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德育課教學的滲透

時間:2022-02-27 03:45:11

導語:工匠精神在德育課教學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匠精神在德育課教學的滲透

摘要: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需要數以萬計技術過硬且具有工匠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來開啟新征程。中職德育課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作為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德育教師,應注重培養中職生工匠精神的理念和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充分將中職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滲透到各學期德育課程教學中,從而增強課堂教學育人效果。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德育課;滲透

工匠精神是我國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的重要保障。當今,我們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主要內涵概括為敬業、精益、專注、創新這幾個方面?!肮そ尘瘛焙诵氖牵翰粌H僅把工作當做謀取生活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眾所周知,中職生畢業后大部分將輸送到企業工作。作為企業的一線員工,工匠精神的培養不可或缺。因為它既是企業員工職業素質的體現也是職業價值取向的最佳體現。

一、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是一種職業道德的升華。學校德育教學中要培養和體現工匠精神,就必須千方百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人文素質。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它不是“暴風驟雨”式的,而是“潤物細無聲”式的,好的德育課就像融化在湯里的鹽,味道無處不在卻并不顯形,這就需要教師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來做好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疏導工作。綜上,筆者認為,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2.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不斷深入,企業的發展不再依靠勞動密集型的成本優勢,而是依靠高素質的現代高技術人才,也就是要體現技術人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追求創新卓越、品質卓越、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精神。對于今后走上企業工作崗位的中職學生,應該在崗位上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是愛崗敬業,遵守工作紀律,做一名當代技工院校的優秀青年?!熬礃I”是學生能夠做到最基礎最容易理解的內涵??v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從個人層面上談,從業者應滿腔熱情地對待本職工作并在工作中培養吃苦耐勞的職業素養,從而敬畏職業??v觀世界發達制造業國家,都是得益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成果。成功的職業教育,首推的是培養技術人才的工匠精神。我國現行的技能人才培養遠遠無法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這是我國制造業發展最大的瓶頸。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是我國走上工業強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基礎。目前,各企業都要求員工具備愛崗敬業、改革創新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這與中等職業學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觀念是一致的,因此學生在學校接受技能學習的同時,還要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因此,筆者認為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的途徑和方法

1.引領中職生培養工匠精神的意識理念。作為職業精神培養組織者和實施者,每一位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德育教師都應充分地意識到此重任,尤其是中職階段作為最關鍵的時期,也是中職學生比較特殊的階段。德育課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行為世范。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企業鍛煉、教學技能競賽、專家訪談等方式,體驗工匠精神,加深對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科研領域的優秀“工匠”。同時,不忘引導學生,工匠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中循序漸進地長期培養;并告訴學生應結合專業特色和崗位需求,立志向“工匠”的方向前行。2.優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德育課教師應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與之對應的德育主題活動,并結合實際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德育課堂教學中。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是以“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主線,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和培養教育,力爭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育人效果,是每一位德育課教師應當花時間和精力深思的一個主要問題。除此之外,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教師主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等。綜上,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不斷創新和反思。如在教學方法上盡量多元化,可采用合作課堂、案例分析法、體驗式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等。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達到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育人效果。比如筆者曾進行過的“工匠精神”融入職業認知的微課教學設計案例,就是將情景教學和合作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前全班同學先自由分組,以4人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并且給自己的小組取名。然后布置課前任務。預先了解職業認知和工匠精神的內容,每個小組都結合資料與生活,分享對工匠精神的見解。課堂分成四個小模塊,即工匠精神的內涵、工匠精神與職業認知、“工匠精神”與焊接、筆者學校焊接專業與“工匠精神”,讓學生對四個模塊都進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每個小組發表的看法必須是本組成員討論的結果,并代表本組觀點,這樣就能調動每個學生都參與?!肮そ尘瘛辈┐缶?,把抽象的精神思想具體傳授給學生是主要難題。本課結合職業教育的要求,以職業認知為載體將“工匠精神”的理念與之融合,結合焊接專業和人物實例剖析講解,拉近理論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切實、深入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精髓,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精益求精的學習和工作態度。3.形成一套適宜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德育課教師基于多元性、開放性、可實施性等原則,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評價實際上就是針對其學習效果的總體評價。為確保評價考核方式客觀、不跑偏,就要必須做好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工作。筆者認為,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可采用:“課中學習效果評價+課后作業評價+工匠精神認知水平和情感傾向測評+實踐活動”這種多元化的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嘗試設計一些活動、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進行評價,使教師和學生通過相互溝通和借鑒,形成基本的價值取向和情感判斷。最后,評估結果統一采用學分制并詳細記入學生的檔案中??傊?,切勿過度注重終結性評價,忽略過程性評價。4.在學生的自我成就感中融入工匠精神。長期以來我國注重產品“數量”,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使得技術技能人才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由于缺乏對高質量的追求,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在校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是讓每一位技術技能學習者找回自己的定位和自我價值的所在,從而發揮出自我的本能,實現自我的價值。中職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到融會貫通,用工匠精神中的認真負責和精益求精來規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行為,用工匠精神的追求卓越、永爭一流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端正工作態度,用工匠精神的開拓創新來激勵自己在技能技術學習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用精誠團結和合作共贏來提高團隊合作意識。5.校園文化是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宣傳氛圍,利用時代楷模和優秀畢業生塑造具體的工匠人物,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具體的工匠精神。以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為例?!皹浣承?,育匠人”是筆者學校執行的教學理念,把工匠精神與技能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技雙收”。要讓工匠精神真正扎根于校園的沃土,彰顯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豐富課堂文化。每年青年世界技能日、全國創業創校比賽、全區中職技能大賽、校園文化藝術節等全校性工匠精神專題活動,引導學生科學的職業觀和樹立學生成為大國工匠的堅定信念;其次,加強工匠精神宣傳,讓更多“偉大的大國工匠”“智慧的匠心青年”能夠從幕后走向舞臺,成為青年學生追捧的“明星”和學習榜樣。在一些主題活動課中德育教師應選擇《大國工匠》《輝煌中國》《厲害了,我的國》等精彩紀錄片或電影,正確認識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實現的關系,自覺把我的夢與中國夢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的事業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體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深刻內涵,培養學生尊師重教、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徐健銳.信息技術類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透視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辦學成功因素[J].江蘇教育研究,2014(30).

[2]江蘇省教育廳組編.江蘇省職業教育優秀教學成果匯編與解讀[C].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

[3]薛棟.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3(34).

[4]宋健.質疑愛因斯坦呼喚創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01-12.

作者:張潔 單位:廣西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