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起源范文
時間:2023-09-04 17:14: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務籌劃起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所謂稅務籌劃,是指納稅義務人在稅收法律政策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企業籌資、投資、經營、理財等活動進行事先計劃和安排的活動,達到盡可能地節約稅款,以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收益最大化的一種財務管理方式。對于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企業來說,選擇最優的納稅方案是理所當然。
稅收可視作經營費用,是企業純利潤的減項,企業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不納稅或少納稅,就意味著花少量的費用獲得同樣的法律認可和國家法律保護。因此,企業要仔細研究稅收法規,熟悉有利于企業經營、發展的稅收政策,按照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安排自己的經營項目、經營規劃等,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收法規中對自己有利的條款,為企業帶來“節稅”效果,更好地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使企業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二、稅務籌劃的原則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稅務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稅務籌劃內容的安排和籌劃方案的選擇都應圍繞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來進行。同時,企業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實體,他是社會當中的一員,在考慮自身價值最大化的同時,要顧及其他社會方面的問題,不能一味地僅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該籌劃方案的實施引發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綜合考慮籌劃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收益,給社會帶來利益。因此,決策者在選擇稅務籌劃方案時,必須在以下原則的指導下進行:
(一)合法性原則。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務必首先考慮該方案是在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的。稅務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同時密切關注國家法律、法規的調整和變更。
(二)防范風險原則。稅務籌劃經常會出現一些在稅收法律、法規的邊緣上進行操作的情況,此時就蘊含著很大的操作風險。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必須充分防范未能依法納稅及不能充分把握稅收政策整體性的風險。
(三)合理性原則?;诜煞ㄒ幵试S的情況下,企業在稅務籌劃活動中所構建的事實要合理。對此,一是要符合企業經濟行為特點;二是不能有反企業常理的異?,F象,即符合常理;三是要符合其他經濟法規要求,不能僅從稅務籌劃的角度考慮問題。
(四)事先籌劃、服務財務決策過程原則。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在國家和企業稅收法律關系形成以前,根據國家稅收法律的差異性,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進行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減少應稅行為的發生,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如果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活動已經形成,納稅義務已經產生,此時再進行稅務籌劃,再想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那就只能導致偷稅、欠稅等違法行為的發生,而不是真正意義的稅務籌劃。
企業稅收籌劃是通過對企業經營的安排來實現,不能獨立于企業財務決策,必須服務于企業的財務決策。避免稅收籌劃脫離企業財務決策,從而影響到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五)總目標原則。所謂總目標原則就是企業的稅務籌劃要在企業財務管理總目標的指引下進行,稅務籌劃服務于財務管理總目標。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子系統,進行稅務籌劃時,如不考慮企業財務管理的總體目標,只以稅負輕重作為選擇納稅方案的唯一標準,就可能會影響到財務管理總體目標的實現。
(六)成本效益原則。稅務籌劃方案的執行,會伴隨著成本的發生和收益的產生,只有當籌劃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時,該項稅務籌劃才是成功的籌劃,因此,企業財務管理者在評估納稅方案時,要引進機會收益、資金時間價值觀念,把不同納稅方案以及同一納稅方案中不同時期的稅收負擔折算成現值來加以比較,選擇支出最少同時收益最多的方案作為企業的首先稅務籌劃方案。
三、稅務籌劃原則的運用
企業開展稅務籌劃是以符合稅收政策導向為前提的,不僅有利于正確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而且對于在市場經濟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業而言,在財務管理活動中開展稅務籌劃工作,尤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在籌資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籌資方式獲取資金成本的列支方法在稅法中有不同的規定,因此企業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的融資結構,更好地實現既定的財務目標。
就以企業創立之初的資金取得(即籌資)來說,按照取得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籌資可以分為:爭取財政撥款、自我積累、借款、發行債券、發行股票、商業信用、租賃等方式。企業籌資中最常見的就是借貸和權益融資,這些籌資方法中有不同的稅務籌劃方法。
自我積累與借貸的選擇,自我積累這種籌資法,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說,卻不是最優的選擇。因為通過自我積累法籌集來的資金,投入生產經營活動之后,產生的全部稅負由企業自己負擔。
借貸方式籌資則不同,它不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投資產生效益后,出資機構實際上也要承擔一定的稅收,即企業歸還利息后,企業的利潤有所降低,特別是稅前還貸政策,其本質就是用財政的錢還貸款。借款籌資主要是向金融機構(如銀行)進行融資,其成本主要是支付的利息。對企業來講,借款籌資具有一定的抵稅作用,即企業歸還利息后,利潤有所減少,所得稅稅負將有所下降。因此,企業的實際稅負被分擔了很多,從而大大降低稅負。所以說,利用借貸方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減輕稅負、合理避開部分稅款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企業借貸籌資與發行權益籌資的選擇要根據稅法規定慎重選擇,企業借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為費用成本沖減當期的企業利潤,而企業發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卻不能計入當期費用,兩者之間的稅收差別待遇構成了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重點考慮因素。
雖然企業可以通過向金融機構借款、融資,其利息在稅前沖減企業利潤,從而減輕企業所得稅稅負,但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受到很多自身條件的限制,導致進行籌資、籌劃的空間不大,因此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籌資、籌劃。
比如,某電子企業為了擴大規模,現面向社會公開發行總面額為800萬元5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11%,發行費用率為5%,則該企業可節稅158.4萬元(即(800×5×11%+800×5%)×33%=158.4)。
相比之下,借款籌資所承受的稅負重于向社會發行債券所承受的稅負。
借貸與權益融資的選擇根據稅法規定,企業借貸的利息支出可以作為費用成本沖減當期的企業利潤,而企業發行股票所支付的股息卻不能計入當期費用,兩者之間的稅收差別待遇構成了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基礎。
例如,光明電子屬股份制企業,該企業前期共發行普通股400萬股,每股10元,沒有負債。由于產品市場行情較好,準備擴大經營規模,該公司董事會經過研究,商定了三個籌資方案分別如下:
方案一:發行股票600萬股(每股10元),共6,000萬元。
方案二:發行股票300萬股,債券3,000萬元(債券利率為8%)。
方案三:發行債券6,000萬元。
光明電子下一年度的資金盈利概率:盈利率分別為10%、14%、18%;概率分別對應為30%、40%、30%。企業預期盈利率=10%×30%+14%×40%+18%×30%=14%;預期盈利=10000×14%=1400萬元。
方案一:應納企業所得稅=1400×33%=462萬元;稅后利潤=1400-462=938萬元;每股凈利=938萬元÷1000萬股=0.938元/股。
方案二:利息支出=3000×8%=240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400-240)×33%=382.8萬元;稅后利潤=1400-240-382.8=777.2萬元;每股凈利=777.2萬元÷700萬股=1.11元/股。
方案三:利息支出=6000×8%=480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400-480)×33%=303.6萬元;稅后利潤=1400-480-303.6=616.4萬元;每股凈利=616.4萬元÷400萬股=1.54元/股。
篇2
關鍵詞:稅務籌劃工作 原則 必要性
稅務籌劃指納稅人在遵守相關稅收法律制度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有關的稅收業務,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的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的行為。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企業一方面對納稅行為進行了合理規避,減小了納稅費用,側面保障了企業的經濟利益,并且能夠為企業樹立積極正面的納稅意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業務能力,加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和實現對產業結構的完善及改良。
總體來說,稅務籌劃是一種涉及到納稅行為的財務管理活動,是企業在自身的內部控制工作中無法避免的職責,任何成功的財務管理和經濟利益的保障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下面就企業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企業稅務籌劃工作的幾項原則做簡要分析:
一、企業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必要性
1.企業自身盈利的根本目的
從根本上來說,企業的一切業務經營活動都是圍繞盈利展開的,盈利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通常有兩種方式來保障企業的盈利:一種是增加企業的經營業務收入,另一種是減小各項成本費用。我國的稅目繁多,光是針對一般納稅人就有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城市建設與教育附加稅等等,企業的應交稅費往往是企業總支出費用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經營業務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采取合理的避稅措施降低自身的稅務負擔,側面減少了企業的成本費用,最終實現盈利的目的。
2.稅收法律法規的硬性規定
稅務籌劃是企業事前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對企業的應交稅項進行合理調整,實現合理避稅。但是如果經濟業務已經完成,則使得相應的納稅義務也隨之產生,此時的少交稅或不交稅的行為必然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所以,企業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及時地對納稅活動和事項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有效減少企業的成本費用,最大程度保證企業的盈利。
3.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合法權利
義務往往伴隨著權力,納稅人既然有依法納稅的義務,那么其合理合法的稅務籌劃活動自然是毋庸置疑。通過稅務籌劃能夠對納稅義務產生積極主動之類的正面作用。企業需要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基礎上,積極利用企業自身稅務籌劃工作的合法權利,進行合理避稅,減輕納稅負擔,最終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
二、做好稅務籌劃工作的幾點原則
1.對稅收法律和政策全面深入了解
我國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業務,同時也享有對稅務進行合理籌劃的權利。也就是說,稅收籌劃工作在必須遵守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同時,還需要與國家的相關政策走向相符;不僅需要在形式上滿足相關稅收法律制度的要求,還需要在根本上以稅收法律法規的精神為導向。
現階段我國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辦法名目繁多,涉及的范圍較大,并且隨著經濟業務的不斷發展,國家也不斷出臺新的稅法修訂及說明對已有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相對其他法律來說其變動性更為頻繁也較難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企業首先需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出發,積極學習及掌握最新稅收法律法規條款、相關稅收實施條例及與舊法制的銜接等資訊,盡最大可能將企業自身的稅務籌劃工作與現行的稅收法規和政策辦法結合起來。
其次是需要對國家頒布的稅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辦法的社會背景、立法意圖以及政策導向有全面、清除的認識,對稅務籌劃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提前防范。然后是要對國家法規政策的變化對企業涉稅業務影響進行密切關注,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走向對自身稅務籌劃的規劃做出合理調整。
最后,對涉及經濟業務范疇的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也要有一定的掌握,比如勞動合同法、訴訟法等,使稅務籌劃工作不與其他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產生矛盾,確保稅務籌劃工作的合法性、規范性。
2.對稅務籌劃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
(1)對稅務籌劃工作進行全面考慮
首先,稅務籌劃需要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F階段我國有十八個稅種,各稅種之間通?;ハ嘤绊懖⒙撓抵热缭谝豁椂惙N上稅收的減少也許就會使得其他稅種稅收的增加。所以,企業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需要以全面緩解企業稅收負擔為著重點而不是僅僅注重于減少個別稅種的稅負。其次,需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大多數時候企業通常都著重考慮稅務籌劃的經濟收益,而對其產生的成本缺乏重視,使得稅務籌劃工作成本過高,無形中加大了財務風險。稅務籌劃工作的成本由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方面組成。顧名思義,顯性成本通常是一些在稅務籌劃工作過程中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較為明顯的淺層要素,往往受到企業決策者的重視;隱性成本也就是機會成本,指采用某一種稅務籌劃計劃可能會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通常容易被忽視。為了切實有效地改善這一現狀,需要企業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從企業經濟利益的角度來評估該稅務工作規劃的可操作性,只有當稅務籌劃工作中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之和比稅務籌劃收益低時才有必要采用相應的稅務籌劃方案,不然就需要放棄該項稅務籌劃方案。最后,需要對各個稅收主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稅務籌劃工作實際上是一種多方博弈的過程,必然會出現各方收益此消彼長的現象。如果只是片面地一味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而使對方的經濟利益造成損害,通常會出現敵對和抵制,最終影響到稅務籌劃工作的效果。
(2)充分考核稅收籌劃中的風險
稅務籌劃是一種事前行為,是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有預見性的規劃。因此,同其他任何財務管理活動一樣,稅務籌劃中是同時存在收益和風險。我們都知道,在實際工作中雖然能夠通過一些防范措施對風險進行提前預防,但是沒有任何措施和辦法能夠完全地杜絕風險,稅務籌劃中的風險同樣如此。稅務籌劃工作中的風險不但會對稅務籌劃方案的落實帶來負面效果,在嚴重時有可能使企業的稅務籌劃工作失敗,并給企業帶來外部的稅收風險,例如稅務機關的上門查賬等。所以,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需要對風險分析原理進行科學利用,充分考慮到各種避稅和節稅方案的收益和風險。往往大部分稅務籌劃方案在制定和規劃時顯得無懈可擊,但我們需要認識到這類方案通常是具有長期性規劃特點,而長期性就意味著高風險。因此,必須全面考慮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在稅收籌劃期的變化,同時企業在稅務籌劃工作中,需要一方面把風險因素作為評估和選擇稅務籌劃方案的基本標準,對隱性的涉稅風險需要有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預先對稅收籌劃風險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通過事前對稅務籌劃的風險進行評估來對相應的稅務籌劃方案進行完善和調整。
(3)公司各業務部門的緊密聯系
稅務籌劃工作涉及的范圍較廣,往往涵蓋了從管理到生產經營的絕大多數過程,不單單是稅務籌劃工作人員或財務人員的工作,也需要其他業務部門積極參與、緊密配合。
只有通過與其他部門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才能得到詳實的相關信息資料,為稅務籌劃方案的規劃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制定好的稅務籌劃計劃只有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順利進行和實施。因此,稅務籌劃工作人員不能一味“閉門造車”,而是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配合與溝通,最大程度爭取后者對稅務籌劃工作的支持。
三、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稅收籌劃是一項涉及范圍相當廣的財務管理工作。我們需要在充分理解國家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辦法的前提下,探索和規劃符合企業自身特性的稅收籌劃方案,切實有效的做好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
參考文獻:
[1]周素梅.淺談現代企業稅務籌劃[J].中國外資,2010(5).
[2]袁陽春.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