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7 10:58: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品管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品管培訓總結

篇1

一、2018年工作總結

1、招聘工作

2018年共提出需求27個,已報批完成15個,正在進行中13個。其中1個放棄入職。

(1)、負責日常招聘工作,協助各部門順利完成招聘工作,包括簡歷篩選、筆試、面試和復試、入職報批等工作;

(2)、維護現有招聘渠道,包括智聯、前程等,并與其余渠道資源保持聯系。例如獵聘,以便后期渠道完善;

(3)完善招聘數據,優化招聘流程。

2、培訓工作

主要負責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及入職考試。

3、員工關系

(1)、負責員工日常入離職辦理,本年度共辦理入職14人,其中1人為實習生轉正,離職20人;

(2)、負責勞動合同變更相關工作,本年度共變更合同35人;

(3)、負責員工勞動合同續簽相關工作,本年度共續簽合同35人,1人終止勞動合同;

(4)、協助完成1人勞動合同解除工作;

(5)、《人員情況表》等相關數據維護;

(6)、協助各部門提供數據;

(7)、出具公司相關藍頭文件和通知;

(8)、完成工作居住證年檢,辦理員工工作居住證續簽工作。

4、其他

負責公司內網、OA、培訓網的維護與消息的。

二、2018年工作計劃

1、隨時關注市場政策及政策引起的人才市場變化,在可控范圍內豐富招聘渠道的多元化,并借助工具優化提升招聘工作效率。

2、完善修改規章制度,協助制度落地;

3、做好員工關系事務性工作,及時關注員工動態,把握員工心理變化;

4、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包括但不限于社保稅征、個稅調整及工作居住證相關政策,以及時為員工提供人力服務;

5、完善個人專業技能及軟實力,尤其是時間管理的能力。

三、工作感想

回顧本年度的工作,總結為以下三個關鍵詞:融合、梳理、規范。

2018年是我作為正式員工在公司的第一年,是與部門、公司同事、企業文化不斷碰撞融合的一年。這一年中,很感謝部門同事對于我的關照,以及工作上的指導,同時我自身也在工作中不斷的適應公司的辦事風格及企業文化。

本年度有一塊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規章制度的梳理了。這項工作不僅使我自身的知識體系有了點到面的框架,也是一個契機對公司的整體制度有了全盤的了解,將原本雜亂無照的碎片拼成一副完整的藍圖。同時在部門日常工作、個人日常工作以及公司的規章制度上都在不斷地規范化,向教科書式的人力資源不斷靠攏。

在明年,一個嶄新的2019年,我希望能更加加強自身實力,在面對外部市場的大環境變化以及公司內部的調整下,依然能夠做到盡職盡責、穩步前進。

篇2

目的探討品管圈在普外科護理教學管理中的運用。方法選取我校的100名護理學生以及10名帶教老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一個學期后比較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學生教學滿意度。結果實驗組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技能考核成績以及教學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普外科護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品管圈可以顯著提升教學質量,保證了為社會和醫院輸送優秀的人才,值得推廣。

關鍵詞:

品管圈;普外科;護理教學

0引言

什么叫品管圈?品管圈是指在工作中為了解決問題并提高工作的效率而成立的小組,主要有相同、相近或互補的人群自發組成的數人一圈的小團體,目的是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的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是一種較為活潑的品管形式[1]。我校承擔著為社會和醫院輸送優秀人才的重任,但是在普外科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操作不規范、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等原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且理論與臨床并不能很好的結合。因此,我校臨床普外科護理教學管理中應用品管圈并由高年資教師帶教,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我校的100名護理學生以及10名帶教老師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其中工作15年以上者6名,11-15年2名,5-10年2名。兩組學生上學期成績并無顯著差異(P<0.05)。1.2成立品管圈小組。實驗組由5名帶教老師和50名學生共同組成品管圈小組,首先確定組名并設計圈徽。推選年資最高的2名帶教老師作為組長和輔導員。活動主題為增強帶教意識,提高帶教質量。整個活動流程按照PDCA循環實施。具體為:P階段:選定主題、擬定計劃書、設定目標;D階段:對策實施與檢討;C階段:效果確認;A階段:檢討改進。具體的方法(圈名、主題選定、現狀調查)如在急性闌尾炎的講解中,首先確定小組名為成長圈,圈徽設計為一雙手捧著一顆嫩綠的小苗,意味著呵護學生茁壯成長?;顒又黝}為增強帶教意識,提升學生興趣、在講解完后總結經驗與教訓,通過課堂提問和小測驗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偨Y完成后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改進。1.3分析影響因素。小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以魚骨圖法找出影響因素。具體為:①帶教老師影響因素:基礎知識不扎實、操作不規范、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對帶教工作不重視、缺乏相應的臨床工作經驗;②學生影響因素:對自己不夠自信、主動學習意愿不足;接受能力較差。③硬件因素:多媒體設備不完善。1.4實施方法。針對以上分析出的影響因素采用“5WH”模式進行實施,即做什么,為什么做,誰來做,在哪兒做怎樣做來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法[2]。1.4.1加強教師的知識培訓:學校在假期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并去相關醫院進行見習培訓,培訓完成后由組長檢查筆記的完成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考核。1.4.2規范操作流程:教師認真學習操作流程后督促學生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操作。每個學期末對學生進行操作項目考核,并將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對于操作不熟練的學生有帶教老師單獨指導,通過此法提高操作技能[3]。1.4.3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對于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應當更加重視實際的臨床教學。對于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剛開始不要給過于繁重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可以慢慢適應,增強信心。1.4.5討論與總結:在模擬訓練完成后進行有關的討論,從而讓學生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掌握訓練時首優、次優的護理問題排序原則,指導學生明確在搶救的過程中不同角色所承擔的職責,從而找到最佳合作方法[4]。

2結果

2.1理論成績考核。學期末進行理論成績考核,內容為外科中常見的疾病以及相關知識,考核后發現,實驗組平均分為85.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5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2技能考核。學期末對學生開展技能考核,實驗組平均分為94.3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對學生的調查。經過研究后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詳細情況見表1。

3討論

從國內外的文獻中可以看出,品管圈活動在護理教學質量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小組會上,組員和組長在輕松愉快的分為中交談,使得思考能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5]。從此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和帶教老師的綜合素質。在活動中組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工作的過程中建立的身后的友誼從而可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對今后的工作也有著促進的作用。在此次的研究中可以發現,應用品管圈活動后學生的理論考核、技能考核等均有了顯著的提高,說明品管圈活動可以使臨床教學得到顯著的提高,促進了學生和帶教老師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使得學生在就業后的操作更加的規范和熟練,提升了學生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工作責任感,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優化我校的教學質量,保證了為社會和醫院輸送優秀人才的目標。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品管圈活動對普外科護理教學是十分有利的,今后可將品管圈活動應用到各個科目的教學中。綜上所述,通過對品管圈在普外科護理教學管理中的運用分析中可以發現,品管圈活動可以顯著提高教學的質量,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仍有熟練度不夠、資料不全面等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改進,以期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董建芬.品管圈在雙向考評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4,(33):351-351.

[2]向泉.品管圈策略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5):217-218.

[3]孫競楠,劉愛君.品管圈活動在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7):1619-1619,1625.

[4]郭文,廖容,吳修建等.品管圈活動在耳鼻咽喉科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3):59-62,67.

篇3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靜脈輸液管理中減少紅燈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組,活動開展前對輸液過程中紅燈多的現狀問題進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實質量改進措施,開展品管圈活動。結果:紅燈數量由改善前的平均每天82次降為改善后的27次。結論:品管圈活動可降低輸液過程中紅燈的發生率,持續提高護理質量及病人滿意度。

關鍵詞 品管圈;靜脈輸液;病區紅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8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red light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venous transfusion

LIANG Min,GUO Nan,ZHANG Ning-ni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sl Affiliated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048)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o reduce the red light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venous transfusion.

Methods:The group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Before th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the reasons of the raise of the red light during venous transfusion were analyzed.Then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made and came to apply.

Results:The number of red light was decreased from 82 times per day to 27 times per day after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clusion: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ate of red light during venous transfus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Venous transfusion;Red light in the ward

品管圈是從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人員,為解決工作問題、突破工作績效,自發組成一個小團體,然后分工合作,應用品管的簡易統計手法當工具,進行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質量問題,并進行全面持續的質量管理改進。我科自2013年3月將品管圈活動應用到病房管理減少紅燈的質量改進工作中,效果滿意?,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科室床位50張,護士22名,分別對2013年3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前)病房紅燈數量與2013年4月(開展品管圈活動后)病房紅燈數量數據進行統計,并將活動開展前設為對照組,活動開展后設為試驗組,兩組病人數量、病情、文化程度、治療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訓2013年3月起對全體護理人員分批培訓“品管圈”相關知識,在培訓形式上采取全員和個別相結合、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實施前培訓和實施中指導相結合。

1.3“品管圈”成立采用自愿報名形式,最終確定8名小組成員,年齡24~36歲。其中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護士4名。本科2名,大專6名。選出圈長1名,總護士長任輔導員。

1.4圈名及寓意圈員各自設計圈名、圈徽,經投票確定以“夢想圈”為圈名,寓意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秉承奧林匹克精神理念,以精湛的護理技術為引導,以身心并護為標準,圓病人健康夢,醫者仁心夢。

1.5方法

1.5.1確立主題由圈員主動提出備選問題,采用頭腦風暴法,依據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原則,圈員討論后選定“在輸液過程中減少紅燈數量”為活動主題。每2周活動1次,每次活動1 h,每月召開圈會1次。

1.5.2原因分析組織圈員討論,從人、 物、環、法4個方面,用魚骨圖分析在輸液過程中紅燈數量多的因素,見圖1。

1病房亮紅燈多的因素分析魚骨圖

1.5.3現狀調查圈員分為兩組,詳盡列出了每日工作流程圖,利用查檢表總結出每日病房紅燈數量。圈員根據魚骨圖進行管理要因分析,根據80/20定律,將具體數值制作柏拉圖(圖2),得出主要原因,針對重點原因進行改進。

1.5.4目標設定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累計百分比×圈員能力)。圈員能力=所選主題在主題選定時8名圈員在圈員能力項的平均分/該項總分。針對主要原因設定目標。

1.6對策制定與實施

1.6.1培訓交流利用晨會、圈會強調減少紅燈在病房管理中的重要性,轉變服務理念,增強護士責任心,提高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提高護士的??浦R水平和健康宣教能力,提高工作主動性和預見性,對病人輸液情況、病情可能出現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1.6.2優化排班和工作流程排班是對護理人力資源的重新分配,是完成護理工作、滿足病人多方面需求的基礎[1]。在日間治療量大及晚夜間時間段,護士人力不足,不能滿足病人需要,造成“紅燈”此起彼伏。在品管圈活動中,結合全體圈員意見,護士長合理安排上班人員數量,調整工作程序,在特殊時間段增派護士,增強小組護士之間的配合與合作,每個步驟都有明確的操作人,每個時間段護士都有具體任務,保證能夠有充分時間走到病人床旁,及時解決病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減少病人因尋求幫助而呼叫“紅燈”[2]。

1.6.3完善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加強和完善圈員、圈長、護士長三級檢查制度,圈員每天自評紅燈數量并注明原因,圈長每周檢查1次,總結產生紅燈的頻次及原因,護士長不定期抽查,在圈會上針對原因制定措施,循環改進。

1.7效果觀察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平均每天亮紅燈數量。

2結果

2.1有形成果通過品管圈活動,根據公式運算得出,在靜脈輸液管理中產生紅燈的原因都有所下降,平均每天紅燈數量由活動前的82次降到了27次。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82-27)/82×100%=67.07%。

2.2無形成果QCC活動前后對每一位圈員的責任心、溝通協調、解決問題能力、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團隊凝聚力及病人滿意度7項無形成果指標進行調查,并計算平均分(圖3),結果表明,所有指標都有提高,尤其是工作積極性、解決問題能力及病人滿意度方面提高較大。

3討論

3.1紅燈數量明顯下降通過品管圈活動,有效降低影響輸液管理中產生紅燈的原因,紅燈數量明顯降低,持續改善病區環境,及時解決患者需求,增進護患感情,達到雙贏。

3.2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品管圈活動使靜脈輸液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護士在巡視時可與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協助其生活護理,指導其保持安全,防止液體外滲,減少如廁時引起腫脹。讓病人真正體會到在病房有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治療和護理,在輸液過程中有護士的悉心照顧,從而真正在護理工作中對病人融入關愛與尊重的服務理念,把病人當親人、朋友,讓病人真正感受到精神上的呵護、親情般的溫暖[3]。

3.3提高護士解決問題能力開展品管圈活動后,護士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使輸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早發現、早處理,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圈內成員學會了使用品管圈工具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加強了團隊的協作能力,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

品管圈活動實行問題管理,運用持續不斷提出問題的方法,循序漸進解決問題[5],是通過組員間的相互協作,依據PDCA循環的程序展開。通過本方法的應用,已形成標準化流程,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井然有序,有效減少護理缺陷,在護理的不同環節,實施品管圈,可以取得不同效果,達到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6]。

參考文獻

[1]李葆華,祖鵬婧,趙艷,等.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護理人力資源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34.

[2]翁衛群,莊勛,劉經緯.無陪化護理在減少病區“紅燈”數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402-404.

[3]劉永蓮.提高病人滿意度優化護理服務質量[J].臨床合理用藥,2012,5(4C):115.

[4]李斌,曾艷,吳偉.品管圈在推進急診患者安全轉運交接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63):1924-1925.

[5]向邱,徐素云,張子云.品管圈活動在呼吸重癥監護病房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2):104-105.

[6]姜雪蓮,白國欣,尹桂梅,等.品管圈在醫院優質服務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70-71.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質量、品牌、標準、服務、信譽和效益為重點,圍繞“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向質量要效益”的精神,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努力營造全員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全面提高全員質量意識,努力提高品管部質量管理水平。

二、活動主題

質量奠定發展、實力鑄就品牌

三、活動時間

XX年4月1日~4月30日。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福漢公司 “質量月”活動的組織領導,特成立XX年“質量月”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品管部, 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成員:

五、活動內容

“質量月”期間的各項活動均按照公司的活動要求并結合品管部實際開展,具體如下:

1.大力營造“質量月”的濃厚氛圍

1)“質量月”活動開展之前,項目部首先要圍繞“質量月”活動主題,組織召開“質量月”動員大會,進行“質量月”活動動員和部署,引導全體員工積極投入到“質量月”活動中。

2)在大樓辦公區域、主要道路,懸掛橫幅、標語,并制作展板,對質量法規、質量文化等進行宣傳,營造全員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

2.開展質量專項檢查活動

品管部響應公司號召,積極開展以“查質量意識、查質量水平、查保證體系、查標準執行情況、查計量檢測保證、查現場管理、查質量損失”為主要內容的“七查”活動,要通過專項檢查、綜合檢查等形式對工程質量重點控制內容及關鍵點進行全面質量檢查和隱患排查。

3.開展教育培訓活動

品管部將以“質量月”活動為契機,結合部門工作實際,開展一次木芯板質量知識講座,培訓對象為木芯板現場管理員、質檢員主要內容是木芯板有關規程規范、標準以及工藝。

4、開展崗位練兵,木芯板質量競賽活動

以實際生產現場的生產情況作為參賽方式,考評組在參賽時間內對各個參賽單位不定期按考核內容對日常生產過程進行監督抽查,以扣分方式分別對各個參賽單位、進行考評,參賽時間結束后,由品管部對各考評成績匯總,扣分最少的為優,整條生產班組總扣分最少的為質量最優生產線;扣分最多的為最差生產單位。

5、有獎質量征文競賽活動

從4月1日起至4月30日截稿,面向公司全體人員開展以質量為主題的有獎征文活動,應征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詩歌、散文等)不限,字數300字以上,內容健康,積極向上,但不得抄襲或摘錄報刊、雜志、網站、書籍等媒體的文章。

每個部門在質量月活動期間,必須于4月25日前提交2篇以上應征文章, 4月30日前,活動委員會全體成員對各活動小組提交的質量征文進行征文質量評選.

六、質量月活動的考核與獎勵

4月25日至4月30日活動總結期間,由活動小組通過評定、考核,評選“質量標兵”、“優秀質量單位”,具體規定如下:

1、“質量標兵”與“優秀質量單位”評選 “質量標兵”候選人(每個車間可提報2名“質量標兵”候選人),各部門可在質量月活動實施期間提出本部門候選人人選,每個候選人必須提交一份競選報告,說明自己對質量的認識、對“下一工序就是顧客”的認知、如何保證質量、已有的貢獻或成績、競選優勢和承諾等。然后由活動小組在活動總結期評選出10名“質量標兵”,每位“質量標兵”獎勵獎金200元。

2、根據各部門質量征文情況、管理質量的改進和提升的結果考核,由活動委員會評比出第一、第二、第三名共3個“優秀質量單位”,提交總經理辦公會審批,“優秀質量單位”獎金為第一名800元、第二名500元、第三名300元和優勝錦旗。對評比最后一名的部門負責人罰款300元。

3、生產部質量競賽活動,質量最優的生產線獎勵800元,質量最優的生產工序每個工序獎勵500元;質量最差生產線和質量最差生產工序所在車間主任罰款200元。

七、質量月活動總結大會

4月30日早上8點40分由質量月活動組長 召開活動總結會議,公司領導發表講話,對質量月活動作總結報告,品管部負責人發言。

六、活動要求

1.品管部要按照公司領導的要求,高度重視,周密策劃,認真部署、動員、開展好“質量月”活動。

篇5

關鍵詞:品管圈;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起源于日本,其定義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應用科學統計工具及品質管理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發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1]。目前,品管圈作為一種持續質量改進的運作方式,已經越來越多地融入到醫院細節管理中;本院婦科手術有80%為腹腔鏡手術,手術室備用腹腔鏡器械數量目前為36套,在手術安排比較集中的時間段,每套腹腔鏡器械每日使用的次數可能為2~3次;為了提高婦科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質量,提高清洗合格率,我科成立了品管圈,通過頭腦風暴、集思廣益和持續的品管圈活動,形成了手術器械準備標準化工作流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6月,根據自愿參加、實事求是、靈活多樣的品管圈組建原則,成立品管圈組織。選擇上進心、責任心較強的,具有相應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手術室護士組成。成員共6名,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由副主任護師擔任輔導員,主管護師擔任圈長。每月召開圈會2次,集中圈員進行活動進展匯報及發現的問題解決方案商討。

1.2方法

1.2.1選定活動主題 組織圈員召開圈會,采取頭腦風暴法,鼓勵圈員根據工作經驗盡可能多地提出需要改進的問題,歸納總結后列出6個備選主題,采取“5、3、1”的評分方法對此6個主題進行評價,內容包括:上級政策、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等,以最高分來確定本次活動主題[2]。

1.2.2擬定活動計劃書 根據所選活動主題,圈員排班情況,QCC的活動步驟擬定活動計劃書,并繪制甘特圖,預計活動周期為2014年6月~9月。每個步驟確定實施時間及負責人。

1.2.3目標設定 依據選題過程中圈能力得分情況,本期圈能力為70%(總分5分,評分3.5分)目標值計算公式: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1]。 從現況把握收集的資料顯示,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為10.5%,改善前改善重點為80.95%,圈員討論圈能力為70%,將各數值代入公式:目標值=10.5%-(10.5%×70%×89.5%)=3.92%,即通過計算得出改善后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下降為3.92%,也就是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為96.08%,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值為使我院婦科手術室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為由改善之前的89.5%上升至改善后的96.08%。

1.2.4對策擬定及實施 品管圈小組圈員按照PDCA方法[3],針對主要原因,通過頭腦風暴,制定相應對策:①制作器械清洗流程圖,張貼于器械清洗室內,圖文并茂展示超聲波清洗機的時間設置、多酶清洗液的配置等;②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邀請手術器械生產商技術人員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器械拆分、裝配、清潔、保養知識的培訓,并將手術器械拆分至最小單位后再進行處理納入護理標準之中,要求清洗器械的人員貫徹執行,確保清洗效果,由圈員進行監督;③聯系腹腔鏡手術器械生產商購買各類特殊型號細長毛刷;④手術器械交由專人清洗,對手術器械清洗人員進行培訓,每天由專人進行常規目測和蛋白質殘留量檢測(平均每天抽取10個器械包);⑤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講解器械清潔不到位的危害,提高護理人員認識水平。

2 結果

2.1本院手術室實施品管圈活動后(2014年6月~9月),8月(對策實施后)再次抽檢200個腹腔鏡手術器械包,目測合格率為98%,蛋白質殘留檢測合格率為96.5%,達到預期目標,品管圈實施前后合格率見表1。

2.2通過實施品管圈活動,手術室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對發現問題,找到問題原因,制定對策,實施改進的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護理人員通過QCC活動參與科室管理,這些都是QCC活動來帶的收獲。

3 討論

3.1促進手術室腹腔鏡手術器械清洗流程的標準化 護理流程的改進是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關鍵環節,但每家醫院、每個科室的情況不盡相同,需要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進行改進。此次QCC活動,我院婦科手術室對腹腔鏡手術器械的清洗實行了標準化管理。器械清潔方法為:①手術結束后立即將器械送洗,拆分至最小部件;②流動水下沖洗并清潔管腔表面及腔內污物,管腔結構器械采用高壓清洗噴槍;③采用3M全能高效多酶清洗液按照1∶450的比例至于超聲清洗機內,開啟加熱功能,維持水溫在40℃,放入器械(全部浸沒),用針筒抽吸多酶清洗液確保管腔中全部灌滿,浸泡5min后在液面下用小毛刷進行手工刷洗;④流動水沖洗表面及管腔;⑤器械浸泡于1∶450的3M多酶清洗液的超聲清洗機內超聲震蕩5min(確保管腔內液體充盈);⑥流動水沖洗表面及管腔,潔凈壓縮空氣徹底吹干器械表面及管腔;⑦清洗質量檢測。制作清洗標準流程海報,張貼于器械清洗室,圖文并茂。

3.2清洗質量檢測方法改進 改變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定期抽查的做法,改由專人每天進行抽檢,不定時間,提高清洗重視程度。采用常規目測法與蛋白質殘留檢測法。目測法:按照衛生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2009年版)的相關規定,管腔類器械清洗后應采用帶光源放大鏡進行目測并符合標準。蛋白質殘留檢測法:采用3M公司生產的蛋白質殘留測試管,將專用增濕劑在棉簽上滴5、6滴溶液,然后在物體采樣處采樣,結束后將棉簽放入測試管進行擠壓后快速震蕩5s以上,測試管在37℃培養容器中培養30min左右即可取出與對比卡進行顏色對比,綠色為清潔、灰色為輕度污染、淺紫色為中度污染、深紫色為重度污染。

3.3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品管圈倡導質量管理理念,創造高效保質的工作績效,增強了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現了較好的團隊配合精神。在自發、輕松的氛圍中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性、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工作參與度和滿意度,從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也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和護理人員之間的合作意識。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手術室護理質量可以改進的方面還有很多,通過不斷地做品管圈及其他護理質量改進項目,我們可以期待持續的質量改進。

參考文獻:

[1]鐘朝嵩.品管圈實際演練法[M].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11.

篇6

關鍵詞:品管圈;降低;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報警率

品管圈活動是指同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要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自動自發組成一個小團體,目的是通過定期的選題會議和活動,提出、討論、解決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問題[1]。我科于2014年9月成立“奉獻圈”品管小組,自主選舉出1名圈長負責整個活動開展,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活動內容的指導調度及聯絡,針對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在滅菌過程中發生報警,滅菌未能完成的因素,利用PDCA循環,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0月~12月低溫等離子滅菌鍋數總數為279次,其中報警有38次,報警率為13.6%;實施QCC活動,改進及成果總結階段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2月滅菌總數為326次,報警27次,報警率為8.3%。

2方法

2.1建立QCC活動小組 確定圈名、圈徽、圈歌,小組圈員由7人組成,其中主管護師1人,護師3人,護士3人,自主選舉出1名圈長負責整個活動開展,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活動內容的指導調度及聯絡,確定圈名為“奉獻圈”,因此,本圈的宗旨是在保證安全、預防為主的基礎上提高工作質量.組織CSSD護士學習QCC特點、活動內容及要求,同時建立QQ群和微信群,以便隨時溝通交流,活動時間5個月。

2.2活動步驟

2.2.1主題確定 運用頭腦風暴法及評分法,選定“降低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報警率”為活動主題,選題理由:①對同仁而言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加強工作責任心;②對醫院而言設備故障是我們消毒供應科室常見的主要問題之一,避免因設備故障而影響醫院手術的順利開展,提升服務質量,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滿意度;③對患者而言維護患者手術安全質量,避免術中延誤,順利完成手術。2015年1月1日~1月15日為現狀調查和分析時期。 2.2.2制定活動計劃 根據活動步驟,決定活動日期,圈員的工作分配等,擬定小組活動計劃表。

2.2.3現狀把握及原因分 調查2015年1月1日~1月15日相關資料,結果顯示:缺陷總數14例,其中紙塑、無紡布存放不當為1例,累計百分比7.15%;腔鏡清洗后干燥不徹底為5例,占總數35.7%;設備氣源不夠7例,占50%;專業培訓不夠1例,占7.15%;針對缺陷大的2項通過PDCA循環,從設備因素、護士、環境等因素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

2.2.4目標設定 明確需要解決的重點,根據現狀把握的數據,擬定改善目標,目標一:設定腔鏡清洗后干燥不徹底發生缺陷率目標值 =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5-(5×35.7%×95%)=3;目標二:設定降低設備氣源不足發生缺陷的目標值 =7-(7×5%×95%)=4。

2.2.5對策擬定 根據PDCA法,詳細擬定對策,重點解決降低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報警率等問題,根據根本原因我們計劃:A、做好班前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問題 B、熟悉各種腔鏡構造 C、建立設備維護登記本D、儲存環境溫度濕度監測達標。

2.2.6對策實施與評價 ①加強滅菌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設專人負責管理,定期維護,每人做到用前必檢,檢查后記錄,有問題及時聯系技術人員處理[2-3];②開展專業培訓: A、新進人員必須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B、定期培訓,定期考核,加強意識;③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A、組織學習低溫滅菌基礎知識,包括滅菌器工作原理,正確操作方法,建立規范流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供操作者翻閱,以作指引。B、加強工作人員質量與安全教育,建立質量缺陷登記本,進行信息收集,及時總結、分析、改進[4-5];④加強待滅菌包的包裝質量要求:A、檢查包裝材料,確保包裝完好。 B、器械徹底干燥,盡量單個包裝。

3效果檢查

開展QCC活動后,對2014年12月~2015年2月隨機對326次低溫等離子滅菌報警情況進行調查,其中有27次報警,報警率為8.3%,由當前的13.6%降至到8.3%,達到活動目標。

4討論

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具有快速、干燥、低溫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然而其效果受到、穿透性、滅菌周期、干燥程度、結構等因素影響,因此應當重視滅菌報警率的問題。品管圈的優點在于充分發撒每個參與成員的思維,提高質量控制水平。目前,品管圈應用較為廣泛,主要包括護理安全、護理技術操作、病房管理、預防不良事件等方面,充分挖掘每個成員的潛在才能,每位參與活動的成員都可自由發表想法,進而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激發護士主動參與質量控制的熱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穿透性較若,禁忌使用此種滅菌物品較多,常見的有木類、粉劑、水分、油類等,因此,品管圈活動的過程中,有關人員應當仔細排查禁忌物品,提高滅菌的質量。

我科室開展QCC活動,成立QCC活動小組,以“降低過氧化氫等離子報警率”為活動主題,進行整改,從日常維護保養、提高人員的責任心、專業培訓、提高待滅菌包質量等方面進行整改,2014年12月~2015年2月隨機對326次低溫等離子滅菌報警情況進行調查,其中有27次報警,報警率為8.3%,由當前的13.6%降至到8.3%,達到活動目標。本次品管圈的開展,在有效控制低溫滅菌報警發生的同時又豐富小組成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整體素質,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提高了創新能力,使科室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QCC活動對于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報警率的降低具有積極意義,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朱美麗,謝彥芬.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病區呼叫鈴使用次數中的運用[J].醫院管理論壇,2013,4(30):37.

[2]張菊芳,賈麗華,方向華.品管圈活動在縮短送手術患者時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6(2):45-46.

[3]賈麗華,蔡綠花,盧彩萍.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術后患者功能鍛煉遵循率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6(4):72-73.

篇7

【摘 要】 引入品管圈活動,遵循PDCA循環,使年輕護士外周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由72. 3%提高至85.7%,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年輕護士;外周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

1 選題理由

心內科CCU患者多病情危重,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求快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為成功搶救患者贏得先機。據統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患者接受靜脈治療率約95%,其中急癥住院率約75%,保證一次穿刺成功率是CCU護士的基本功。但CCU護士隊伍年資差別較大,人職5年以下的年輕護士占52 %。如何提高年輕護士外周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是心內科CCU亟待解決的問題。

2小組概況(表1、表2)

3現狀調查

2012年11月1日~ 2013年1月1日,組員現場觀察入職5年以下的年輕護士靜脈穿刺共325次,一次穿刺成功235次,成功率為72.3%。

進一步統計一次穿刺失敗的因素,見表3。依據80/20法則,護士因素為本次活動改善重點,占77. 78 %。

4 目標設定

小組活動能力運用評價法結合實際設定為60%。活動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72.3%+[(1-72.3%)×77. 78%×60%]=85. 22%,因此,將活動目標設定為:年輕護士外周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85. 22%。

5 原因分析【圖1)

6要因確認

“患者病情差異”、“患者意識不清”屬疾病因素,小組不可控,予以刪除。針對其余末端因素進行一一確認,見表4。

7 制定對策(表5)

8 實施

實施一:加強培訓

(1)科室建立統一的培訓手冊,強化操作技能培訓,每季度組織技術理論考核。

(2)由高年資護士示范教學,針對不同疾病特點,實施不同穿刺技巧。

(3)積極為年輕護士提供臨床實踐機會,加強訓練,不斷總結經驗并改進。

(4)及時總結疑難穿刺患者成功經驗,促進護士相互觀看操作和學習。

實施二:提高護士自身修養

(1)要求護士提高自身修養,努力克服急躁情緒,保持良好心理素質,消除緊張、恐懼心理。

(2)教會護士放松技巧,操作時注意保持內心平靜、注意力集中,克服旁人在場壓力。

實施三:落實宣教

(1)科室制定規范的靜脈留置針使用宣教材料。

(2)落實患者健康教育,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教與評價。

(3)邀請同室病友講解使用感受,相互交流,消除恐懼感。

(4)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顧慮。

(5)對于穿刺難度較大的患者做好充分評估,必要時請其他護士協助。

9效果檢查

2013年4月1日~9月1日,組員現場觀察年輕護士靜脈穿刺共977次,一次穿刺成功837次,成功率為85. 7%,達到了活動目標。

10鞏固措施

通過PDCA循環,及時發現問題,每月針對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不斷改進。護士長督促年輕護士加強培訓,積極分析失敗原因,提高護理技巧,細心領會,反復練習,不定期檢查和考核,必要時在晨會上講評,提出改進措施以持續改進。

11 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通過活動,年輕護士外周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逐步提高,減輕了患者痛苦,降低了醫療成本,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同時增強了圈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一步計劃進一步強化年輕護士靜脈穿刺技能培訓,爭取將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0%,最大限度地降低穿刺失敗率。

參考文獻

[1] 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6.

[2]楊輝.優秀QC小組成果的構成要素[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5,12(4):54 -55.

通信作者:

和霞: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CCU主管護師

E - mail:hexia20042095@ 126. com

收稿日期:2014 - 05 - 13

修回日期:2014 - 07 - 21

責任編輯:吳小紅

專家點評

篇8

對2009年工作總結如下:

2009年以來,在公司領導地英明決策和親力親為地督導下;在各部門同事地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品管部人員地團結協作下;公司地產品質(quality)量有了新地突破和新地提升,如:客戶使用情況良好、無客戶退貨情況、質量投訴較之往年也有大幅度地降低、客戶對我司地提供地產品和服務給予了認可和很好地評定、等等.同時呢,品管部地本年度工作也得以順利圓滿完成.

品質(quality)目標達成如下:進料檢查合格率達到96.1%;成品檢查一次通過率100%;客戶因質量問題反饋5批次,均已得到妥善處理.經統計,已達成目標.

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公司自2006年導入質量管理體系以來至今,歷經了兩次地內部質量審核、兩次地管理評審,且順利通過兩次地外部監督審核.目前地體系運行情況良好,條件也較為成熟.體系文件地要求得到了有效執行,并根據生產情況及市場變化、客戶要求等,定期對文件進行更新,以確保體系地符合性、適宜性和充分性.

質量成本分析操縱:根據生產情況和近幾年地實驗室測試情況,對現在地各工序地檢測損耗情況統計分析,并做了更適宜地調整,有效地減少了物料地浪費.協助倉庫操縱好儲存物料合理儲備,減少資金占用.

其他地例行工作也得以圓滿完成,遺留地異常問題亦得到了妥善處理.

2009年地不足主要為:品質(quality)操縱手段不夠完善及品質(quality)分析做得不夠全面,在今后地工作中做好檢驗手段和品質(quality)操縱地策劃等工作.

對2010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確保質量體系有效地實施和運行

1.1總結09年質量目標達成情況,制定公司2010年地質量目標與實施計劃.

1.2進一步完善公司組織架構,確定和區分每個職能部門地職責和權限,爭取做到組織架構地科學適用,確保體系順暢有效地運行.

1.3全員品質(quality)課程計劃支配、培訓與考核.提升員工地品質(quality)意識,ISO9001:2000版質量管理體系中有“八項質量管理原則”,其中第三項原則就是“全員參與”.只有所有地員工都投入到質量管理中去,公司地質量才能上一個層次,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質量管理變成了品質(quality)部門地事情,那么所提倡地“產品品質(quality)”就會變成一句空話,質量操縱也最終會走向失敗.因此對全體員工地質量意識培訓非常重要.

1.4內部審核地統籌計劃支配與執行,及不符合項地跟蹤改進.

1.5管理評審地統籌計劃支配,并監督實施,及時做好管理評審報告,相關資料整理歸檔.

二、行業(企業)標準地收集、編寫、審核、批準與推廣實施

2.1****行業地知識教材地編寫,由品管部召集研發技術、業務、生產等人員,收集相關地基礎知識,再查閱收集相關地國內外標準,把這些資料轉化為本公司地內部文件.

2.2對此內部文件進行討論,請有關專業人士修訂.經審核和批準后向公司內部及客戶方推廣與應用.

2.3為加強行業標準地應用,需在公司內支配相應地內部學習培訓,并進行定期考核,將考核地結果作為員工晉升和加薪地依據,最終達到所有員工熟悉行業標準.

三、產品可靠性能保證工作

3.1公司產品知識文件地完善,定期對新產品和新客戶等技術要求進行整理統計,并形成具體地相關文件要求,經審核和批準后在公司內部發放和支配培訓,一是防止生產錯誤;二是以達到各部門員工對所有產品地性能要求熟悉,由此知道可能影響產品質(quality)量地材料因素和操作因素,從而達到操縱品質(quality)地目地.

3.2產品品質(quality)保證流程制度,根據產品地特點及客戶要求,編制了各類不同地作業標準、作業指導書等,對關鍵工序進行重點操縱,作業人員把關自檢工作,QC人員對每個流程進行稽查,預防不合格地產品,消除不良隱患.

3.3對產品地關鍵操縱點地實驗室測試數據做匯總統計,找出其規律性,對產品過程進行優化.

3.4定期對現場產品隨機抽取,送往外部權威機構,對產品地各項性能指標進行檢測鑒定,驗證并確保內部檢測地可靠性和穩定性.

四、供應商管理

4.1進料檢驗是質量操縱地首要關口,只有把進料地質量操縱好,才能保證后續地正常生產,越早發現問題損失就越小,因此,加強供應商管理和供應商建立一種良好地合作關系特別重要.

4.2協助采購對供應商進行考核評估,對現有考核制度優化并完善;對供應商地質量要求予于文件化,形成質量協議,減少不必要地浪費和損失,達到共贏地目地.

五、建立品質(quality)考核制度

5.1品質(quality)考核制度是對員工在品質(quality)方面所做工作地評價,可以促進員工對品質(quality)改善地積極性.當經過自己手做出地產品,它地品質(quality)好壞與自己地收入聯系上時,不自覺地就會對自己地工作負責,對自己地質量負責.

5.2品質(quality)考核制度地制定,制度地對象主要是基層員工,通過對工作質量、產品質(quality)量地考核,以激發基層員工地工作熱情,提高自身技能,促進公司產品質(quality)量得以穩步提高,同時為基層員工工資地計算提供部分依據.制度引導員工關心產品地質量,達成質量目標,滿足客戶地需求.鼓勵員工在工作中主動發現問題,并實施質量壓力傳遞,增強員工質量意識,制度制定地原則是公平、公正、合理.

六、部門地例行工作

6.1在新地一年內,品管部將繼續遵照質量方針將品質(quality)工作向各部門深入展開,提升人員素質,及時跟進新產品、新標準,做好品質(quality)策劃,嚴格質量操縱,確保公司地產品和服務能滿足市場發展和客戶需要,在質量操縱上下大力氣,加強對產品檢驗手段、方法、項目等地分析研究和策劃.

6.2定期對各工序地檢測數據匯總統計分析,定期召開質量改進會議,向各個部門通報質量狀況,要求各個部門對質量改進項目進行跟蹤處理.

七、監控檢測設備地校準、使用與保護

7.1做好檢測設備一年一度地校準、鑒定工作,確保檢驗標準化和系統化.

7.2完善公司監控檢測儀器地說明書、操作書等,對新員工支配使用和保護方面地培訓,檢查儀器設備地保護和點檢記錄,使記錄有效歸檔.

八、客戶反饋情況處理

總結09年工作經驗,對客戶反饋地異?,F象及時立案,并召集相關部門進行原因分析及時制訂整改措施、預防措施,協助客服人員在兩日內回復給客戶,品管部監督執行并追蹤處理情況.

篇9

1.1品管圈成員基本資料

由住院藥房的藥師自發的組成品管圈活動小組,其職稱:主管藥師3人,藥師3人,藥士5人;學歷:本科及以上7人,???人。平均年齡(30.5±1.5)歲。

1.2一般資料

收集住院藥房2014年6~10月我院住院藥房的調劑差錯次數,將數據進行登記并統計,將品管圈活動前后的統計數據進行對比[4-5]。

1.3方法

根據品管圈活動的10個基本步驟即:主題選定、計劃擬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解析目標、對策擬定、對策實施與檢討、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改進。根據每一步驟,逐一進行。

1.3.1成立QCC小組

根據品管圈活動的理念,本著自愿自發的原則,在住院藥房成立了11人的品管圈活動小組,召開圈會,運用頭腦風暴的手法確定了圈名和圈徽,圈員通過討論,列舉出工作存在的實際問題作為備選主題,通過填寫主題評價表根據5、3、1的打分原則,從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個方面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作為本次品管圈活動的主題,即:降低住院藥房調劑內差次數。

1.3.2活動計劃擬定

開展品管圈活動強調目的性、規劃性,我們根據品管圈活動的自身特點、醫院開展品管圈活動的背景、圈員的思維習慣及工作特點,擬定活動計劃書,繪制甘特圖。

1.3.3現狀把握

在現狀把握階段,圈員通過對現有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總結歸納,繪制工作流程圖,制作住院藥房內差查檢表,把查檢的數據匯總,根據柏拉圖的80/20原理,找出產生造成主要錯誤(80%)的主要因素,通過區分關鍵的與次要的項目,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佳的改進效果,繪制柏拉圖。

1.4目標設定

根據藥劑科的實際情況,將改善重點設定為“品項錯誤”及“數量錯誤”。

1.5解析

根據改善重點的實際情況,應用頭腦風暴的方法,利用魚骨圖和關聯圖的分析方法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真因。

1.6對策擬定

根據要因探討相應的方案;對每一個要因要擬定相應的對策;根據可行性、經濟性、效益性進行評分,根據得分的高低進行排序并選擇最適合方案,作為實施順序。

1.7對策實施與檢討

在本階段,根據藥劑科的實際情況,擬定了六個對策措施分別為:(1)整理化學名相近及商品名相近的藥品目錄,并注明區別之處;(2)將藥品分開放置,建立包裝對比圖庫,通知藥房人員注意區別;(3)規范培訓制度,加強業務培訓;(4)規范操作,保持桌面整潔;(5)將包裝變更前后對比資料張貼于通知欄,建立新藥信息登記本;(6)藥房成員掌握藥品規格與處方常用量[7-10]。

2結果

2.1有形成果

通過品管圈活動,住院藥房處方調配差錯由原來的15件/周降低為4.6件/周,進步率為69.33%,目標達標率達100.87%,超過了活動前設置的目標值的50%,達到了比預期更好的效果。

2.2無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使圈員在解決問題能力、責任心、溝通協調能力、自信心、團隊凝聚力、積極性、品管手法、和諧度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3討論

篇10

關鍵詞:醫院;制度建設;標準操作流程;評審

制度建設是醫院建設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貫穿于醫療服務、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的各個方面,其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到醫院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和經濟效益。規范化的制度不僅可以為患者提供同質化的服務,簡化服務流程,提高效率,而且還可以減少醫療糾紛和不良事件的發生。目前,大多數醫院的制度建設還不是十分規范,沒有統一的寫作格式和規范化的管控模式;制度制定過程中,制定部門各自為政,制度之間相互沖突,令員工無所適從。該文通過借鑒企業管理中標準操作規程(SOP),規范制度的制定、審批和培訓流程,使制度真正能夠起到約束作用,為醫療服務提供保障。

1 標準操作流程概述

標準操作流程(SOP),全稱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是質量管理標準ISO9000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將某一事件按照操作目的、操作步驟、操作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從而用來指導和規范日常的工作。簡而言之,SOP就是規定從經過處理的過程,再到結果的一種工作流程標準化[1]。目的是讓操作人員通過相同的程序獲得一致的結果。SOP格式下的制度具備以下特點:①統一的寫作格式;②規范化的管控;③標準化的制定、修訂流程;④統一的審批與批準流程;⑤及時準確的進行。

通過SOP可以讓醫護人員快速熟識制度,掌握制度操作要領,指引和規范每項診療、每次服務,同時也便于管理者對制度的檢核。

2 制度建設的依據

制度建設的依據之一是國際聯合委員會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第四版評審標準的交流與信息管理MCI(Manage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章節中提到醫院有書面的政策及條例明確規定醫院內部制定及持續管理規章制度和程序的要求,要求每個文件都要有名稱、發文日期、修改日期、頁數、簽署或審核人員和文件編號[2];依據之二是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第四章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與持續改進章節中的評審標準:要求根據法律法規、規章規范以及相關標準,結合本院實際,制定完善的覆蓋醫療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規章制度,并及時更新,切實保證醫療質量,要求對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對制定、審核、批準、、修訂、作廢等有統一的流程,并落實各項醫療質量管理制度,重點是核心制度。在細則中還特別要求護理的制度有試行、修改、批準、培訓和執行的一系列程序,并有相應的修訂標識[3]。

3 標準操作流程的應用

3.1設立獨立的質量與安全管理部門 按照醫院的組織機構,醫院設立品質管理部(簡稱:品管部),作為全院制度建設的牽頭部門。品質管理部在制度建設中的職責主要包括:①負責制度模板的制定;②制度的匯總與制度寫作格式的規范;③制度的編碼;④對批準的制度進行或作廢;⑤負責制度的版本管理等事宜。

3.2各部門按照標準作業流程撰寫制度 按照SOP格式制定醫院的制度模板,每一個制度都有一個題頭,其中題頭有醫院名稱、文件編號、制定單位、制度名稱、制定日期等幾項,SOP格式下的制度正文內容有9項,見表1。

3.3建立統一的制度審批流程 品管部聯合信息部在Office Automation(OA)辦公系統中開發制度的電子版審批流程,把制度審批的相關流程進行了規定。在制度的建設中,我們把權責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部門的制度稱之為全院性制度,把權責涉及單個部門的制度稱之為部門性制度。如圖1所示,發起部門完成制度的撰寫后,如果該制度涉及其他部門,通過OA向其他部門發起會簽請求,如果在會簽的過程中發現制度間有矛盾,則通過制度協調會進行協調。會簽完畢后由品管部對制度進行初審,初審內容包括內容一致性,語言規范,文件格式等。初審完畢后全院性制度發給院長審批、簽署,部門性制度發給分管院領導審批、簽署。簽署過的制度再次反饋給品管部,品管部對制度進行編號,隨后制度在OA上進行上傳和。

圖1 制度的審批流程

3.4制度的培訓 醫院進行制度的理論知識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制度制定的背景、制度的內容及注意事項。通過培訓讓員工掌握制度中的工作流程,熟知自己的工作角色,理論培訓結束后,由講師對員工進行提問。請假的員工通過網上在線課堂學習,課程結束后進行在線考試。醫院對核心制度進行模擬演練,采用攝像和照片等方式記錄演練過程,結束后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并改進[4]。

4 標準操作流程后的效果

在OA系統中建立"規章制度"專欄,到目前為止,我院SOP格式的全院性制度和部門性制度達600多條,全院性制度和部門性制度全部實現網絡,率為100%。品質管理部有專職人員對制度進行管理,包括:上傳、刪除、更新版本等操作,其他普通員工只能對制度進行查閱,保證員工閱讀的制度是最新版本。

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品管部定期對收到的制度中出現的問題在制度培訓會上進行反饋,以此為制度修訂、完善的依據。

5 討論

如何使制度真正發揮其整體功效,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制度的框架系統應是一個閉合、關聯和科學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部分、各部門既各有分工,又相互聯系、協調配合,共同發揮作用。制度建設體現的是團隊精神,要避免部門林立但相互推諉的現象。雖然我們在制度建設的過程中有嚴格的制定流程,但是難免會出現制度內容相互矛盾的地方,這就需要進行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有3個方面:初期質量控制、過程質量控制和終末質量控制。初期質量控制就是制度制定嚴格按照規定審批流程執行。過程控制就是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對制度進行修訂,以新的版本進行重新。終末質量控制是指品管部的專職人員收到制度后,要把相關的制度和現有制度做個比較,審核制度間是否有沖突的地方。

制度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制定的制度要保證是能用、可行的。因此,制度的制定應該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而PDCA循環正是持續改進的方法之一。PDCA循環模式最早由美國質量統計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1950年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在全面質量管理工作中廣泛應用,被稱為"戴明環'。PDCA循環有四個過程,分別是: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5]。我院在制度建設過程中就采用了PDCA的循環理論。

制度最終需要全體員工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如果員工不知曉,不接受,不執行,即使制度再完美,也是一紙空文。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培訓,擴大制度知曉程度,使"做我所說,說我所做"的理念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鐘朱炎. 標準操作規范-SOP介紹(一)[J]. 中國護理管理,2010,10(2):79-80.

[2]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4th edition)[S].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 Inc. (JCR),2011.

[3]衛生部. 關于印發《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的通知[S].2011.