.1區位熵測度分析
由表1可知,從區位熵的產值角度來看南通現代服務業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房地產業和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的熵值均大于1,說明這些行業的專業化程度均高于全省水平。租賃和商務服務是生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為生產、商務活動提供服務。南通先進制造發展迅猛,從而帶動了該產業集中度較高。南通是傳統的教育和建筑強市,基礎雄厚、專業化程度高。而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僅為0.2左右,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專業化程度最低僅為0.05,反映出南通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中惠及民生的生活服務類的專業化程度較低。
從空間基尼系數值來看南通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金融業的產業集聚度較高均大于0.1,市區產業集聚程度遠高于縣區。這與南通提出的“十二五”重點發展的中提出將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旅游休閑、服務外包、現代金融、文化產業、科技服務、商貿流通等行業。南通市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產業基礎和要素稟賦較好,投資環境和金融市場發展良好,有利于各種資源的集聚,這也說明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程度與地區經濟、科技和城市化水平之間有較強的正相關性。由于政府對教育優勢資源均衡化主導的影響,南通的教育空間基尼系數最低,呈現出分散發展的局面。
3結論和建議
3.1結論
本文通過運用產值和就業人口的區位熵、改進區位熵以及空間基尼系數法,對2013年南通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程度進行測度。可以看出:南通現代服務業產業間集聚水平極不均衡,生產業集聚度相較于生活業水平較高。生活業,受政府宏觀政策主導因素的影響,產業聚集度相對較低。行業內部各指標間協調性較差,發展程度不參差不齊。沒有呈現出專業化程度高、吸納就業明顯、勞動生產率強以及集聚程度顯著的競爭優勢明顯的行業。
3.2建議
3.2.1科學優化布局,形成區域錯位協同發展
應根據城市定位、現代服務業集聚現狀,結合各區域服務業資源分布、生產力布局、產業基礎和人力資源稟賦,科學合理規劃服務業發展重點行業,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區域產業間水平分工,錯位發展,培育特色,促進服務業發展與城市布局相銜接,與城市發展規模相適應,與城市能級層級相互促進,促進全市現代服務業全面協調發展。南通市區先進制造業相對發達,應構建以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現代金融、科技服務、文化產業、商貿流通等行業為主的生產業產業布局結構,發揮城市核心集聚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與上海市和江蘇省產業發展互補的產業結構。各縣區應該結合優勢產業,規劃有區域特色及銜接主城區產業配套的服務業集聚區,如皋應圍繞船舶及配套、海洋工程兩大現代制造業園區建設,牽引帶動配套產業及信息技術、金融、商務服務等相關生產業集聚。
3.2.2強化政府職能,健全集聚機制體制
要促進南通現代服務業集聚有序和均衡的發展,政府等相關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指導和引領作用。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制度創新和體制建設。針對重點發展的鼓勵類項目,在稅收、資金、土地、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政策扶持。強化集聚區的產業配套,優化和完善產業鏈,采取產業鏈整合招商、重點區域招商的舉措引導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和第三方企業進入集聚區。合理規劃集聚區內產業區、功能區和生活區的配套,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3.2.3科技創新驅動,加快集聚效應提升
現代服務業是技術和人才密集的產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城市轉變生產方式,提升城市綜合功能的引領力量?,F代科學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動集聚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必須要極大地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自身的發展。因此服務企業應加大科學技術投入,提升自身集聚吸納能力?,F代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的創新來自企業,企業的創新源自專業技術人才的力量。從南通的重點產業布局來看,應重點引進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知識流程外包、供應鏈管理等高端服務業技術和管理型領軍人才;集聚企業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生產力的轉化,企業集聚效應的提升。
3.2.4公共平臺建設,助力集聚區發展
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包括是融環境服務、信息服務、人才服務、客戶資源服務、技術支持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重要載體。集聚區內企業共享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隨著蘇通恒實總部園、崇川家裝設計園、南通國際軟件產業園、如皋中航瑞賽科技園、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能達商務區、如皋軟件外包產業園、海安軟件科技園等市級集聚區的建設,一批資源集合、產業集群、功能集成的新興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產生。集聚區集聚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區內交易量的不斷擴大,越來越要求的公共信息平臺擁有更加完善的功能、較高的現代化水平。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要堅持政府引導與社會廣泛參與相結合,堅持非營利服務與市場化服務相結合,堅持促進產業升級與服務企業發展相結合。服務平臺通過與大學、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專業機構、企業等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集聚優質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各專業機構間要加強合作,建立協同服務機制。
參考文獻
[1]周琳.大連市現代服務業空間集聚水平測度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30).
[2]關秋燕.基于改進區位熵法的佛山物流產業集聚度多角度分析[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
[3]王燕飛.江蘇省現代服務業集聚現象測度[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
[4]陳立泰.我國服務業空間集聚水平測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0,(9).
[5]關愛萍.產業集聚水平測度方法的研究綜述[J].工業技術經濟,2014,(12).
[6]服務業集聚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研究,2011,(12).
[7]陳偉達.現代服務業區域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5).
篇8
【關鍵詞】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研發活動;高技術服務類企業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到了轉型時期,企業能否真正實現自身的技術創新在很大程度影響著企業的未來。而對于技術創新最為重要的就是企業內部研究與開發活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企業R&D投入強度(企業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然而,企業R&D投入具有公共性、外溢性、風險性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的自主研發動力,僅依靠市場力量無法使企業R&D投入達到最優狀態,這就給政府介入企業R&D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一般來說,政府采用財政直接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這兩種主要方式來鼓勵企業R&D投人。這兩種方式各有其優缺點,直接的財政補貼政策較易確定金額,但研究表明,政府的直接財政補貼會對企業自主R&D投人產生替代效應,不利于企業自籌資金,增加R&D投入。而稅收優惠政策則更傾向于利用企業和市場的力量,具有普惠性,因而被國際上許多國家采用。
二、文獻回顧
財稅政策對企業技術研發的激勵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國外理論界研究的焦點。國外學者通過建立相關模型分析財稅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如Bernstein(1986)使用加拿大1975~1980年27家公司的一組集合的典型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在產品需求價格彈性的實際范圍內評估稅收激勵措施,研究每損失l美元稅收收入對企業R&D支出增加影響,發現政府稅收收入每減少1美元,會帶來多于1美元的企業新增研發投入資本。Bronwyn(1993)的研究肯定稅收優惠政策對研發支出有促進作用,并進一步指出,這種促進作用的大小會因各個國家和地區稅收政策的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偟目磥?,通過研究稅收優惠與政府補貼對企業R&D的影響效應,比較兩種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點。國內的學者多從宏觀和政策層面展開,以定性分析分析為主,而從微觀層面進行的分析并不多見,這使得所提出的政策建議缺乏說服力。而高技術服務類企業技術更新速度快,也是我國服務業企業R&D投入最為集中的領域,因此,本文從這一微觀的企業層面出發,運用實證分析法分析我國現行財稅政策對企業R&D投入的激勵效應,并比較這兩種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進而為政府制定更為合理的財稅政策提供依據。
三、研究假設
假設一:稅收優惠與政府補貼對高技術服務類企業R&D投入都有激勵作用。假設二:政府稅收與企業R&D投入呈負相關性,同時不同稅種對高技術服務類企業發展有不同的作用。假設三:企業自身資產規模越大,企業的營收能力越強,財稅政策的影響規模效益更大,相應R&D投入也就會越多。
四、實證分析
(一)樣本數據選擇
根據國家統計年鑒,高技術服務業分類可分為七大類,其中結合高技術服務業的特點,軟件類上市公司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選取2011年至2013年滬深兩市軟件服務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在樣本選擇中,剔除期間企業R&D投入沒有披露、利潤總額小于0以及重要解釋變量缺失的樣本,最終選取了50家從事計算機軟件服務公司3年內的150個觀察數據。通過這些處理后的數據能夠最大化的避免不真實或不詳細的數據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更好地研究財稅政策對高技術服務類企業R&D投入的影響效應。
(二)變量選取與模型設定
高技術服務類企業區別于傳統的服務型企業,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高收益等特點,其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排除其他因素,重點考察財稅政策對其研發投入的影響,即稅收優惠和政府補貼是否對研發投入有激勵作用,同時也發現企業規模在財稅政策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結合已搜集到數據,參考許景婷、張兵(2012)等學者的研究,設計6個變量指標。①企業R&D強度。②流轉稅稅負。③所得稅稅負。④政府補貼。⑤企業規模。⑥盈利能力。
根據研究假設及對以上變量的界定,為了考察各要素的變化率對企業R&D投入的影響程度,我們運用彈性的形式來比較稅收激勵與政府資助這兩種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本文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RD=β0+β1TTB+β2ITB+β3GOV+β4SIZE+β5ROE+μ
篇9
關鍵詞:元素組合;地球化學分區;R型因子分析;1∶25萬宣城幅
中圖分類號:P59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1098(2016)02-0044-08
Abstract: For studying the element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zoning of the stream sediment in Xuancheng sheet(1∶250 000), Anhui par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6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factor combination in this area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 , i. e., the R-type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stream sediment for 16 kinds of geochemical elements of Ag、As、Au、Cu、Mo、Bi、W、Pb、Zn、B、F、Hg、Sn、Sb、Th and U. There are 6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factor combinations were proposed. Combination of factor 1 is Mo、U、Ag、Zn、Sb and Cu. Combination of factor 2 is Hg、As、Sb and B. Combination of factor 3 is Pb and Sn. Combination of factor 4 is W and Bi. Combination of factor 5 is Au and Cu. Combination of factor 6 is Th and B. The paper has each mapped the scoring anomaly distributing of 6 kinds of factor combinations. Combin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is area,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geochemical zoning represented by the 6 kinds of factors.
Key words:
element combination; geochemical zoning; R-type factor analysis; 1∶250 000 Xuancheng sheet
成礦過程具有多期性和多源性,那么成礦條件也應是多樣性的[1]。每一次地質事件都會引起地質體中物質組分的活化和輸運,建立新的物質組分分配關系,造成組分特定的賦存狀態,表現出特定的地質體對元素的群體性控制的特征,亦即元素共生組合[2-4]。地球化學分布是在各種地質―地球化學作用中元素遷移演化的產物,由于各元素的地球化學性質不同,在各種地質―地球化學作用過程中的活動能力和特點各異,嚴格受地球化學環境的控制,從而造成元素組合各有特征,而元素組合是各種地球化學作用的具體表征,特定區域不同的元素組合特征能客觀反映出該區域的地質信息[5-7]。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從變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C.E.斯皮爾曼提出, 1957年美國地質學家卡倫賓首次在研究沉積學時,應用了因子分析法。近幾十年來,因子分析不斷完善和發展,地質研究中因子分析被廣泛應用[8-12]。因子分析可以對大量的地質資料進行分析,尋找影響它們的共同因素和特征因素。在研究區域地球化學元素組合特征和地球化學分區,利用因子分析,可直觀指示出地質上的元素共生組合和成因聯系。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于2010年開展的“1∶25萬常州、金華、宣城幅區域化探”工作項目,總體目標為通過區域化探掃面,查明測區元素地球化學分布和濃集特征,為資源環境評價和基礎地質研究提供依據。本文通過采用R型因子分析,對安徽1∶25萬宣城幅(安徽部分)水系沉積物測量元素組合特征和地球化學分區研究,以闡明查區不同因子元素組合的特征和地質背景及成礦的作用關系。
1區域地質簡況
研究區隸屬于華南地層大區揚子地層區。以江南斷裂為界,北西側為下揚子地層分區蕪湖-石臺小區,寒武-奧陶紀時期總體為碳酸鹽臺地-斜坡沉積,志留紀時期為淺海碎屑巖沉積;南東側為江南地層分區,寒武-奧陶紀時期總體為泥質碳酸鹽-泥質巖的陸棚―盆地沉積。區內巖漿巖侵入活動主要發生在晉寧期和燕山期兩個階段。以燕山期最為強烈,晉寧期為少量小型變質變形片麻狀花崗閃長質侵入體,出露于績溪縣三陽坑一帶。燕山期侵入活動產物以中酸性花崗巖類為主,主要分布于績溪縣伏嶺和旌德縣及宣(城)郎(溪)廣(德)三縣交界的姚村、劉村一帶。調查區位于揚子板塊下揚子陸塊的東南部,江南元古代造山帶的北東端。自元古代以來,區內經歷了多期構造活動,地質構造復雜,主要有晉寧運動、加里東運動、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其中,燕山運動開創了大陸邊緣活動帶陸內造山新階段,以強烈的巖漿巖活動和大規模逆沖推覆、伸張滑脫、斷陷斷裂活動為特色,形成了查區現今復雜的構造景觀,總體構造樣式表現為北東-南西向平行條塊、條帶狀構造(見圖1-6)。
2數據處理
2.1變量的篩選
多源統計分析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須對原始變量進行篩選[13]。對查區1 981個數據樣本的40種化學分析指標(Au、As、Sb、Bi、Hg、Ag、B、Sn、W、Mo、F、Be、Cd、La、Li、U、Th、Co、Ni、SiO2、Al2O3、TFe2O3、K2O、Na2O、CaO、MgO、Ba、Cr、Cu、Mn、Nb、Rb、P、Pb、Sr、V、Ti、Y、Zn、Zr)進行變量選擇。研究區以斑巖型多金屬礦床(點)為主的熱液礦床(點)的成礦暈地球化學機制和元素的共生組合規律,結合區內現有成礦區帶劃分,選取如下16種元素進行因子分析:Ag、As、Au、Cu、Mo、Bi、W、Pb、Zn、B、F、Hg、Sn、Th、Sb和U。
2.2數據檢驗
對變量數據進行抽樣適度測定值檢驗(Kaise-Meyer-Olkin.KMO),以確定其進行因子分析的適宜性。KMO值越大,越適宜進行因子分析,反之,越不適宜因子分析。判斷標準為:KMO0.90,非常適宜;0.9KMO0.8,適宜;0.8KMO0.7,適宜性一般;0.7KMO0.6,適宜性較差;0.6KMO,適宜性很差。
2.3原始數據標準化
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采用數據標準化方法即是Z得分法,通過SPSS軟件來運行,這種方法基于原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數據的標準化用公式(1)。經過處理的數據符合標準正態分布,即均值為0,標準差為1。使其具有統一的量綱水平,而變量在變換前后的相關性保持不變。這種數據處理適合于量綱和數量級不同的連續性原始數據。原始數據經過數據標準化處理后,各指標即處于同一數量級,適合進行綜合對比評價。
x′ij=xij-xjc(1)
式中:x′ij為標準化值;xij為原始觀測值;xj為第j變量的算術平均值;Sj為第j變量的標準差;i為觀測值序號;j為變量序號。
3因子分析
通過上述數據處理過程后,即可進行數據R型因子分析。根據全部樣本數據求解因子載荷矩陣,進而確定因子組數及其對應的元素組合,其基本步驟可在SPSS和GeoIPASV3.0軟件平臺得以實現。
(1)求解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矩陣。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矩陣來描述數據間相關性、變量的共同度、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及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變量的共同度是因子載荷矩陣中第i行中元素之平方和,變量的共同度越大,大部分變量的共同度大于0.5,特征值≥1,且累計方差貢獻率≥80%,說明因子分析效果較好。
(2)確定因子數并進行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轉。設1~p為p個因子,其中,前m個因子所包含的數據信息總量(累積方差貢獻率)80%時,取前m個因子來反映原始數據評價指標。由于所得的m個因子實際意義不明顯,將因子進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從而獲得實際涵義較為明顯的因子。
(3)用原指標的線性組合來求各因子的得分,可采用回歸估計法計算因子得分,并以各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由各因子的線性組合得到綜合評價指標函數,即因子得分F(見公式(2))。
5元素組合類型的劃分
依據表3得到的結果,測區6個因子所代表的6種因子組合。下面結合研究區區域地質特征,對各個因子分布特征進行闡述分析。
因子1:元素組合為Mo、U、Ag、Zn、Sb、Cu。該因子是測區內最重要的因子,共解釋了原始數據信息的30.085%。從因子得分圖圖1上看,得分異常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地層,與區內黑色巖系有關,零星分布志留系地層中燕山期小巖體出露處,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區內由熱液作用引起的多金屬元素組合。
因子2:元素組合為Hg、As、Sb、B中低溫元素組合。組合元素都是遷移性較強的元素。從因子得分異常圖圖2來看,主要與區內燕山期小巖瘤(巖枝)出露有關。
因子3:元素組合為Pb、Sn。區內中-高溫成礦元素組合,因子得分異常主要位于寒武紀地層與奧陶紀地層接觸帶,該因子元素由高背景寒武系地層中向地層發生遷移,從而在寒武系地層與奧陶系地層接觸帶及斷層富集(見圖3)。
因子4:元素組合為W、Bi。與花崗巖有關的熱液礦床高溫熱液階段的元素組合,因子得分異常主要分布于燕山晚期酸性巖伏嶺巖體和姚家塔巖體,零星分布于寒武系和志留系地層(見圖4)。
因子5:元素組合為Au、Cu金礦化組合。從因子得分異常圖看(見圖5),因子得分異常分布相對與其他因子得分異常分布較為零散,相對集中分布于石炭系、二疊系、泥盆系地層接觸帶及斷層上。
因子6:元素組合為Th和B。該因子組合與巖體成礦作用關系密切,B作為礦化劑元素趨向于在燕山期富集成礦。該因子得分異常主要于志留紀地層中出露的小巖體周邊及寒武紀地層與奧陶紀地層接觸或帶斷層分布,其次與區內燕山早期酸性巖漿巖小巖體有關的元素組合(見圖6)。
6結論
(1)利用SPSS軟件對1∶25萬幅宣城幅(安徽部分)水系沉積物測量16種元素數據進行R型因子分析,得出6個因子元素組合,代表原始數據80.347%的信息,各個因子所反映的元素組合分別為:Mo、U、Ag、Zn、Sb、Cu為測區主要與黑色巖系有關的元素組合;Hg、As、Sb、B為與區內燕山早期酸性巖漿巖小巖體有關的元素組合;Pb、Sn為區內中-高溫成礦元素組合;W、Bi為高溫熱液階段的元素組合;Au、Cu為金礦化組合;Th、B為與巖漿巖有關的元素組合。
(2)從6個因子得分異常圖來看,測區內因子1、因子2、因子5和因子6得分異常與該區地層中志留系地層中出露的燕山期小巖體有關。
參考文獻:
[1]畢明麗.白山地區地球化學元素組合分布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1):69-73.
[2]蔣敬業.應用地球化學[M]. 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6:25-26.
[3]張科,曹新志,孫華山.粵西北龐西垌銀礦床化探元素多源統計分析[J]. 黃金,2004,25(6):16-19.
[4]王永華,龔鵬,龔敏,等. 成礦帶1∶20萬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分區的方法及地質意義:以岡底斯銅多金屬成礦帶為例[J]. 現代地質,2010,24(4):801-806.
[5]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標準匯編―地球化學勘查分冊[M]. 北京:中國地質調查局,2006:20-23.
[6]向運川,任天祥,牟緒贊,等. 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技術要求系列叢書―化探資料應用技術要求[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0:6-8.
[7]郝麟,李森,張小龍,等. 廣東龍川客寮鉛礦土壤地球化學研究與找礦[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7(4):462-469.
[8]胡以鏗. 地球化學中的多源分析[M].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1:8.
[9]耿國帥. 因子分析在地球化學數據處理中的應用[J]. 地質與勘探,2014,50(S1):1 365-1 373.
[10]安徽省地質調查院. 1∶250 000宣城市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R].合肥:安徽省地質調查院,2005.
[11]謝學錦,任天祥,奚小環,等.中國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卅年[J]. 地球學報,2009,30(6):700-716.
[12]羌塘高原典型礦區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與區域化探掃面方法[J]. 地球學報,2015,36(3):367-376.
篇10
新倉稅務所“用心用情用力”扎實推進“三服務”
今年以來,我市稅務局將“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項目,堅持問題為導向、成效為目的的原則,全面落實惠企惠民政策,逐步推進減稅降費工作,將“三服務”不斷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在提升納稅人幸福感和獲得感上下功夫。新倉稅務所積極響應市局工作部署,深入開展“三服務”工作。
一是“用心宣傳”,政策宣傳多渠道。堅持政策引領,以點帶面的宣傳原則,線下方面,稅務所干部利用下戶走訪的機會,分發涉企惠民常用政策宣傳手冊,向企業財務人員詳細解讀最新的稅收與社保政策,確保企業申報等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開展;大廳增設涉企惠民政策咨詢崗,合理布局辦稅大廳宣傳公告欄,讓上門的納稅人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政策的變化情況。線上方面,稅務所充分利用QQ群、釘釘群等網絡渠道,實時上傳最新的稅收政策和社保費相關信息供納稅人學習,同時工作之余,稅務干部也及時解答納稅人在溝通平臺上提出的稅收問題,掃除稅收宣傳盲區。
二是“用情服務”,納稅服務高水準。堅持推行“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將納稅人的實際需求作為我們服務發展的主要方向,用真情用實意不斷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稅務所以“三服務”為載體,完善“大走訪、大調研、下企業、問需求”的工作機制,深入企業基層,面對面零距離交流,打通稅務服務難點和堵點,通過執行稅務所領導值班制度,精簡稅收業務辦理流程,申報期實行納稅人錯峰申報模式等方式不斷優化稅收服務,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增進征納雙方之間的感情。
三是“用力工作”,業務工作新面貌。堅持多措并舉,在“優質工作”上下苦功。稅務所干部利用午休的時間集中學習最新的稅收和業務政策,了解相關業務的難點和重點,掃清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和疑惑,在“三服務”上齊發力,提升自身的稅收專業知識;落實“能省就省、能簡就簡”的工作方針,精簡業務流程和材料,優化辦稅大廳整體布局,為便利辦稅創造條件;堅定推進社保費征收降費減負工作的開展,點對點指導減稅降費政策及業務,確保后續社保征收工作順利開展,讓參保人員享受到政策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