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礎教育資源共享

時間:2022-12-12 03:53:00

導語:分析基礎教育資源共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基礎教育資源共享

基礎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與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關系到民生的重大問題,也是實現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條件。要實現教育公平發展,其中一個必要的條件是要實現基礎教育資源公平合理配置。

一、教育資源

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對教育資源的定義,教育資源是以數字信號模式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信息,它屬于學習對象的一個子集。它包括如下幾類:媒體素材;題庫;試卷素材;課件與網絡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網絡課程。教育資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對應有的資源(人力、財力、物力、信息資源)突破時空限制,部門限制,主張彼此開放、互通有無。

二、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性

基礎教育是全民平等的教育,是事實上的平等和結果上的平等,是義務教育的根本支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更要求基礎教育的公平和平等,社會將受教育的機會賦予整個社會的所有成員。要實現社會公平,教育的平等,首先是受教育的起點要公平、平等,也就是廣大農村孩子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要平等、公平,特別是廣大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樣共享基礎教育資源,都有機會接受平等的教育。而當今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的程度、機制建設、公平程度和重視程度,尚且不能滿足現實教育公平發展的需要,這是影響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因素。

1.基礎教育資源共享可以節省大量教育投入,有利于緩解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經濟社會的發展使人們對教育資源的需求無論是在數量層面還是質量層面都不斷地增強,但是僅僅通過擴大資源投入規模來增加供給,仍會有諸多硬性的資源約束。對資源的共享可以通過調整和優化來緩解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壓力,改變教育資源的供給模式,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2.促進學校均衡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基礎教育階段,在公平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教育中的某些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著,城鄉中小學之間的差距明顯。面對這種差距,學校教育資源的共享就可以避免重復建設,提高效率,尤其在當前資源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基礎教育資源可以通過共享達到增設課程,保持學術質量和降低成本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基礎教育學校,尤其是偏遠鄉村學校和非重點學校。

3.教育機會均等

基礎教育是關系全民族的基礎性事業,對于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必須以公平為主,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一個主要方面,在社會關系協調,人們的文明素養和生活質量提高以及社會環境優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消除個體后天條件所造成不平等的最好手段。所以基礎教育資源的配置必須以公平為主,公平是基礎教育發展的主要價值目標選擇,而在經濟發展差異和資源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無疑是走向公平的道路之一。通過資源共享,使不同地區和校區的學生有均等的機會接受同質、優質的課程、教師等教學資源,享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

三.中外教育資源共享現狀

1.國外現狀

就美國而言,其教育資源共享,源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美國教育資源匱乏,學校招生數量出現波動。一些學者試圖同研究學校和學區間的合作,通過教育資源的共享解決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教育質量等問題,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喬納森·T·休斯。2007年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理事會(ICDE)常設校長會議上,荷蘭開放大學校長弗萊德·穆德詳細介紹了英國“開放學習”計劃,荷蘭“開放教育資源”計劃和歐洲遠程教育大學協會“服務于自主學習的多語言開放教育資源”等三大項目的進展,為我國教育資源共享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國外的教育資源共享主要以多元化為特點,在組織主體上,以政府機構為主,同時有民間機構和一些技術公司參與;教育經費的來源也是政府和社會共同資助的;在資源共享的評價方式上有訪問統計,用戶反饋列表,問卷調查及訪談等多種渠道。

2.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資源的現狀是教育資源的分布嚴重不均衡。優質的師資被極少數重點學校壟斷,多數學生得不到優秀老師的指點和教導。雖然國家力求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但其二元結構對教育的影響是仍然存在的。城鄉的二元結構已經影響到城鄉不同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觀念,造成城鄉教育的差別體現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就是,先城市后農村,先重點后普通,先市民子弟后農民子弟,教育教學資源向城市學校,重點學校傾斜的現在嚴重。

在教育資金的投入上來講,我國教育財政的投入偏低,從投資結構看,資源有明顯向高等教育傾斜,基礎教育的投資比例太小。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基礎教育和非重點學校的基礎教育資源所占比例就更少了。因此,政府在這方面要改善教育投資體制,在資金總量上對基礎教育、鄉村基礎教育的經費投入上予以保證。

四、有效措施

1.共享理念推廣

樹立共享理念和服務意識,引導人們充分認識到教育資源共享的意義教育管理部門之間達成共識,組織規劃科學合理可行的共享方案措施;做好社會宣傳教育,讓人們自覺追求對教育資源功能性的使用,而不是僅僅追求對其的占有,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教育資源共享的氛圍,養成積極學習的風尚。

2.政策建設

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策略需要國家、政府的支持,對于資源共享的管理規章制度,資源共享的師資,儀器設施的使用管理等出臺配套的章程,明確權限、職責,使資源共享更有效地落實。

政府是推動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的責任主體,要增加對教育資源共享的資金投入,形成有效的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的資金投入機制。將教育資源共享所需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增加對其的財政投入力度。此外,政府還應采取多種措施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參與教育資源的共享,提供充足的教育資金。

3.協調機構

構建一個具有宏觀調控作用的管理機構,對基礎教育資源共享的決策、協調和實施進行管理和規劃,幫助學校管理者選擇他們真正需要發展和維持的共享計劃,確保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享受均等的教育。設立基礎教育資源共享專項基金管理機構,對教育資源共享資金進行專項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對公益性、基礎性教育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和運行予以引導、支持和幫助。

五、途徑

1.人力資源共享建設

加大人力資本的開發,強化對教育資源共享的人才支持。加強教師儲備庫建設,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培訓、在職培訓等方式,為教育資源共享培育大量專門人才。促進教師的有序流動,均衡城鄉師資。在師資的均衡配置和共享方面,一是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價值,改變農村教師弱勢地位,引進優秀教師到鄉村任教;二是要建立教師流動機制,實現優秀教師資源的共享,引導優質教師向從村和非重點學校流動。

2.物質基礎建設

加大信息技術投入,為教育資源共享提供技術支持,加快教育資源共享信息網絡建設,提高教育資源共享信息網絡的硬件配置,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教育資源共享信息的采集處理和網絡的建設維護,創新教育資源共享信息網絡的運營管理模式,為教育資源共享提供專門性的信息服務。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公平社會的發展中,基礎教育資源的共享無疑是一條正確的教育資源發展之路,在應對資源有限和促進教育公平上,基礎教育資源的共享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我們應把握好這個發展途徑,更好地完善我國的基礎教育資源共享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